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刘波 《西部财会》2011,(4):78-80
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这个阶段是能否完成产业升级步入高收入国家的敏感阶段,即"中等收入陷阱"阶段,如何跳出"中等收入"的陷阱,进入发达国家至关重要。中国可能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因素有来自经济、政治、社会和国际等方面,因此,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中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获得长期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纷纷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和社会矛盾激增。文章就我国面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进行分析,并给出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国际竞争力结构动态分析框架及其理论分析,发现目前中国竞争优势结构仍然是基于要素驱动型,还没有实现向效率驱动型转交。竞争力结构局部赤字已经形成,整个竞争力结构已显现出了一些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体的征兆,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加大。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把现有的产品直接出口欧美转为借道东盟的间接出口,可以化解当前出口企业的危机同时有助于实现中国增长方式转变,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综合解决方案包括以下3个方面:私募基金、境外产业园区建设运营和企业境外生产销售。  相似文献   

5.
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和发展阶段,中国已进入人均GDP3000美元—1万美元的"中等收入陷阱"发展阶段。中国要避开陷阱的唯一出路在于深化改革。而针对中等收入陷阱最重要的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6.
张璨琳 《企业导报》2011,(16):93-95
本文对国内外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述评,内容涵盖了"中等收入陷阱"的内涵以及如何积极正确面对的建议和措施,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分析总结。中国已经存在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潜在风险,试图规避该风险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经济体制的革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以及国际地位的攀升,中国会否掉入“中等收入陷阱”成为热议话题。其间,以缩小贫富差距、扩大内需为方向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随之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以及国际地位的攀升,中国会否掉入“中等收入陷阱”成为热议话题。其间,以缩小贫富差距、扩大内需为方向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随之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9.
中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阶段,目前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压力,人们对中国的经济产生焦虑,中国会陷入"拉美陷阱"吗?虽然面临陷入"拉美陷阱"的风险,但中国不会陷入"拉美陷阱"。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逐步进入新常态,"中等收入陷阱"不可避免地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东南亚及拉美国家经济发展历史表明,在诸多风险因素中,收入分配不均是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诱因。基于库兹涅茨假说视角,从"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互动机理分析出发,探索以收入分配与陷阱跨越之间的均衡互动关系为基础的理论分析构架。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要从收入分配制度的顶层设计出发,十九大前的近七年时间是我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在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以后,配套的经济转型没有完成,从而使后期经济增长的创新驱动严重乏力;而且由于转轨时期分配制度的失衡,导致近十年来居民收入严重两极分化,堕入拉美化陷阱的风险在日益积累。另一方面,在"低收入"向"中等收入"阶段转化完成后,体制性障碍越来越成为制约中国迈过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瓶颈。  相似文献   

12.
龚素娟 《民营科技》2014,(12):216-216
"中等收入陷阱"问题是眼下经济理论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在经历了金融危机后,重回马克思主义的热潮引来经济研究领域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收入分配理论的关注。从中等收入陷阱的一般概念入手,着重以马克思主义视角重新分析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特殊性及原因,以期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探索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世界工业化已经进行了250余年,近200个国家中只有少数发达国家?为什么许多国家在中等收入阶段徘徊,而迟迟不能进入高收入国家?究其原因在于"中等收入陷阱"这一魔咒难以破解。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把现有的产品直接出口欧美转为借道东盟的间接出口,可以化解当前出口企业的危机同时有助于实现中国增长方式转变,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综合解决方案包括以下3个方面:私募基金、境外产业园区建设运营和企业境外生产销售。  相似文献   

15.
经济新常态是有别于以往经济发展的状态,是经济自身发展的理性回归,包括经济结构、经济动力、经济增长速度等各个方面的优化升级。新常态的到来意味着经济发展进入了战略调整期,一方面扬弃以往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另一方面需要部署新的经济发展方略。新常态下,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收入分配差距增大、产能过剩等问题,直接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给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此,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深化供给侧改革、重视教育发展、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将成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途径,其中,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是核心,供给侧改革是保障,教育是基础,“一带一路”建设是战略导向。  相似文献   

16.
中等收入陷阱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本文分析了形成中等收入陷阱的各种原因,提出了我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何浩 《中外企业家》2013,(6Z):35-35
我国已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同时也面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胁。本文通过利用陷入与成功走出"中等收入陷阱"12国2008-2010的数据,建立线性概率模型,估算出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为56%。同时得出了创新不足,腐败与贫富差距巨大是诱使中国陷入陷阱的三大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中等收入陷阱一直是国内国外研究的重点问题。目前中国也到了从低中等收入国家转变为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关键时期,出现了收入分配不合理、贫富差距悬殊、经济增长缓慢等一系列问题,如何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重中之重。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有很多,但其根源是人力资本的匮乏,而要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就要通过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关于新常态的大多数讨论着眼于和过去高速增长时期的经济特征的比较.本文通过对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与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的经济特征的比较,描述了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的共同特征,以一种展望而的视角,重新审视经济新常态的含义及中国可能出现的中等收入陷阱.最后通过表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的经济特征是如何的不同于陷入贫困陷阱的经济体,指出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发生重大改变的事实.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在一个论坛上,发表了题为“中等收入陷阱迷思”的主题演讲。工资提高不一定竞争力下降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来源于世界银行提出的一个报告,报告提出当很多国家人均收入达到了中等或者进入中等水平以后就出现了经济停滞,把这一现象称为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