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有资产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长期以来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一直很严重,国有资产通过各种渠道从国家流向个人,从账内流向账外,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文从在财务会计的角度分析一下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以求采取有力措施,对其加以遏制。  相似文献   

2.
一、我区行政事业性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目前,我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呈现逐年递增的势头,特别是最近几年来国家为了适应现代化办公的需要,加大了对行政事业单位各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国有资产快速递增,也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经审查核实,我区还有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资产不实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报表反映不够真实、家底不清家底不清主要是资产帐帐不符、帐表不符、帐实不符,资产管理不够规范。有的部门资产只有总帐,没有明细帐;有的地方基建不设财务帐…  相似文献   

3.
一、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的法律探讨 1.国有资产流失的界定和危害关于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概念,法学界尚无统一的定义。根据2004年3月3日《前沿问题》对国有资产流失的界定依据有两个方面:“一是流向的特定性,即专指国有资产流向非国有性质的产权主体;二是权益的被侵占性,即在没有合理补偿的情形下,被非国有性质的产权主体侵占。”笔者认为,国有资产的流失就是国有资产的非法转移。  相似文献   

4.
警惕国有资产在改制调帐中流失!□牛波淄博市周村区审计局通过对部分国有、集体企业股份制改组的调查,发现在改制调帐中具有相当普遍性的国有资产隐形流失,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如何防止国有集体企业股份制改组调帐中国有资产的流失呢?我们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近年对企业财务收支审计过程中发现,一个比较突出的反映是企业国有资产质量存在问题多多,给企业国有资产流失、潜在损失埋下诸多后患因素,十分不利于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保值增值,使企业在进行改制时带来诸多实际问题和困难;另一方面,也掩盖了一些未能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会计制度的行为,致使企业国有资产造成大量的变相损失、变相流失等等。   为维护国家财经法规,堵塞国有资产损失、流失、浪费的漏洞,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有资产,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确保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深化改革中企业的改制服务,笔者认…  相似文献   

6.
浅谈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及对策杨玉华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于1992年7月发布了《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具体规定了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于保证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但是,由于一些国有企业忽视国有资产管理,致使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似未得...  相似文献   

7.
胡景波  郭英 《活力》2004,(9):98-98
近十几年,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日益严重,尤其在国企改制中,大量国有资产流向账外,在检察机关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中,利用国企改革之机贪污、挪用、私分国有资产案件占很大比重。分析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中职务犯罪的表现特点及产生原因,研究预防的对策,遏止腐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谈谈企业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及解决办法高玉梅,李冬从我省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开展的专题调查和进行清产核资工作掌握的情况看,目前我省企业的国有资产流失相当严重,数额巨大,且恶性增长;流失渠道复杂多变,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何有效防止企业国有资产流失,已经成为深化...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已经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尽管国家制定了一些关于保护国有资产的法规,并成立了国有资产管理等专门机构,但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仍屡见不鲜。可见,认真分析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以便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从根本上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企业国有资产法》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国有资产是指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的总称,国有资产按照用途和性质划分,可分为经营性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和资源性国有资产。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作为出资者在企业中依法拥有的资产及权益。国有资产转让工作中,国有资产的流失成为屡见不鲜的现象。本文主要针对经营性国有资产及其转让中存在的问题发表作者的看法。国有资产转让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1.
今年8月份以来,我局按照上级审计部门工作部署,派出4个审计组对全旗80多个行政事业单位银行帐户进行审计调查。经审计发现:我旗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和预算收费单位国有资产流失比较严重;普遍存在帐实不符、帐帐不符、帐卡不符的现象,造成帐外资产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2.
一丁 《陕西审计》1996,(3):47-47
最近,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政策法规司司长谢次昌撰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在国有资产不断发展壮太的同时,也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据有关部门调查一从1982年至1992年,国有资产流失太约为5000亿元,从最近调查的程度还要高于这个数字,情况是相当严重的。  相似文献   

13.
国有资产的发展前景如何?已成为公众关心的一个主要社会问题。尽管国家三令五申,竭尽全力试图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杜绝国有资产流失,但目前这种现象并未得到有效的遏制,而且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在此,我将对一些常见的致使国有资产流失的手法,作一剖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是指运用各种手段将国有产权、国有资产权益以及由此而产生出来的国有收益转化成非国有产权、非国有资产权益和非国有收益,或者以国有资产毁损、消失的形式进行流失。有粗略的统计数字显示,上个世纪80年代,国有资产每年流失500亿,进入90年代,每年至少流失800亿-1000亿。因此,说国有资产的流失是全方位、多渠道的,并不是危言耸听。从国有资产流失的流向看,有纵向和横向两种。纵向是中央流向地方,政府流向企业,企业流向个人;横向的是从国内流向国外,从一个部门流向另  相似文献   

15.
所谓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是指国有资产通过投资活动或会计核算及其他有关经济活动,从表面看并未造成损失,但因投资方向问题或会计核算方式选择不当或其他原因而造成的国有资产损失。这种国有资产流失方式比较隐蔽,而且有时还披上了“合法化”的外衣,因而其危害比显性流失更大。一、国有资产隐性流失的表现其一,地方保护主义造成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虽然国家明确规定,财政资金“主要投资于非经营性、非竞争性及对国家经济发展有战略影响的项目,如公共设施,基础设施(产业)、自然垄断产业、高风险高技术产业”,但是,在一些地方,…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为止,只有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对国有资本流失的认定从法律上作 出具体规定,理论界对于国有资本流失的内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相反存在着几种不同的国有资产本流失观。因此,有必要探讨一下国有资本流失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财会》2001,(1):63-63
最近,在对自治区级企事业单位调查中发现,一些企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正走入加速流失时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因企业经济效益差,靠变卖部分国有资产和不提折旧的方式发工资,国有资产被职工吃掉;二、用部分生产、办公用土地为职工建住宅或与开发商联合开发为职工分房,国有资产被占用;三、一些企事业单位借改制之机,利用资产评估中介机构设法对国有资产低估折价,以便在承包、租赁、个人参股、联营过程中侵占国有资产,这种流失方式最为严重。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国家终级所有权没有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相分离,建…  相似文献   

18.
黄关从 《经济界》2002,(3):16-17
国有资产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资产的总量有了大幅度增长。到2000年底,国有资产总量已近10万亿元,近10年来,年递增率达17.9%,令人鼓舞。与此同时,国有资产的流失也很惊人。据估计,国有资产的流失每年大约有1000亿元。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并不富裕的发展中国家,这不能不说是关系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严重问题。如不加以遏制,必将影响国家的稳定和改革的成效。 探寻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产权不清晰。在法理上,国有资产属于全…  相似文献   

19.
国有资产流失是指运用各种手段将国有产权、国有资产权益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国有收益转化为非国有产权、非国有资产权益和非国有收益,或以国有资产毁损、消失的形式形成流失。其不仅存在于国企改制、重组过程中,而且在一些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或经济效益较好具有一定收入来源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也同样存在。国有资产的流失目前已成为困扰我国经济改革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因此,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已是当今经济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越来越复杂,手段越来越隐密,花样层出不穷,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据国有资产管理局的精略统计,每年国资产的流失达1000个亿,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大难题,体现在会计领域,流失的现象繁多,主要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