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新时期的重要纲领.生态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已成为当今社会科学、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持,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建设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的历史重任,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负有重大的使命和光荣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徐黎 《商场现代化》2009,(19):90-91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这是我们党对人类文明趋势认识的不断深化。生态文明批判反思了人与自然关系中环境污染的代价,强调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新时期,要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以来,生态问题日益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普遍关注的焦点,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今我国的重大课题.而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对于我们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启发我们解决生态危机,以及当今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对生态问题的理论反思,从而引发了生态价值观的重构.在分析人与自然如何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地认识"自然价值"的理论内涵,对于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价值观,深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理解,指导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价值观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往以GDP为主要追求目标的政绩评价体系导致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严重失衡,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必然趋势。因此,理性看待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弊端和缺陷,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策略,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安程程  李昂远 《商》2014,(52):381-381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具有重大的积极作用.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内容成为我们应对危机的重要理论基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环境道德建设不容忽视,调动公共参与的积极性,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此必须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不断推陈出新,实现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8.
人类正面临着巨大的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刻不容缓。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安勇 《商业科技》2008,(22):300-301
人类正面临着巨大的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刻不容缓。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人们的生活被现代科技不断地改变形式,提升质量的局势下,环境问题也愈演愈烈,发展的同时没有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其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出了深刻的论述,为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的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华传统的自然生态伦理思想是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与思想源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通过对生态整体论、生态价值论和生态道德论的进一步认识,提升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实现生态文明的过程是对生产和消费关系进行再认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建设好小兴安岭生态经济区,是伊春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构建生态文明的具体体现;是推进“生态立市、产业兴市”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的必然选择;对实现伊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付帆 《商》2014,(2):384-384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体系的唯物论,辩证法,两个层面来梳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并试图从人与自然对立的角度中发掘出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角度来寻找解决生态问题的途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对我国探索解决生态危机之道仍然具有重大现实的指导意义,因此应该成为当代人寻求解决生态问题之道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倡导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环境,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生态系统可持续前提下的生产观;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的消费观等方面。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的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和谐的理念,树立珍爱和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树立生态效益是长远经济利益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依赖于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而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生态文明素养关系到整个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局,因此,高校积极探索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对于提高大学生生态文化的整体水平,增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促进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所谓生态文明,即要求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建设生态文明 推进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生态文明,即要求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新发展理念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其中绿色发展着力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问题,与此同时坚决贯彻执行生态文明建设更是至关重要生态文明建设更是被提升到空前的战略高度.审计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服务为于生态文明建设服务是其必然趋势和现实选择.本文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新发展和新要求,选取陕西省生态...  相似文献   

19.
熊晖 《商》2014,(15):29-29
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突出位置,还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连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写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中。生态伦理学的基本思路是从哲学角度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反思,反思整个世界,反思人类本身,突出了互相尊敬和谐共生的道德观以及人与自然平等的价值观,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树立了正确的生态思想,因此生态伦理学是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主要从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社会三个方面来阐述。当前,我国生态危机日益严重,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这一基本国策。为了缓解这一矛盾,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