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其中包括<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修改后准则与原准则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引入了"公允价值"概念,修正了债务人因债务豁免而形成的债务账面价值抵债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相似文献   

2.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其中包括《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修改后准则与原准则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引入了“公允价值”概念,修正了债务人因债务豁免而形成的债务账面价值抵债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相似文献   

3.
2001年1月18日,财政部发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以下简称“债务重组准则”),并于2001年1月1日起在我国所有企业内施行。修订后的债务重组准则不仅拓展了债务重组概念、增加了债务重组方式,还对债务重组日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会计处理作了重新规定。本文拟对不同债务重组方式下债务人(或债权人)的会计处理作一探讨。1.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方式下的会计处理债务重组准则规定,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某项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  相似文献   

4.
债务重组是解决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就现有债务如何清偿所发生的经济事项。经过债务重组后的债务有即期清偿和延期清偿两种方式 ,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的债务重组属延期清偿的债务重组 ,那么在这种方式下债务重组损益如何确认?在1999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指定辅导教材中对以修改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损益是根据债务重组协议中将来应收(付)金额来确认的。当不附有或有条件时 ,其计算公式如下 :债务人的债务重组收益=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 -将来应付金额债权人的债务重组损失=重级债务的账面价值 -将来应收金额例 :A企业199…  相似文献   

5.
1998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2001年进行了第一次修订,将非现金资产抵债的计价基础由公允价值改为账面价值,并不再确认债务重组损益.从而避免了对公允价值的滥用,抑制了一部分利润操纵行为.但这种"一刀切"的规定有悖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与国际会计准则难以协调.在充分考虑到经济环境变化以及修订前准则实施情况的基础上,2006年财政部对准则进行了第二次修订,并更名为<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  相似文献   

6.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其中一大亮点是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在多个具体准则中加以应用。如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中对子公司股权投资收益确认的改变,非货币性交易中以公允价值确认换入资产并确认置换收益,债务重组准则中以公允价值计量并允许债务人确认重组损益,资产减值中引入公允价值确定可收回金额,收入准则中对递延收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现金资产清偿债务、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以债务转换为资本清偿债务等三种方式,探讨债务重组的确认和计量,并综合举例说明债务人和债权人会计与税法处理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王华  宋广义 《绿色财会》2006,(10):46-46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正式发布了38项具体会计准则,并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都有较大突破,下面主要对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资产减值三项具体准则谈一下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9.
原债务重组准则是于1998年6月颁布的,并于1999年1月开始正式实施。在准则施行后的两年间,上市公司债务重组行为越来越普遍。而且有许多公司利用准则中“债务人重组债务产生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用准则中“债务人重组债务产生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收益,计人当期损益”这一规定进行虚假重组。不少经营困难的上市公司领先关联债权人的慷慨豁免,或以自身低值资产充抵巨额欠款等方式,将不菲的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利润,得以维持帐面盈利,有的甚至“扭亏为盈”,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如1998年底,阿城钢铁公司通过债务重组,调减应付款项7800万元,致使公司当年营业外收支净额高达7584万元,而当年收僧达2092万元,是当年利润总额的1161%;2000年底,轰动一时的郑百文重组案又传出信达公司与郑百文签定债务豁免协议、免除郑百文1.5亿元债务的消息。按照旧准则的规定,郑百文可以此获得1.5亿元的重组收益。此事在业是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人对债熏重组沦变为利润操纵手段感到忿忿不平,更引发了对债务重组的严重信任危机。为了完善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填堵利润操纵之路,财政部适时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  相似文献   

10.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其中非货币性交易部分与2001年修订的存在较大的差异,文章就其内容从会计计量属性、损益确认方式、换入多项资产的成本确认等几个方面进行新旧非货币性交易的差异比较分析。《企业会计准则7号—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新准则)与旧准则(旧准则指2001年修订的准则)中关于非货币性交易的内容相比,在会计计量属性、损益确认方式、换入多项资产的成本确认等几个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现进行简要的分析与说明。一、新、旧准则中会计计量属性的变化旧准则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交易时,应采用账面价值计量…  相似文献   

11.
1998年财政部相继颁发了几个会计准则,其中《债务重组准则》的颁布,为解决国有企业改革中债权、债务问题,提出厂具体的解决办法。第一,债务人可以以其资产清偿债务。常用的资产有现金、存货。短期投资。固定资产、长期投资、无形资产等。其中若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必须是以其公允价值来清偿例:A公司欠B公司IOO000无,。A陷入财务困境,经协商A以一台设备来偿还,该设备原值12o00O元,已提折旧4O000元,评估价90000元,则债务人的处理为:借:应付账款100000贷:固定资产清理90000营业外收入一债务重组收益10000借:固定资产清理…  相似文献   

12.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新会计准则中的债务重组相关准则有了原则性的变化,成为新准则中被关注的亮点之一。本文通过新旧会计准则中债务重组的对比分析,对变化后的债务重组的定义、重组方式、债务人和债权人会计处理以及披露的变化进行解析,并进一步对新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的两个最重要的变化——公允价值和重组收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从企业财务状况的立场出发,针对企业会计所得和所得税法标准确认的应纳税所得之间的暂时性差异,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将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差额及其对所得税的影响,确认为一项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即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本文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本质、运用,以及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刘芮奂 《绿色财会》2007,(11):29-31
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从企业财务状况的立场出发,针对企业会计所得和所得税法标准确认的应纳税所得之间的暂时性差异,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将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差额及其对所得税的影响,确认为一项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即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本文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本质、运用,以及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财政部于1998年6月24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在2001年1月18日对其进行了修订。由于投资的会计处理复杂,涉及面广,现就有关问题分析如下:一、投资准则的修订此次修订投资准则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长期股权投资问题上。修订前的投资准则对放弃非现金资产进行投资时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即以放弃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加相关税费作为投资的帐面价值,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帐面价值的差额分别确认为资本公积或损益。修订后的准则摈弃了公允价值这一概念,直接以放弃非现金资产的帐面价值加上相关税费作为投资的帐…  相似文献   

16.
《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规定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转让给债权人和债务转资本进行债务重组时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广大财会人员尽快掌握采用公允价值的意义以及如何确定公允价值,对于进一步规范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公允价值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比如,可实现净值、重置成本、现行市场价格等等。我国现行实务中,在某些情况下已开始使用了这种属性,比如,对固定资产采用现行重置成本估价。但是,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正式地出现在会计准则中,却…  相似文献   

17.
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时 ,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 ,债权人对债务人作出的让步 ,使债务人减轻困难 ,渡过难关。从理论上看 ,债务重组有四种方式 :第一种是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全部或部分债务 ;第二种是修改负债条件清偿全部或部分债务 ;第三种是债务人通过发行权益性证券清偿全部或部分债务 ;第四种是以上述三种形式组合的方式清偿全部或部分债务。一般说来 ,第一种和第二种方式易被双方采用 ,是较为常用的方式。现就这两种常用债务重组方式下有关债务人的账务处理说明如下 :一、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全部或部分债务债务人以非现金…  相似文献   

18.
2006年2月25日中国财政部正式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修订后的具体准则在内的38项具体会计准则,这将是我国会计改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新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旧准则)两者相比,在定义及判断非货币性交易事项的标准上是一致的,主要的不同在于旧准则对参加交易的资产均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而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成本计价基础,并且对非货币性交易损益的确认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19.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发生的与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其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影响了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正常盈利能力的各项收入、支出。国家主管部门先后发布文件,要求有关企业正确计算并披露非经常性损益,目的是挤出企业净利润中非经常性损益的水分,以生产经营的实在业绩反映企业真实的盈利能力。可见,非经常性损益的正确计算、披露的重要性。一、关于债务重组损益根据财政部2001年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的规定,无论是债权人还是债务人,在债务重组中,均不确认债务重组收益。债务人以低于应付…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盈余管理的动机及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准则公允价值法下,不管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是多少,也不管换出资产采取何种折旧政策和计提减值准备方式,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均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而不再像旧准则那样计入资本公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