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网络的普及与应用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重新定义了高校网络舆论的概念,从校园网络舆论的主体因素、环境因素内容、特性以及对接受者的观念和行为几方面利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校园网络舆论存在的问题,从多方面提出引导校园网络舆论的建议,以提高校园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高校校园环境的特点,深入探究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和校园网络的影响因素,并从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沟通两方面提出合理的引导策略,旨在以科学的舆论引导使高校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3.
校园网络舆论是构成校园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主流网站能使信息在传播中促进、推动健康而理性的正向校园舆论的形成和扩散,抑制负向舆论在校园中的形成和影响,实现对校园舆论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4.
网络的快速传播性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以及行为方式等都产生极大的影响,科学应用校园网络舆论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若不能科学应用网络舆论就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高校校园舆论特征以及表现载体的阐述,分析我国网络舆论建设的缺陷,并提出提高高校网络舆论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赵文  李珊  余重远  李瑞 《价值工程》2011,30(26):139-140
在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和网络舆情已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校园网络有着自己独特的网络舆情。文章选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研究个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影响状况和大学生对于网络舆论的基本态度,针对调查结果集中反映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给高校应对网络舆论带来的问题和危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准确把握网络舆论的特点规律,构建和谐校园的网络舆论环境,对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网络舆论的特征和优势,提出了把握网络舆论主动权的路径,概括起来为"四要四不要",即以新的视野认识网络舆论,要重视不要漠视;以新的观念引导网络舆论,要回应不要回击;以新的手段管理网络,要作为不要作秀;以新的姿态真正解决问题,要坦言不要讳言.  相似文献   

7.
校园网络舆论已成为高等职业院校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网络舆情具有大学生自身因素,同时也具有实时性与交互性、突发性和多变性、匿名性和外显性、少数性和分散性表现形式,是以在校高职学生为主的群体通过互联网对校园中的某些现象,以及其所关注的其他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所表达的态度、意见和情绪的集中体现。分析网络舆情特点及成因,进行有效管理,使网络舆情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6,(25):90-93
用户满意度是当前网络建设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析能够提升校园网络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网络使用效率。针对扬州某职业大学师生使用校园网络的情况,开展网络问卷调查,通过运用因子分析与回归分析法,论证了用户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关建议并通过实践证明,网络运行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李涛 《企业导报》2011,(10):31-32
本文阐释了网络舆论的特点,并试图通过分析网络舆论与公共决策的关系及网络舆论对公共决策的影响,提出利用网络舆论优化公共决策过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劳动关系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网络舆论也会对劳动关系的产生影响.在一些热点事件中,网络舆论甚至是推动事件发展和劳动关系调整的关键性因素.但是,并不是每一件劳动关系纠纷都能发展成为劳动关系网络舆情,本文对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患癌女教师刘伶利被开除事件进行分析,提出发展成为劳动关系网络舆情的劳动关系纠纷事件需要具有的特点,进而提出劳动关系纠纷事件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网络的发展使得网络中民众的话语权被深刻的体现,网络舆论中的民主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本文就是从网络民主的体现入手,来分析目前我国网络舆论在民主发育中的现状、作用,来探究网络舆论是怎样影响民主发育。  相似文献   

12.
引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是积极营造文明、健康、向上、规范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的需要,更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本文深入分析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功能意义和制约因素,提出了推动校园网络文化科学发展的实效性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3.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和传播先进意识形态的重要时代使命。当前,网络的发展虽然给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高校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从校园网络平台、工作队伍、校园舆论、教育对象四个方面不断发力,为高校师生创造良好的意识形态交流环境,更加深入地开展意识形态工作。  相似文献   

14.
梁红华 《活力》2010,(12):257-257
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时代,网络舆论对社会有积极的影响,但也有负面影响。只有了解网络舆论引导的方式,才能有效引导网络舆论,防范和消除网络舆论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网络舆论与政策议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能否采信网络舆论中的网民意见是一个重要而有争议的问题。互联网社会阶层状况及其行为特征表明,中间阶层是网络舆论的主体,行为尚不成熟,网民意见与现实民意之间存在差距。最后,文章着重分析了网络舆论的复杂性及其对政策议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和链式多重中介模型,利用2011—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网络舆论对碳排放的直接影响效应及间接影响路径。结果表明:中国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从直接效应看,网络舆论可以显著降低碳排放强度。从间接效应看,环境规制和绿色技术创新在网络舆论对碳排放的影响中发挥了链式多重中介效应,网络舆论可以经由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环境规制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三条路径显著降低碳排放强度。其中,中西部地区网络舆论影响碳排放的三条路径均显著存在,而东部地区主要通过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两类独立中介效应降低碳排放强度。因此,应加强对网络舆论的重视并进行合理引导,强化政府、企业和公众三者的协作,加强不同区域间的联动,以有效发挥网络舆论的碳减排效应,推动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准确把握网络舆论的基本内涵及特点 网络现已经渗透并活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纵观近几年发生的如“911事件、孙志刚案、三鹿奶粉事件、郭美美事件、高铁7.23重大事故”等国内外重大事件,都在网络上无一例外地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引发了网上激烈的辩论。这些网络舆论都对事件本身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准确把握网络舆论基本内涵、传播特点,有利于国企正面引导网络舆论、为国企改革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8.
李花 《企业导报》2012,(7):263-264
政府、公众、传播媒体作为网络舆论的主要引导者,三者间的力量博弈制约着网络舆论的最终形成,引领着网络舆论的走向,三者的博弈均衡才能达成理想的舆论相应,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着力分析了政府、公众、传播媒体在网络舆论引导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其各自的角色定位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促成健康网络舆论的形成,推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校园网络舆情的特点和监管意义据统计,2014年我国互联网络发展迅猛,网民人数达到6.32亿人,其中20岁至29岁年龄段人数最多,达到30.7%,青年人一直是网络用户的主力军。这些青年网民也多是在校的学生,接触网络更多的高校学生也就成为这其中的主体。高校在校生这一群体通常对社会时事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并对新奇热点事件保持高度的关注度,易于形成群体共识,小团体间舆论传播速度快。他们是对新思想、新技术高度关注的群体,有着极强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会对网络热点形成快速并且激烈的反应。但他们也是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没有完全健全的群体,网络上的舆论导向和事态发展趋向需要加以正确的引导,而这种引导又需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管得紧了、束缚多了会限制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任其发展会在错误的舆论焦点上形成群体性感染,从而发生学生群体性事件。国内各大高校都很重视学生思想的管理,心理辅导员的管理就是一种主动的干预和引导。可是在虚拟的网络环境里不易实现对心理养成的教导,因此建立一套完善可靠的校园网舆情管控系统,不但便于自动化、全方面的管控,而且也为实际的管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分析数据。高校在快速发展数字化校园、信息化校园的环境下,补齐校园网络舆情管控方面的短板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20.
李玉保 《价值工程》2012,31(7):150-151
建设节约型校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目前建设节约型校园存在许多阻碍因素,因此本文分析了影响节约型校园的几类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了解决这些因素的对策即建立节约教育机制、资源管理机制和科学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