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7 毫秒
1.
以3.0mol/L HNO3活化后的三钛酸钠晶须(Na2Ti2O3)为固相萃取剂,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为检测手段,研究了Na2Ti2O3对水溶液中锶、钴、铯的吸附和解吸行为,考察了影响其吸附和解吸的主要因素以及吸附动力学问题、可能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pH=5.0、用0.2g的三钛酸钠晶须时,对上述三种离子的吸附效果最好,同时在沸水浴中,10mL,3.0mol/L的HCl可实现对这三种离子的定量解脱,最优化条件下,三钛酸钠晶须对Sr(II)、Co(II)、Cs(I)的最大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62.7mg·g-1、47.1mg·g-1、39.9mg·g-1,符合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所提出的方法具有稳定性好、吸附和解吸性能好等特点,同时将其用于环境水样中Sr(II)、Co(II)和Cs(I)离子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8.3%~103%之间.  相似文献   

2.
为使铝型材生产产生的含氟废水经处理后达到[F -]≤20 mg· L -1的要求,采用CaCl2进行除氟处理,对不同工艺条件下含氟废水的处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H值范围宜控制在6.0~8.0之间,当氟单离子浓度在200~300 mg· L -1时,投加CaCl2的量与F -质量比为4∶1;当氟单离子浓度<150 mg· L -1时,需增大CaCl2的投加量,沉淀时间应≥2 h。  相似文献   

3.
通过自制的新型超高交联吸附树脂ZFO1和ZFO2与常用的吸附树脂Amberlite XAD-4对去除水溶液中的氯仿、三氯乙烯和2,4-二氯苯酚进行比较。结果表明,ZFO1和ZFO2的吸附能力均大于XAD-4,可用于去除水中不同浓度的氯仿和三氯乙烯。其中,ZFO2树脂对各有机物的吸附量最大,分别为0.379、0.394和2.744mmol/g,并具有较好的脱附再生性能。在自来水小柱吸附试验中,ZFO1和ZFO2两种超高交联吸附剂对水中三氯甲烷和三氯乙烯去除率达到96%-98%;当流量60ml/min时,两种污染物残余浓度仅约0.50μg/L,表明ZFO1和ZFO2能有效地吸附自来水中微量氯化消毒副产物,可应用于饮用水深度净化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4.
以板栗壳粉为生物吸附剂,对亚甲基蓝和碱性品红的吸附行为进行研究。考察了吸附时间、染料起始浓度、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5℃下,板栗壳粉对亚甲基蓝(碱性品红)的吸附在150 min内达到平衡;随着亚甲基蓝(碱性品红)的初始浓度从60 mg/L增加到120 mg/L,平衡吸附量从23.130 mg/g(18.309 mg/g)增加到29.220 mg/g(32.704 mg/g);其平衡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35℃时的平衡吸附量分别达到31.650 mg/g、36.661 mg/g。板栗壳粉对2种染料的吸附都遵循2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更适合Langmuir热力学模型。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板栗壳粉对2种染料的吸附机理为氢键吸附。  相似文献   

5.
以石家庄滹沱河流域的含水介质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了粗砂、中砂、细砂对氨氮的吸附影响。3种砂样吸附能力大小排列为:细砂中砂粗砂;在NH_4~+浓度为20 mg/L、100 mg/L、200 mg/L时,土壤对氨氮的吸附主要发生在0~150 min,均符合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而在NH_4~+浓度为50 mg/L、150 mg/L时,3种砂均符合一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其等温吸附曲线均符合Langmuir模型,最大吸附量分别为粗砂370.370 mg/kg、中砂263.158 mg/kg、细砂555.556 mg/kg。拟合方程分别为1/S=0.0027+1.122(1/C)、1/S=0.0038+0.6598(1/C)、1/S=0.0018+0.2614(1/C),说明细砂的防污效果最强,中砂次之,粗砂最弱。  相似文献   

6.
超积累植物蓖麻对重金属铜的吸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营养液培养,分别讨论了不同Cu浓度、不同处理时间、不同pH值对蓖麻Cu吸收能力的影响。当Cu浓度为30mg/L时,地上部和地下部Cu含量分别高达1086.41mg/kg和16570.02me/kg,当Cu浓度在50~100mg/L时,蓖麻出现中毒症状,但其Cu含量仍然维持较高的水平;在O~120hCa,蓖麻对Cu的吸收以地下部为主,之后表现为Cu由地下部向地上部转移;蓖麻对Cu的吸收与营养液pH值无明显相关性。结果表明,超积累植物蓖麻对Cu有着较高的忍耐、吸收和转运能力,并对环境pH值的适应性很强。  相似文献   

7.
通过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和16Sr DNA序列比对,对前期分离的菌株TLSB2-K进行了鉴定,并采用振荡培养法,探讨了温度、p H值和渗透压对菌株生长的影响,以及铜胁迫下菌株对铜的耐性及吸附能力。结果表明,TLSB2-K属于芽孢杆菌属,其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27℃、p H值7、渗透压1.1%Na Cl。铜胁迫下菌株生长周期缩短。铜浓度在100~500 mg/L的范围内,菌体生长良好,铜浓度为100 mg/L时胁迫培养25 h,菌体铜含量为1 253.4 mg/kg;铜浓度为200 mg/L和300 mg/L时胁迫培养30 h,菌体铜含量分别达到2 087.2 mg/kg和2 188.4 mg/kg;菌株的最高铜耐受浓度为700 mg/L。实验结果证实,菌株TLSB2-K具有较强的铜耐性和较高的铜吸附能力,其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湿生植物的资源化利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选取3种水生态修复工程中常用的湿生植物(芦苇、美人蕉、再力花),进行了湿生植物纤维微球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湿生植物木灰微球,湿生植物粉末微球对结晶紫的吸附性能较好,其中美人蕉粉末微球的吸附性能最佳。当结晶紫溶液的初始浓度为8 mg/L时,美人蕉粉末微球对其的平衡吸附量达1. 428 6 mg/g,平衡吸附时间为85 min。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对湿生植物纤维微球吸附结晶紫溶液的过程拟合较好,说明其吸附机理以物理吸附为主、化学吸附为次。Lagergren准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对湿生植物纤维微球吸附结晶紫溶液的过程拟合较好,说明内扩散为该过程中吸附速率的关键控制步骤。证实了湿生植物可制备成吸附材料,并应用于治理染料废水。  相似文献   

9.
用大孔树脂提取赤豆皮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用DA101、DA201树脂提取赤豆皮色素。实验测得树脂的饱和吸附容量为0.088g/ml湿树脂。选用乙醇-酸作为色素的解析溶剂,确定了乙醇的流速、浓度和用量对色素回收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用健康大鼠60只,在各组饮水中投以等剂量的氟化钠(150mg/L),及不同剂量的亚硒酸钠,二个月后,断头处死,以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作HE染色,糖原PAS反应、琥珀酸脱氢酶(SDH)、DNA(Feulgen反应)观察,结果,含亚硒酸钠2mg/L剂量组肾组织结构正常、近曲小管结构正常,SDH、糖原PAS反应、DNA(Feulgen反应)反应程度呈强阳性变化,与正常组相同,含氟化钠150mg/L剂量组,肾近曲小管之间界线不清晰,刷状缘模糊,核染色质浓密;糖原PAS反应,SDH、DNA(Feulgen反应)反应程度呈阳性,比正常组显著降低.提示:饮水中含过量的氟明显损伤肾近曲小管,而含2mg/L剂量的硒能拮抗氟对肾近曲小管的破坏作用,剂量为0.5mg/L和4mg/L的硒对肾脏无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花马湖水质进行调查分析测定,并通过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当紧急情况发生时,将花马湖水应急处理为饮用水的技术。研究表明,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工艺,最佳的混凝剂是聚合氯化铝,其最佳投加量为1 L水中投加70 mg,控制pH值为4.5~5.5,确定用漂白粉消毒时,漂白粉的最佳投加量为每1 L水中投加21 mg。经此工艺应急处理的水完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且处理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为《黄石市应急水源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提供基础理论研究依据,为花马湖水应急处理为饮用水的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分别以活性炭水凝胶、二氧化硅水凝胶为载体制作人工水草,研究了该新型人工水草对磁湖污水的原位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二氧化硅水凝胶人工水草可显著改善水体透明度,对COD、TN、NH4+-N、TP的吸附速率快,吸附容量可达7.80 mgCOD/g、0.74 mgTN/g、0.29 mgNH4+-N/g、0.036 mgTP/g,其净化能力明显优于活性炭水凝胶人工水草。经汞灯照射后,2种水凝胶人工水草对各污染物的去除率均有较大的提高,且二氧化硅水凝胶人工水草的再生能力更优。因此,二氧化硅水凝胶人工水草可应用于磁湖污水的原位修复。  相似文献   

13.
黄石市凉亭山水厂生产能力为24万m^3/d,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排泥水。对用浓缩法处理排泥水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包括污泥总量的估算,工艺流程的确定及主要设施的构造设计等。浓缩后的排泥水含固率大于3%,上清液SS小于150mg/L。  相似文献   

14.
采用Fenton氧化的方法对湿法腈纶废水二级生化出水进行深度氧化处理.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Fenton试剂投加量、初始pH值及反应时间对该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ρH2O2为300 mg/L,ρFe2+为300 mg/L,反应初始pH值为3.0,反应时间为120 min时,Fenton氧化反应对COD达到最大去除率57%.另外,通过FT-IR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探讨了该废水有机污染物在Fenton氧化过程中的去除规律.结果表明,生化出水中某些难降解芳香性物质可以被Fenton试剂氧化分解,废水的可生化性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5.
电化学氧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中氨氮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垃圾渗滤液成分复杂,处理技术不成熟等问题,采用电化学氧化的方法对含高氨氮的模拟垃圾渗滤液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了不同的阳极材料,电流密度和氯离子质量浓度对氨氮的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采用TiO2/SnO2阳极,电流密度20 mA/cm2,氯离子质量浓度10 g/L的条件下,氨氮的去除率可达到95%。在反应过程中,氨氮的去除符合准零级反应动力学。在最优条件下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处理实际的垃圾渗滤液,结果发现,反应240 min后,废水中的氨氮也可得到全部去除,色度的去除率可达82%。该方法用于成分复杂的垃圾渗滤液的脱氮处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新型高效破乳剂的研制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不同Al/Si摩尔比的聚硅氯化铝(PASC),实验考察了成分摩尔比、废水pH值、药剂投加量对除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Al与Si的摩尔比对除油效率有较大的影响,最佳摩尔比为:n(Al)/n(Si)=3:1;废水pH=4~10时,处理效果都较好;随着投药量的增加,油的去除率增加,PASC适宜的投药量(以Al^3+浓度计)为800mg/L。用其来处理实际废水时,效果很好,残余油量低于国家排放标准。PASC的的除油机理是电中和、压缩双电层、吸附架桥等多重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温度阶段性下降对 A^2/O 污水处理系统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北方地区污水温度的季节性变化对城镇污水处理工艺的运行效果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冬季低温状态下,严重威胁着系统出水的达标排放.对污水处理系统效能随温度季节性变化规律的了解,将有助于应对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以常规厌氧-缺氧-好氧( A^2/O)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运行为基础,考查了水温从23℃分阶段下降为18、14、11℃时的处理效能.结果表明,在HRT 10 h,进水COD、NH3-N、TN和TP平均值分别在275、46、50和5.3 mg/L时,当温度从23℃下降到11℃,A2/O系统出水COD、TP分别从28、0.2 mg/L升高到40和0.3 mg/L,满足GB18918-2002要求的Ⅰ级A排放标准,但NH3-N和TN残留量高达7.58和16.58 mg/L,不能满足Ⅰ级A的排放标准.因此,在低温条件下对A2/O工艺的管理,重点应放在系统硝化与反硝化功能的强化方面.  相似文献   

18.
采用有机氟拒水剂和有机硅拒水荆,分别对聚乳酸纺粘非织造布和聚乳酸/天丝水刺非织造布、聚乳酸/粘胶水刺非织造布进行拒水整理,采用正交设计实验方法,以整理剂种类、质量浓度、温度、时间为因子试剂种类和整理工艺对产品性能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对整理前后PLA非织造布的拒水等级、接触角、透气率、抗弯刚度、断裂强力等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拒水整理能显著改善PLA非织造布的拒水性能,PLA纺粘非织造布的拒水效果好于两种PLA水刺非织造布,同时能够提高非织造布的柔软性,但却导致强力的降低,整理前后三种PLA非织造布的透气性能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从发芽率、发芽势、生根数这三个方面探究不同浓度的6-BA生长素对五指茄种子发芽、生根的影响,6-BA20mg/L、6-BA30mg/L对五指茄的发芽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30mg/L的处理结果是发芽率为85%,7天内的发芽势为50%,为此次试验中的最高值。种子露白后转入穴盘生长,处理6-BA20mg/L对根生长的促进生长作用最好,在子叶展开时平均每株小苗根数达到了6根,根均长0.7cm;而6-BA40mg/L对根茎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根数、根长、茎长分别为3根、0.3cm、3.3cm。综合考虑,6-BA30mg/L生长素对五指茄发芽生根的效果最好,生产上适宜该浓度处理五指茄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