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现代社会里高校女教师占有很大的比例,她们的学术水平、精神面貌、兴趣、性格等都直接对大学生们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近年来,高校女教师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说明部分高校女教师的身心健康存在问题,同时也为高校改革与发展埋下了隐患。所以,女教师的心理问题应当引起社会和学校的高度重视,研究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相应的疏导措施,做好女教师的心理调节工作,保护女教师的身心健康,切实优化高校育人环境,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我国高校外语教师团队中,女教师的数量不断增加,比例不断提高。而高校外语女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了角色冲突问题以及"玻璃天花板"现象问题等。本文主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高校外语女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女性辅导员易产生职业与家庭角色、自身发展与职业前景、工作态度与质量、性别弱点与理想角色要求之间的冲突.高校要保障性别平等,发挥两性合力优势;女性辅导员要树立独立、自强和平等意识,努力增强自身素质,逐步增强角色控制力.  相似文献   

4.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唤醒职业生涯意识、确立职业发展目标、提升应对竞争的实力、建立科学的择业观,但新疆的师范类高校在职业生捱规划教育方面存在理念未能普及、教育流于形式、师资队伍缺乏、学生认识不清等缺陷.为提升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树立明确的职业方向和发展目标,推动师范生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学校要从职业规划的系统教育入手,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职业认同是高校辅导员提升自身职业素质的前提,职业认同感的高低受制于辅导员的职业兴趣与学历,影响着其对待工作的态度以及职业发展的规划。研究立足于辅导员主体的诉说,采用扎根理论对访谈资料进行三级译码,从职业选择、职业认识及职业规划三个维度分析比较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依据理论译码,基于个人困扰与制度困境,勾勒出"局外人""边缘人""局内人"三种不同类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形象,尝试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一条可能性路径。  相似文献   

6.
高校辅导员是当今高校教师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辅导员的心理状况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与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将直接影响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成效,也将直接关系到他们自身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文章通过对当前辅导员心理状况的深入剖析,论述如何通过构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体...  相似文献   

7.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十分重要。基于高校辅导员能力标准,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在角色定位、等级认定、发展动力和能力提升等方面存在困境,可以通过明确辅导员的职业定位,促进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开展基于职业等级认定制度的职称与职级晋升评价体系,帮助高校辅导员摆脱职业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系统工程,它是促进大学生职业发展、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辅导员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领路人,理应承担起就业指导工作的重担.在认识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的特色,努力构建“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  相似文献   

9.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当前艺术类大学生存在职业道德认知不足、职业追求功利化、缺乏对自身道德素质的正确评价、表达的道德态度与实际的道德行为脱节、某些方面意识淡漠等问题.因此,高校应当从培养职业道德意识、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强化职业品质养成教育、培养解决实际职业道德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0.
高校辅导员对高校学生的引导教育十分重要,尤其是在信息时代,各种网络“陷阱”对高校学生的身心都可能造成较大的伤害。高校辅导员要能担负其自身的岗位职业责任,积极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有效应用科学化的信息技术教育手段,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