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的发展,始终是我国经济改革的核心内容。自1984年我国开始实施股份制试点以来,我国在转换经营机制,实行股份经营这条道路上已经走过了十几个春秋,积累了许多经验,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许多国有企业经过股份制改造以后,运行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中心环节。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要“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其深刻意义和深远影响在于不再把国有企业改革局限于国有经济领域内部,而是放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全视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之中,  相似文献   

3.
从国有企业改革作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开始,国有经济的改革已近20个年头。从放权让利到承包制、股份制,许多改革措施随着时间推移,效应递减,甚至适得其反。所以直到现在为止,国有经济的改革仍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是一座难以攻克的重要堡垒。近几年尤其是十六大明确提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标  相似文献   

4.
<正>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历经40余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国国企改革取得辉煌成就。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围绕服务国家战略目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管资本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推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等改革任务稳步推进,逐步形成了以“新型国有企业”((1))(以下简称“新国企”)为主的国有经济战略布局。从我国实际发展情况看,中国已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国有企业体系。  相似文献   

5.
林祥 《南方经济》1998,(2):26-28
文章就我国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实证考察与理论辨析。从股份制改革的目的谈起,到股份制改革的规范与到位;从企业竞争力、多角化经营的“角”、低成本扩张几个方面谈组建大集团要澄清的一些认识问题;文章最后指出国有企业精减增效,必须清楚到底应“减什么”  相似文献   

6.
2001年是“十五”计划的起步之年。按照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市委八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北京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01年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的指导原则,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体制创新。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继续坚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推动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建立规范的监督机制;按照优胜劣汰、有进有退、的在放小的方针,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大力推进科技体制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抓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努力实现“十五”经济体制改革的良好开局。当前,要重点搞好以下方面的工作:(一)全面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企业股份制改革和上市融资工作要再上新台阶;(三)调整所有制结构,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四)积极推进科技体制创新,搞好高新技术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7.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发展高科技产业——兼论风险投资机制的培育陈晖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要在今后15年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毫无疑问,这一转变是需要多种改革措施相配套,例如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对国有...  相似文献   

8.
我国搞股份制改革已有九年多的历史,然而,效果却远远不能令人满意。纵观这些年来的国营企业股份制试点,给人一个总的印象就是“不伦不类”。之所以如此,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在某些基本理论问题上还存在偏颇。有见于此,作为一管之见,我们提出——  相似文献   

9.
尹建国 《广西经济》2007,(11):13-13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的要求,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国有经济发展壮大、国资监管体制健全完善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与推进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发展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任务,强化措施,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0.
林枚 《天津经济》1994,(5):21-23
股份制是市场经济国家中大中型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较成熟的企业组织形式,参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总结我国股份制企业试点的经验和教训,我国制订和发布了一系列有关股份制的政策法规,特别是今年《公司法》的出台,使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初步有了政策依据和行为规范,到目前为止,历时9年的我国股份制试点工作已取得显著进展,全国股份制试点工作已取得显著进展,全国股份制试点企业已达3,800家,股份制作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一种重要形式,已在市场经济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给国有企业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杨启先提出改革国企新思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杨启先,在最近举行的体改研究会年会上,强调指出:我们要求搞活整个国有经济,而不是搞活所有的国有企业;要搞活每一个国有企业既无必要也没有这样的可能。为此,他提出抓好“火车头”改革战略...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有企业建立的原因与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汪异明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的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然而收效甚微。时至今日国有经济已到了危机的边缘。1996年第一季度国有企业亏损首次超过盈利,也就是说,国有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不能赚钱,而且还消耗了...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1月22日,80高龄的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以对“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理论”研究的突出贡献.荣获2009年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这是对中国企业股份制改革先驱、享有“厉股份”盛誊的厉以宁先生最好的褒奖。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先后走过了放权让利、承包经营责任制、股份制试点等阶段;9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朝着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方向迈进,公司治理结构开始融入到改革的进程中;21世纪,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克难阶段,如何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实现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影响力和控制力,  相似文献   

15.
宗寒 《上海改革》1994,(10):16-18
我国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企业,包括国有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国有经济在发展中当然也存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所有权及各项权能的关系问题。能不能以西方产权理论来指导国有经济的产权改革呢?我认为: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它的丹析问题的方法,但不能全盘作为我们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6.
在中共淑浦县第八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发展经济“四不论”的主张:不论何种形式,搞好就行;不论归谁所有,交税就行;不论哪种所有制,能促进发展就行;不论级别高低,能搞上去就行。“四不论”反映了落后山区渴望发展经济的要求,进一步解放了全县党员干部的思想,促进了县域经济的繁荣。“四不论”是解放思想和“三个有利于”原则的具体体现首先,“四不论”是解放思想在溆浦的自然延伸。解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二十年改革开放的胜利就是解放思想的胜利。“四不论”就是解放思想,改革想问题的角度、视点和方法,在更大程度上以解放…  相似文献   

17.
说到厉以宁一举成名,不得不提到我国的改革开放。1979年改革开放之初,厉以宁提出了用股份制改造中国经济的构想。这一构想包括用股份制改造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以及其他所有权不明晰的企业。这一理论不但在理论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而且对于中国的经济政策制定有着深远的影响,并在之后的中国经济改革实践中得到证明。由于厉以宁的这一系列理论与政策主张对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产生了积极而重要的影响,他本人也因为这一理论名声大噪,被称为“厉股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功,整个国民经济走上了高速、稳定增长的良性循环之路。在这种情况下,国有经济的状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新一届政府也提出用三年时间搞好国企改革,根本改变大中型国有企业的亏损局面。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与改造,无疑将成为世纪内中国经济的焦点。本文试图在理论上,从宏观角度,以历史和现实的态度探讨一下国有经济改革和结构重组(尤其是国有经济股份制改造)问题。一、对国有制的历史回顾根据马克思的设想,由于社会主义阶段生产力还不完全成熟,尚存在国家和阶级差别,生产资料公有制将…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改革。其中,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历时20多年的国有企业改革,已从过去的“摸着石头过河”到逐渐涉入“深水区”,进入破难攻坚阶段,触及到改革的核心。在2005年7月12日召开的中国改革高层论坛上,曾培炎副总理提出,要把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对于重庆市国有企业改革而言,“十一五”既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集中显现期,应选准重点突破方向,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世纪之交 ,回眸历史 ,在中国经济的转轨历程走过20年之际 ,企业改革问题仍然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国有企业改组的实证分析 ,探讨国企改革中的困难与问题 ,从而提出国有企业公司化改组的总体思路一、公司化改组的阶段与方式分析(一 )公司化改组概况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 ,我国对股份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论认识也不断深化。在此背景下 ,山东省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组也在股份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基础上开始起步和发展。山东省股份制改革始于1984年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发展和完善正逐步走向成熟。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