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省际资本流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省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影响方向及其影响的显著程度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市场潜力对资本流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是影响资本流动最重要的因素,而人力资本、开放程度、交通基础设施存量以及拥挤成本对所在省域的资本流动具有抑制作用。在研究期内,资本的集聚效应大于其扩散效应。  相似文献   

2.
自1990年以来,我国东中西区域经济差距呈加速扩大的趋势,而资本流动是影响这种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利用我国1990年~2004年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得出结论:资本流动对我国区域经济差距影响具有明显的作用,而且它们的变化趋势高度一致,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中资本流动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资本的丰裕程度制约着落后地区经济发展。要开发西部,增强其比较优势的关键是增加资本在要素禀赋中的相对丰度,目前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谅是加速资本的流动,在空间上为资本流动提供场所-资本。实践中,由于自然资源优势观和产业升级观导致西部资本与现有经济发展的不协调,资本流动不早,使资本市场不能成为优化资源配置的理想场所,因此,要开发西部,必须发展西部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近年来资本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相关研究为主线,对区域中资本的流动进行分类,然后归纳了国外学者对资本流动与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并就相关研究的方法及主要结论做了梳理。通过本文的研究,以期对分析我国资本流动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开放经济的"三元冲突"中,中国选择了固定汇率,较严格的资本管制和较大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即用少量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丧失换取有限度的资本流动.但在这种组合下,随着我国资本流动规模的扩大,货币政策独立性也将进一步丧失.对于中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权至关重要,除非有能力继续维持更严格的资本管制,我国必须逐步扩大汇率的浮动区间.  相似文献   

6.
7.
国内资本流动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运用1992~2002年我国的分省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对国内资本的跨省流动性及其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国内资本的跨省流动性在1992~1993年较差,之后逐渐增强。国内资本的跨省流向总体上是流向增长较慢的省份。国内资本的这种流向以及流动程度不断增强,促使各省之间的GDP增长率差异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8.
经济增长模型中资本完全流动的假设,减弱它对经济增长的解释。资本流动中证券化和中介化的安排,为经济增长提供了解释。尤其是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要求及改革困难的解决,急需证券化的资本流动来推动,它在目前的中国资本形成和市场化产权改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实现证券化资本流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完善中国证券市场极为关键。  相似文献   

9.
中国资本流动风险预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借鉴FR早期风险预警模型的研究方法,建立适用于预测我国资本流动脆弱性风险的预警系统。我国从未发生过货币危机,在风险预警模型建立时,只能使用我国资本流动脆弱性的变化作为被解释变量。通过计量分析发现:外汇储备/GDP、外汇储备/M2、GDP增长率与我国资本流动脆弱性变化相关性最强,应当作为我国当前预防资本流动脆弱性恶化的重点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198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1990年代的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及东南亚金融危机与国际资本流动的相关关系。并由此得出:每一次金融危机都与资本的不正常流动有关。虽然,在不同的时期、相对不同的国家,资本流动的主要形式有所不同。最后对我国的资本流动管理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是构成社会总资本的两种基本资本要素,其数量和结构决定着一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在可比、一致的原则下运用永续盘存法估算了1995-2004年全国及各省市的总资本存量及各资本分量水平,比较分析了各省市间在资本数量、资本结构、资本水平变化等方面的差异,系统反映了我国资本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主要省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利用效率及投资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晓晨  刘洋  戴学珍 《经济地理》2005,25(4):458-462
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而作为主要生产资源的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利用效率就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文章以经济增长理论为依据,利用生产函数分析了中国主要省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发现1990年代之后大多数省区的人力资本贡献率已超过了物质资本的贡献率,说明经济增长方式已发生了由外延式向内涵式的很好转变。进一步根据生产者均衡理论,计算了主要省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利用效率,发现大部分省区的利用效率没有达到最优状态,但1990年代以来利用效率在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计算了通过提高两项资本利用效率可带来的GDP增长潜力,发现当利用效率达到最高时GDP可增长近24%。由此给出了各省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投资比例的调整方向。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经济管理陪都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近20年来,随着北京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出现了城市严重缺水、沙尘笼罩、三废污染以及城市用地紧张等问题;而且2008年奥运会又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文化奥运”等新要求,为了解决老问题,满足新要求,本文提出了尽快在我国人口中心地带建立经济管理陪都是非常必要的;其长株潭城市群则是我国陪都的最佳候选城市。这样既可以减轻北京城市的总体压力,又有利于国家经济的管理,并能促进陪都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上海外资R&D中心区位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徐瑞华  杜德斌 《经济地理》2004,24(5):625-628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推动了跨国公司R&D全球化进程,并成为学术界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文章通过实际调研,以GIS为手段实证研究了上海外商投资R&D机构的区位分布及分异特征,并深入探讨了外商研发机构区位分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外资流入障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朝永 《经济地理》2002,22(6):675-678
引进外部资金是解决西部地区资金短缺的重要手段。在入世和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下,西部地区的开放要从制定税费优惠政策招商向适应WTO运行规则,扩大产业准入,构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转变;从政府“大包大揽”式招商向以项目为载体,向以企业为主体的招商转变;从面向外资为主向内资为主、内外兼顾转变;要打通基础设施瓶颈,为资本流入创造优越的生产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16.
赵凤彩  吴彦丽 《经济地理》2008,28(5):841-844
根据我国航空运输业自身的经济发展特征和规律对航空运输经济区域划分进行研究,不仅能够为制定合理的航空运输规划布局提供依据.同时也有助于认清我国民航运输业区域发展格局.为未来航空运输业投资规划和决策提供支持.文章以机场所在城市的经济特征、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以及地理位置等为背景,尝试运用断裂点模型,和中心城市辐射的引力范围,以旅客吞吐量排名前十位的机场所在城市为中心进行民航运输经济区域划分,经过分析研究,划分出八大区域格局.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运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与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湖南省风险投资运作模式,包括:风险资本的筹集机制,风险资本与风险企业的运作机制,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及促进风险投资业发展的中介服务体系的建立和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等。  相似文献   

18.
北京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李万等提出在长株潭地区建立经济管理陪都,文章对此持不同意见,并从建立经济管理陪都对缓解首都压力的作用有限等六个方面论证了中国建立经济陪都的不可行性。认为解决问题的途径主要是改变市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分散北京的城市经济职能。  相似文献   

19.
覃业银 《经济地理》2011,31(2):346-349
目前古镇旅游较少地触及古村镇旅游发展的内在机理和演变规律,研究的案例样本集中于江南古镇、皖南古镇和川西古镇等几个地域。以湖南长沙靖港古镇为例,探讨位于城郊,区域文化厚重,自然风光优美的都市特色古镇休闲旅游形成、开发的背景、条件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试论西部大开发中私营资本的成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私营资本的成长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弥补国有资本的严重不足、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并将成为西部大开发中的主体资本。私营资本成长在西部可以推出原生成长模式、衍生成长模式、嫁接一转移成长模式等三种新的模式。当前在西部地区,私营资本成长存在着思想解放、积累机制、宏观管理和法律规范等方面的问题。促进私营资本在西部的成长,应当建立起有效的制度保障、明晰产权归属、给予适度的信贷和税收优惠、同时还需加大政策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