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台湾对东南亚经贸战略的调整及其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勤 《国际贸易问题》1998,(12):51-53,50
自去年7月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台湾当局调整了对东南亚的经贸战略,推出了第二次“南向政策”。在金融危机和“南向政策”的影响下,台湾与东南亚经贸关系发展的前景引人关注。一、台湾与东南亚经贸关系的现状历史上,台湾与东南亚有着密切的经贸往来。早在50年代...  相似文献   

2.
陈恩 《国际经贸探索》1999,15(3):65-68,73
自1998年初以来,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台湾经济冲击增大,造成岛内出口严重衰退,物价和失业率上升,股、汇两市双双持续剧挫。为对应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台湾金融、贸易和对外投资所造成的灾难性影响,台湾当局制定和实施了“政府再造”、扩大岛内需求、布建金融防火墙、“全球专项拓销方案”等一系列旨在稳定岛内股\汇两市,打击国际投机客炒作,提振外贸出口,刺激岛内需求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祝晔 《电子外贸》2004,(3):10-10,28
冷战期间,尤其是在出现“东南亚奇迹”之后,美国对东南亚予以了“特殊关注”,在全球战略及经济发展上视为重要区域之一。然而东南亚作为经济火车头及投资首选之地的地位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被彻底动摇。随后,东盟在美国外交和对外经济政策的棋盘上一度失去了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中泰两国的经济互补性等方面分析了泰国对华经贸政策调整的原因,概括地介绍了泰国为改善和加强泰中两国的经贸合作而采取的措施,并对中泰两国经济关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指出我国应努力开发在泰国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密切关注台湾当前推出的“南进政策”,减少我方贸易顺差以平衡双边贸易,做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相似文献   

5.
亚洲“四小”向海外投资剧增,东南亚是亚洲“四小龙”投资的热点。其直接投资以中小企业为主体,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和出口。大型企业也纷纷拓展在东南亚地区的投资和经营活动。其主要动因在于经济的转型期结构性矛盾加剧,加速其内部中小型资本的在量外移。与此相呼应,东南亚国家积极采取措施,适时调整外资政策,兴建外商投资区,改善投资环境以吸引外资。  相似文献   

6.
由于具备了向海外扩张的经济实力,岛内的投资环境恶化,产业升级迫使夕阳工业外移,要避开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障碍,1987年以后,台湾的海外投资逐年增加,1990年达到高潮。台湾对发达国家投资主要集中在美国和西欧,目的是想获取高科技并打开北美、东欧市场的大门。东南亚是台湾最大的对外投资地区,投资的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台湾对大陆的投资近年来也有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台商对祖国大陆电脑业投资日增(计算机世界)报6月四日报道:据台湾“投资策进会”统计,台商投资祖国大陆的电脑业生产总值已高达ZI.7亿美元,占台湾信息电脑业岛外生产总值的43%。祖国大陆已取代东南亚成为台电脑业在岛外最重要的生产基地。据悉,近年来台商在...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际经济竞争加剧,国际货物贸易逐渐向服务贸易的转变,经济竞争中心也发生转移;服务型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结合目前世界经济的格局,发展种国家的国际服务贸易明显处于一个相对较弱的地位。虽然这几年有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地位也在不断地上升。我国这些年在国际服务型贸易发展方面也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与东南亚国家形成相互依赖、专业化分工的区域网络结构,贸易和投资的依存度不断地提高。本文结合近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情况,对中国与东南亚现行贸易服务政策的修订给予了理论依据;进一步分析了影响该地区服务贸易与投资合作加强的制约因素和促进因素,针对如何进一步优化服务贸易发展政策,提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际经济竞争加剧,国际货物贸易逐渐向服务贸易的转变,经济竞争中心也发生转移;服务型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结合目前世界经济的格局,发展种国家的国际服务贸易明显处于一个相对较弱的地位。虽然这几年有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地位也在不断地上升。我国这些年在国际服务型贸易发展方面也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与东南亚国家形成相互依赖、专业化分工的区域网络结构,贸易和投资的依存度不断地提高。本文结合近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情况,对中国与东南亚现行贸易服务政策的修订给予了理论依据;进一步分析了影响该地区服务贸易与投资合作加强的制约因素和促进因素,针对如何进一步优化服务贸易发展政策,提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互联互通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议题和发展要求。本文分析了中柬互联互通合作的发展情况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对柬埔寨贸易、国内生产总值和福利的影响,并提出了实现双边收益最大化的建议。分析显示,经济走廊建成后,柬埔寨的跨境运输成本将平均下降9.30%,商品贸易平均增加4.77%;由于交通互联互通,柬埔寨的外国直接投资有望增加2.4%,柬埔寨将因贸易和投资扩大而可最多实现GDP增长15.82%和福利增加9.42%。配套政策改革是柬埔寨释放“一带一路”倡议收益的根本条件。提高贸易便利度、减少贸易限制、加强协调与合作,将有助于“一带一路”投资项目充分发挥潜力。  相似文献   

11.
台商在大陆投资办企业已达4200家,台湾当局出于政治的需要,一方面从行政管理,政策和法规限制台商对大陆投资,另一方面鼓励,引导台商去东南亚,东欧等地投资,当前引进台资机遇与竞争并存,应建立健全适应台商投资的管理体制,将“多头管理”变为“单一管理”,做好对台商的地域,项目质量,产业等的投资导向;加强软硬环境的建设,解决配套政策的稳定的健全法律环境,完善金融市场,开办新台币金属业务,准台资或合资银行在台商投资重点地区设分支机构,受善处理涉台经济案件,维护台离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阿强 《中国市场》1998,(5):53-54
<正> 1997年春季开始,泰国、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使在东南亚投资的台商倒抽凉气,也让以东南亚为出口市场的台湾公司战战兢兢,毕竟东南亚市场占了台湾出口比重的12.6%,这100多亿美元的出口值要消化、转出口绝非易事。 到了9月,台湾终于对东南亚金融风暴有了感觉。过去响应当局号召,分散祖国  相似文献   

13.
<正> 80年代以来,台湾对外投资迅速发展,主要集中在北美和东南亚地区。台湾对东南亚投资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集中在泰国和马来西亚,直到1988年,台湾才开始大规模在印尼投资。近两年来,台资仍持续涌入印尼,使吸引台资起步较晚的印尼开始成为东南亚国家中台资增长最快的国家。本文拟就台湾在印尼投资的特点,印尼吸引台资的措施及前景作一初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性建议。台湾在印尼投资呈现如下几个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4.
“亚洲四小龙”外资银行政策赵宝玉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香港、新加坡、台湾、韩国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贸易地位,同时,这四个国家(地区)幅员狭小,各项资源的人均占有率有限。因此,谋求国际化、外向化是他们的必由之路。“四小龙”在引进外资银...  相似文献   

15.
全球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推进,在特殊经济区域的发展方面产生了截然相反的后果。在贸易领域,多边及双边自由贸易安排,使得各国关税水平普遍下降、涉证管理项目日益减少,与此相对应,各类特殊经济区域相对于区域外的政策落差逐步收窄,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强度”也开始下降,但另一方面,各国投资自由化的政策却推动跨国公司进一步高速全球生产布局。  相似文献   

16.
去年海峡两岸的贸易额达783.2亿美元,而且比上年增长了34.2%。内地对台湾的贸易逆差继续扩大,达512.3亿美元。在直接投资方面,去年内地新批台商投资项目4002项,实际利用台资31.2亿美元。台湾对内地贸易的依存度越来越高了。  相似文献   

17.
创办“境内关外”、体制全新的出口加工区,昆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世纪90年代中叶,台湾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资本加速流动,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展示在人们的面前;而当时又正值东南亚金融危机来势汹涌,国家对外企税收等政策作了调整,吸引外资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文章简要地回顾了台湾与香港贸易发展的基本状况,深入分析了90年代台港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认为尽管“九七”将近,台港贸易仍将较快发展,香港有望于1998年前后取代美国成为台湾天大的贸易伙伴。台湾当局正在加紧制定和实施拓展香港市场的一系列策略。  相似文献   

19.
2002年,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按照,双边贸易额排名,东盟是我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按照双边贸易的增幅来排名,中国与东盟贸易增幅排名第二,创造了“贸易增长的亮点”。2002年中国与东南亚进出口值为5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6%,其中:中国向东南亚出口值2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2%,中国从东南亚进口值3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3%。  相似文献   

20.
台商对大陆投资从1991—2014年累计1439.6亿美元,为大陆第三大投资来源地,同时台湾是大陆第七贸易伙伴和第六大进口来源地,而大陆也是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文章依据贸易与投资的相关理论,从产业升级和产业关联角度出发,利用1991—2014年台商投资和两岸贸易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台商投资大陆对两岸贸易、大陆对台湾出口和大陆自台湾进口都存在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台商投资大陆对大陆向台湾出口和大陆自台湾进口的影响程度明显不同,对大陆自台湾的进口影响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