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4 毫秒
1.
元辉 《北方经贸》2014,(9):237-237
人工成本是企业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成本的科学分析及规划,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着极大的影响。中国企业在享受了长期的人口红利之后,也面临着红利消退、人工成本上涨的压力。以医药类上市公司为例,探讨企业人工成本的市场竞争力比对方法。  相似文献   

2.
张琰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4):214-215
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沪深股市医药类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进行了分析,获得了财务绩效评价的影响因子,为医药类上市公司的经营决策和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郝立平 《商》2013,(8):119-119
中国经济的增长是与"人口红利"效应是密不可分的。现阶段我国人口红利主要体现在丰富的人力资本存量和高比例的劳动人口比重,我国丰富的劳动力产生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奇迹,但是,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人口红利"效应是不可持续的。为此,笔者在本文中将进一步阐述"人口红利"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以期给相关研究者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4.
熊必俊 《中国市场》2012,(46):69-75
当前国内外有些"静态人口红利"论者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仅把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降低到66.6%以下,总供养比超过50%判定为"人口红利消失"的做法,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两种生产"的原理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也违背了"人口统计指标有反映一定时点上人口数量及构成情况的静态指标,还反映在一定时期内的人口自然变动和社会变动的过程的动态指标。"的原则,夸大了人口老龄化挑战的严重性,引起了人们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的担心。本文介绍了学术界对"静态人口红利"和"人口红利消失"的质疑,并提出当务之急是要走出"人口红利消失"的误区,主张用笔者提出的"动态人口红利"审视和应对人口老龄的挑战,实现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黄凡  段成荣 《人口与发展》2022,28(1):117-126
人口红利对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巨大,但近年来劳动力的减少持续引发担忧.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探讨了人口红利和人口质量红利的关系,并利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合以往历次人口普查、《中国统计年鉴》以及《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对两者人口基础和经济贡献的最新情况进行了研究.总体而言,我国人口红利正从传统人口红利向人口质量红利转变.一方面,人口红利缓慢式微,表现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和比重持续下降,老龄化和高龄化进一步加速,人口总抚养比由减转增,人口数量红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走低;另一方面,人口质量红利逐渐显现,表现为:我国人口受教育状况大幅提升,人口健康水平明显改善,人口质量红利替代人口数量红利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更大的积极作用.应通过发展教育、培养和引进人才以及推进积极老龄化,进一步挖掘人口质量红利.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期,资源红利、人口红利和规模红利等各种改革红利让中国的企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茁壮成长。然而近年以来,中国的经济步入了由高速增长的"常态"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时代。在此背景下,中小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骤然增大,本文通过研究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及其特点,并分析其成因,提出财务风险的应对总体策略和具体策略,对帮助中小企业化解、降低和避规财务风险将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口生育水平的下降和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导致原来的人口红利出现了转变的趋势,也造成了老龄化负担的加剧.在这种情况下,实行提高退休年龄的政策具备了某种可能性,因为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和劳动力供求的逆转可能成为提高退休年龄的推力,而养老金制度的老龄化危机则成为提高退休年龄的拉力.在现实条件下,考虑这一政策对城镇就业的冲击以及劳动力异质性的影响,应该实施渐进缓慢、逐步提高退休年龄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张力文 《商》2014,(21):37-37
近年来,"人口红利"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到来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在出生率持续下降,劳动力愈发匮乏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中国的"人口机会窗口"将在何时关闭。本文使用ARIMA模型对中国未来二十年的出生率进行预测并结合人口分年龄死亡率表绘制出未来中国的分年龄人口结构表,随后便可得到未来中国的人口抚养比数据。本文将以人口抚养比作为"人口红利"的代理指标衡量"人口机会窗口"将在何时关闭。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升,同时伴随人们对生命质量要求的提升和收入的提高,人们对医药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医药企业迎来发展的巨大机遇。文章通过医药制造行业特点分析行业财务风险,再根据财务风险识别、财务风险评估以及财务风险控制的思路,对医药制造业的财务风险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刘春晖 《致富时代》2010,(12):109-109
当前,人口红利问题越来越受到经济学界的关注,它旨在描述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该文阐述了人口红利的概念以及其衡量指标,详细介绍了人口红利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在具体分析了四川省人口红利的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人口红利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繁荣的地区,也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具有中国老龄化的典型性和率先性。长三角地区人口老龄化具有总和生育率极低,人口自然增长率较慢,老龄化程度严重,且区域内差异较大的特征。本文建立ARMA模型预测长三角地区未来五年的老龄化趋势,发现长三角地区老龄化大趋势未变但是速度减慢,仍处于人口红利时期。同时进行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效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不断深入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居民健康意识的加强,人口的增长及老龄化,中国医药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医药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为了增强其国际竞争力,通过大规模的兼并与建立全球性的生产和销售网络,在我国医药市场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高端的三级医院医药市场中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在此背景下,对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客观、系统的分析,对我国医药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孙春波  余劲 《商业时代》2013,(1):122-123
近30年来,我国人口在数量和结构上均发生了急剧变化。以此为背景,本文对各学者的研究观点进行充分梳理,分别从人口自然和机械变动导致住宅市场如何变化、人口红利对住宅市场的影响及程度等方面进行探讨。结论如下:人口数量变动对住宅价格影响不显著;人口空间变动对区域住宅市场冲击巨大;人口红利、年龄结构、家庭结构通过各种方式影响住宅市场。  相似文献   

14.
在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的分红意愿及分红水平较低的现实背景下,促进上市公司的红利分配对保障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对此,可以借鉴美国股票市场的经验与教训,并结合中国股票市场的特点,一方面采取措施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市场机构化水平,培育理性投资为中心的投融资市场氛围;另一方面采取明确监管权责、完善立法、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等措施完善监管体系,以促进上市公司红利分配。  相似文献   

15.
人口红利对互联网的发展是有重要的作用的,中国目前的人口红利趋势在现行的人口政策之下,最终将要消逝。依靠人口红利上网人数增加来盈利的互联网络企业发展模式最终将遇到瓶颈。本文分析了人口红利对互联网企业的影响,并探讨了基于人口红利消逝背景下的互联网企业产品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厉以宁 《全球化》2017,(2):42-44
中国正处在一个剧烈的变化时期,其中一个变化就是人力资本的革命正在开始。我们以前都听说"中国的人口红利快结束了,中国的改革红利枯竭了",但是现在给我们的感觉是什么呢?一、农村的变化中国正在出现新人口红利。新人口红利来自什么地方?来自农村。我走了几个省考察,现在的农村和以前是不一样的,很多农民办了家庭农场。土地确权以后,特别是土地流转以后,有人办大农场、家庭农场或者转包了人家的土地,或者租了别人的土地。  相似文献   

17.
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危机,预计未来的三十年,我国将成为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因此研究如何应对老龄化危机,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挖掘"老龄人口红利",建立有利于实现"老龄人口红利"的养老保障体系有重要意义。把养老保障体系分为制度化的养老保障体系和养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两大部分,分别阐述了各自如何完善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构建我国医药类上市公司财务业绩评价的因子分析模型,对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进行排名,阐述了医药行业财务业绩评价整体情况。文章提出了各个医药行业应根据所处的行业位置,制定出相应的优化企业财务业绩状况和提升整体竞争力的对策,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老龄化现象的普及,人们意识到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口结构正在遭受严峻的冲击。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放开"单独两孩"政策以来,我国的人口变动形势引起普遍关注。文章进行了城市居民两孩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的调查,通过实地调研、数据采集及筛选,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验证了长辈支持、夫妻情感因素、给女方的工作压力、家庭可支配收入以及两个孩子做伴有利于健康成长的生育观念对两孩生育意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晓光 《商》2013,(6):55-55
中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频发,尤其是创业板更是财务造假的高发地带。本文以"创业板造假第一股"万福生科为例,通过分析其财务造假带给投资者的损失,探寻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治理方法,从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