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粥鱼 《电子商务》2006,(7):31-33
与朋友聊天,聊到了老子的学说——人法地,天法道,道法自然……。其实人跟大地学习是不容易的事情,大地承载万物,替我们承载一切,人在地上生地上长,吃着大地所生,穿着大地所长,人其实并不是在法地,而是在艰难的适应着大地。电子商务之种种也是一样,终于在中国按照中国的自然在变化着  相似文献   

2.
<正>"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和中医学的基本思想之一。《周易·文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内经》:"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宇宙自然为大天地,人为小天地,只有把人融入宇宙天地之中,把天地人合一,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人,更好地把握人生命运,真正掌控疾病来络和祛病的  相似文献   

3.
李鸿彩 《北方经贸》2003,(11):12-14
主要论述了《道德经》对领导者们的现实意义。以十六大精神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 ,从“治大国若烹小鲜”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上善若水”、“以百姓心为心”、“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长而不宰”等重要观点中 ,谈出了既要善于“不为”又要敢于有为 ,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坚持慎终如始无败事 ,学习水的美德 ,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 ,做个有“玄德”的人等体会。  相似文献   

4.
《中国海关》2004,(7):60-62
布吉,是个布满吉利的地方. 在<周礼·天官·外府>中、有"掌邦布出入"一说,"布"指钱币,又有布满之意.而吉,<易·系辞上>有"吉,无不利",就是吉利遒学说:布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  相似文献   

5.
《商》2015,(47)
道家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一个流派,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占有重要地位。短短五千余字的《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涵盖了政治、法律、哲学等各方面的内容。他的思想至今仍在治国,修身,军事,法律等等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老子法律思想表现为:以"道法自然"为核心,宏观上否定人定法;以`无为而治"为目的,论述了法律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彼得原理被西方人评价为可以和科学史上牛顿、哥白尼的发现相媲美的、最深刻的社会和心理学发现.凡是置身于商业、工业、政治、行政、军事、宗教、教育各界的每个人都和层级组织息息相关,亦都受彼得原理的控制,造成政府效率不高,做领导的不做事,做具体事情的不是领导;国有企业办不好等一系列现象.如何破解彼得现象,本文试图利用老子的管理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智慧来分析、引导人们选择、优化正确的事业观,价值观,在老子那里"道法自然"的核心是"人法自然".而要"人法自然"首先要了解人心,做到"心法自然".因此老子的"无为"不是"不为",而是主动、积极地遵循客观规律去"善为",不勉强自己做违背自己与自然的事,从而自然的避免彼得现象.  相似文献   

7.
荀子在人与天、人与物的关系上作了极其深刻的思考,他的观点论证了天既是自然之天,又是宗教之天。从文化传播角度来看,这与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不矛盾,自然之天与宗教之天是从不同侧面说同一个对象,是文化传播过程的接触和显现阶段。而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文化总结出对自然之天的论证,认为不能消极地顺从自然,而要主动地控制和利用它,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文化传播选择阶段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8.
道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柱之一,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老子对万物生成模式的命题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从为和"中道,和谐思想,对我国现代景观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当代设计在接受外国先进的技术和设计思想之后,更多的则是植根于本土设计,回归中国传统设计思想.特别是道家思想时我国当代设计的造诣是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塔克拉玛干沙漠被称为"死亡之海",此前从未有人徒步穿越过。为了征服它,无数探险者倒在了沙漠中。1998年11月,在深入论证后,52岁的欧洲女性卡拉,只身一人,历时20天,由南向北成功穿越"死亡之海"。选择冬季穿越,是她成功的主因。她说:"我不挑战自然,我是千方百计地适应自然。"  相似文献   

10.
刘娜 《商》2012,(13):168-168
天命观是中国古代原始初民因认识水平的局限性而产生的对上天的认识,韩非的天命观,他吸取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念,对《老子》的"道"的范畴进行了改造,提出"理"的范畴,又继承了荀子"天人相分"的思想,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天道观。  相似文献   

11.
论商道     
"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中国道家圣者老子:"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即能把握古以固存的支配物质世界运动变化规律,并能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者,是因为他悟出了"道"性。道家另一位代表庄子则曰:"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中国儒家也崇"道",如《系辞传·上》曰:"一阴  相似文献   

12.
彼得原理被西方人评价为可以和科学史上牛顿、哥白尼的发现相媲美的、最深刻的社会和心理学发现。凡是置身于商业、工业、政治、行政、军事、宗教、教育各界的每个人都和层级组织息息相关,亦都受彼得原理的控制,造成政府效率不高,做领导的不做事,做具体事情的不是领导;国有企业办不好等一系列现象。如何破解彼得现象,本文试图利用老子的管理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智慧来分析、引导人们选择、优化正确的事业观,价值观,在老子那里:“道法自然”的核心是“人法自然”。而要“人法自然”首先要了解人心,做到“心法自然”。因此老子的“无为”不是“不为”,而是主动、积极地遵循客观规律去“善为”,不勉强自己做违背自己与自然的事,从而自然的避免彼得现象。  相似文献   

13.
生态危机是时下备受关注的话题,今天生态危机已经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一个严重问题。《圣经》认为宇宙万物和人类是上帝创造的,上帝创造的世界是美丽,有序,和谐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世界万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圣经》对于我们反思今天的生态危机提供了很好的思想资源。从《圣经》中,我们能够概括出其看待自然界的基本原则。所以圣经中包含的一些教义,对重建人与自然和谐有序的新型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将分别从几个不同的观念入手,介绍上帝与自然,上帝与人,人与自然,以及生态破坏的具体表现,回归生态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真正的"新天新地"与自由。  相似文献   

14.
道法自然     
学会顺逆从容的自然选择,感受祸福相倚的因果效应,以辩证法对"道法自然"进行提纯,中国的问题是尽快补上市场经济这堂课一边是国企利润下滑过快,一边是外贸出口形势严峻,国民经济整体下行的风险仍在加剧。但人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政策和措施得当,经济发展稳中求进的总体战略不会落空。  相似文献   

15.
《道德经》是研究道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中道又是全书至关重要的一个词,从自然之道到社会之道再到人生之道,全书有一个层层递进的哲学体系。本文主要从两方面来对道的思想进行一些理解和领悟并把先秦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和近代关于道的思想的理解做部分的穿插,力图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点。  相似文献   

16.
赵茂喜 《经贸世界》2006,(10):46-47
《孙子兵法》第一篇的计谋篇讲到要想胜利要把握机会的五事“道,天,地,将,法”。道是趋势,方向;天指天时;地指地利;将指人才,人和;法指方法,以道论法是上策,以法论道是下策。我们就运用“道,天,地,将,法”来选择直销。[编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绿色建筑成为设计师们关注的重点。以人、建筑、自然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是保护环境、回报自然的良好方式。在设计瞩目建筑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以及环境污染的可持续性发展方向,已成为建筑设计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8.
塔克拉玛干沙漠被称为“死亡之海”,此前从未有人徒步穿越过。为了征服它,无数探险者倒在了沙漠中。1998年11月,在深入论证后,52岁的欧洲女性卡拉,只身一人,历时20天,由南向北成功穿越“死亡之海”。选择冬季穿越,是她成功的主因。她说:“我不挑战自然,我是千方百计地适应自然。”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部署,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正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指导。这一思想吸收了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中"天人合一""天行有常""仁者爱人""道法自然"等理念,并结合新时代实际问题加以运用,实现对传统生态智慧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树诚 《品牌》2013,(4):78-79
喜闻胡忠贵先生的诗集《涟漪·浪花》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两月后,朋友转来了胡先生的诗集。捧读后,思絮纷飞。有些诗人总是无病呻吟,而深深融入生活各个层面的诗歌爱好者的诗,因深入心灵,有感而发,和于自然之道,反倒充满朴素的真诚。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认为"文原于道","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