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作为典型的"看-被看"结构,示众有着丰富的政治文化内涵.从五四文学对示众的戏剧结构的解构,到解放区文学对示众的权力结构的颠覆,再到新时期文学对示众的价值结构的重建,中国现当代作家从不同向度揭示示众的政治-文化意义,解构示众中看-被看的暴力结构.  相似文献   

2.
黄晓华 《理论观察》2008,1(2):125-126
作为典型的“看一被看”结构,示众有着丰富的政治文化内涵。从五四文学对示众的戏剧结构的解构,到解放区文学对示众的权力结构的颠覆,再到新时期文学对示众的价值结构的重建,中国现当代作家从不同向度揭示示众的政治一文化意义,解构示众中看一被看的暴力结构。  相似文献   

3.
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从产生至今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政治学从产生至今先后经历了伦理政治观、神权政治观、权力政治观、决策政治观和管理政治观、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赋权改变了社会权力在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分布,使政治评论和政治参与权力在社会各阶层之间迅速扩散,对现实政治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新媒体的匿名性、便捷性,使少数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演变成政治暴力、泛政治化或政治娱乐化行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成为一种集体行为和集群现象,规范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该文从经济政治学的视角来考察经济权力与政治权力的互动关系。以两者互动的基础为切入点,归纳了政策、暴力、操纵、制度和交易等六种互动方式。认为在转型国家最突出的互动关系问题是权力寻租现象,解决互动关系中的问题应在法制互动、阳光互动和有限互动等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学的政治伦理思想源于儒家诗教的经世济民观,指导文学创作发挥着倡导社会伦理与启蒙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中国现代文学在社会革命中更是充当了"启蒙"、"革命"的时代角色,呈现出强烈的政治伦理诉求。后现代语境中,文学面临政治祛魅与政治返魅的纷争,剥去"政治化"的历史雾霭,彰显出文学的自主性诉求,而实现这一自主性诉求的主要契机恰存在于文学一度患得患失的政治伦理维度。  相似文献   

7.
执政党自上而下的自觉推动,是目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路径,中国共产党要成功推动我国民主建设进程,首要的关键之点是党内民主法治理念特别是依法执政等理念的真正确立。党的依法执政理念必须在现实的执政过程中获得确立,具体而言,主要涉及三大方面:一是确立正确的权力产生观,自觉建构起与权力主体的正确关系;二是确立正确的权力运行观,自觉建构起民主的运行机制;三是确立权力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观念,树立公正、法治的楷模形象。  相似文献   

8.
汪军 《发展》2008,(3):125-126
改革开放以来的权力结构调整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还有待进一步的调整,以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权力的结构性调整与制度性创新的目标以调整国家与社会的权力结构为着眼点,从以单向授权为基础的一元权力结构向双向授权为基础的二元权力结构转型。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形成良好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9.
政治权力与公共权力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与出发点。学术界对此方面的研究已经很多,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许多书刊文献中把政治权力与公共权力等同起来,认为政治权力就是公共权力,这对于我们理解政治学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政治权力不同于公共权力,它们之间有着一定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在网络化进程蓬勃发展的国际背景下,网络政治借助互联网的传播与组织功能,通过蝴蝶效应以及网络活动主义途径作用于国际关系。除了财富外,网络政治在国际关系的权力、身份、规则象限中都有其存在形式。国际关系中的网络政治并未超越权力政治,但网络时代的权力分配、权力范畴与权力性质却发生了一定改变。互联网使人们的思维结构与身份认同发生改变,世界不再仅仅以国界划分,而是辅之以认同划分。传统民族国家作为主要政治忠诚对象的地位被弱化,国家、市场和市民社会的各种行为体在重新平衡。信息网络还对国际制度转制、改制和创制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信息革命中崛起的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体不再屈服于强权政治,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互联网的无政府状态特性、主权超越性以及技术影响不确定性都呼唤着网络政治的全球治理的出现,但是制度行动者、组织结构以及制度文化的限度决定了信息技术与制度互动的有限化以及网络政治的全球治理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