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自创商誉能否像外购商誉一样被纳入会计核算,是近年来会讣理论界与实务界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认为,自创商誉与外购商誉一样都能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收益,符合资产确认的条件,因此廊对其加以确认和计量。同时,考虑到其特殊性,主张对自创商誉不予进行摊销,但应进行减值评估。  相似文献   

2.
商誉会计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各国对商誉会计没有统一的认识和处理方法,特别是“商誉”与“外购商誉”的混淆表述,使人们对商誉的认识及相应的会计处理产生误区。本文从超额盈利能力角度出发,对商誉会计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认为商誉是企业拥有和控制的特殊优异的无形资源,在本质上代表了一种比较优势;外购商誉只有满足获取超额盈利能力才能加以确认;超额收益折现法是计量商誉价值的较好选择;同时提出采用定期价值重估与减值测试相结合对商誉进行后续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3.
不管对正商誉的价值评估还是对负商誉的价值评估,都可以用超额收益法,其中关键问题是对未来企业年超额收益数或年降低收益数的估计.但是由于该方法默认的前提是:企业年超额收益数或年降低收益数全部是由商誉造成的,所以笔者认为用该方法估计商誉的价值误差会很大.不管对自创商誉还是对外购商誉,都可以用割差法.  相似文献   

4.
商誉确认及减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誉根据其产生方式的不同,分为自创商誉与外购商誉两种。其中,外购商誉是在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的情况下,购并企业所支付的购买成本高于被购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差额的部分;而自创商誉是与外购商誉相对而言的,它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积累起来,并能使企业获得未来超额盈利的无形经济资源。长期以来,传统会计对于企业可辩认的资产,  相似文献   

5.
商誉作为一个会计概念和经济概念,其本质内涵是"带来超额收益的能力",而商誉会计的实务选择却偏离了商誉的本质,如自创商誉不予以确认、外购商誉的确认和计量在理论和实务中存在着差异.这种偏离主要产生于计量技术的可靠性.会计信息使用者若能理解这种偏离,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商誉会计处理所传递出来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商誉本质的理论解析与商誉会计的实务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誉作为一个会计概念和经济概念,其本质内涵是"带来超额收益的能力",而商誉会计的实务选择却偏离了商誉的本质,如自创商誉不予以确认、外购商誉的确认和计量在理论和实务中存在着差异。这种偏离主要产生于计量技术的可靠性。会计信息使用者若能理解这种偏离,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商誉会计处理所传递出来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商誉作为一个会计概念和经济概念,其本质内涵是“带来超额收益的能力”,而商誉会计的实务选择却偏离了商誉的本质,如自创商誉不予以确认、外购商誉的确认和计量在理论和实务中存在着差异。这种偏离主要产生于计量技术的可靠性。会计信息使用者若能理解这种偏离,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商誉会计处理所传递出来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薄异伟 《财会月刊》2005,(11):56-57
在很多人的头脑中,存在着各种对商誉的错误认识,这些错误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企业存在超额盈利就一定存在正商誉,反之就一定存在负商誉.②并购实践中,买价与被购企业净资产的评估价的差额就是外购商誉的价值(正负商誉).③品牌资产其实就是商誉资产.④正商誉就是消费者偏好企业产品所带来的利益,负商誉就是消费者对企业产品不够偏好所带来的损失.⑤商誉(正负商誉)的价值是随着时间的递延而减少的.⑥外购商誉其实就是企业的自购商誉.⑦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形成商誉的原因之一.⑧正商誉的形成一定是有资金投入的.本文将对这些观点进行分析,并指出其不合理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一、商誉会计理论的基石(一)传统的“三元理论”及其缺陷。商誉会计的“三元理论”即超额收益论、剩余价值论和无形资源论。超额收益论认为,商誉是超额收益部分的资本化价值;剩余价值论认为,商誉是企业总体价值与单项可辨认净资产的未来现金净流量与贴现值的差额,无...  相似文献   

10.
商誉是指企业获得超额收益的能力。超额收益的获得原因,通常是指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好: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较好:或由于信誉好服务周到获得了顾客的信任;或企业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垄断地位等原因而形成的无形价值,具体表现在该企业的获利能力超过了一般企业的获利水平。商誉是客观存在的,在企业合并中必须予以确认。在会计计量中,外购商誉是指企业在并购过程中产生的购买成本与所购股权对应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差额通常为正;若为负值,则被称为负商誉。下面将探讨外购商誉和负商誉的会计处理问题。(一)外购商誉…  相似文献   

11.
谈自创商誉的确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商誉会计问题概述商誉是企业拥有和控制的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经济利益的无法具体辨认的经济资源。商誉问题产生后一直是会计规范化的一个瓶颈问题 ,有关方面多未达成共识。改革开放初期 ,企业往往忽视所拥有的商誉 ,现在又出现商誉评估热 ,过高估计商誉的价值 ,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和决策者的经济决策。商誉会计问题中 ,争论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的是商誉的确认问题 ,有关商誉会计处理的一切问题都由此而引起。商誉按其形成来源可分为两种 :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 ,现行惯例是将外购商誉于购入当日记录于购入企业的账上 ,并在当期…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剖析了商誉的本质,指出商誉来源于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的协同作用,表现为企业的超额盈利能力,其实质是一种自创的剩余价值,在账面之外凝结下来,直至企业被并购时才得以实现。并且澄清了商誉会计理论在外购商誉确认和计量方面的误区,最后给出商誉的科学定义。  相似文献   

13.
对于商誉,不同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有不同的定义。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企业合并》中规定,商誉是指交易发生时,购买成本超过企业在所购买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中的股权份额的部分,它应确认为一项资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企业合并与无形资产》准则中规定,收购成本大于被购企业可辨认资产减去负债的余额的总和的差额应确认为商誉。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以财务报告准则(FRS)形式发布的会计准则,对商誉的定义则是针对外购商誉。FRS指出,外购商誉指被购买企业的成本与该企业  相似文献   

14.
吴雄华 《广西会计》1999,(11):22-23
一、观点述评观点一:一个企业能够超过同类型企业而获得与成本支出没有关联的额外利润,就有可能存在无形资产,而这种无形资产大部分由商誉构成。商誉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在消费者的心目中的良好印象,自然也将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观点二:商誉是最无形的无形资产,其之所以作为资产是由于预期的、未来超额(超过平均水平)的经济利益的代表,商誉不同于其他无形资产的特点是它不能同企业整体脱离,无法单独存在并用来进行交换。外购商誉属于收购企业所有之后,它就变成收购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的组成部分,它转化为企业的自创…  相似文献   

15.
商誉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是企业财富的源泉之一,因而提升商誉价值有利于企业实现其价值最大化目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慈文传媒并购赞成科技为例,探讨外购商誉初始确认方法和入账金额的合理性,运用超额收益资本化法对外购商誉初始入账价值进行重估,提出改进的初始确认记账方法。通过总结慈文传媒商誉后续计量的特点发现,管理层在商誉减值损失的确认上有非常大的自由裁量权,资产评估的结果可能并不客观,商誉成为企业盈余管理的工具。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摊销与减值测试并行法对商誉后续计量进行改进,对比了三种商誉会计处理方法下慈文传媒在2016~2021年的财务数据,发现调整外购商誉的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方法可以限制管理层自由裁量权的滥用,使得会计信息更客观、可靠和决策有用。  相似文献   

17.
商誉评估是资产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针对目前该领域存在的理论方法不统一,实践操作混乱的现状,通过对比分析阐述应该将超额收益法作为商誉评估的主要方法,并建议在实践中加以推广,错误之处,请同行指正。一、商誉与商誉评估商誉是指一种不可确指的依赖于企业...  相似文献   

18.
对自创商誉的探讨○武汉大学凌永春商誉是指一个企业的收益超过同行业一般利润水平的能力而形成的一种价值,它的存在已得到社会广泛地认同。从其形成来源可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但在传统和现行的会计实务中,自创商誉是不予确认的。只有企业合并时,存在实际产权交易...  相似文献   

19.
关于无形资产的两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誉是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企业自创的商誉是不可单独辩认的,只有当企业间发生合并和出售等产权转让时,并且当市场公允价值大于其净资产的差额才作为商誉人账。  相似文献   

20.
商誉的后续确认与计量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商誉的一般理解 商誉是指某一主体因具有良好的信誉、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化的生产力、先进的技术等知识资本而获取未来超额经济利益的能力。商誉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同企业整体、不可分离.不能单独销售。广义的商誉包括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