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应重视商事登记效力体系的构建,唯有科学合理的商事登记效力制度,才能确保商事登记所具有的公信力,并发挥商事登记制度的功能。经正确登记的事项,除法律规定自登记时发生生效效力者外,自商事登记机关发布公告之日起,登记义务人得以之对抗善意第三人。应登记而未登记的事项,除法律规定不发生效力者外,在当事人之间发生效力,但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登记错误事项,登记义务人不得以之对抗真正权利人以及善意第三人,但善意第三人得援引该错误登记事项对抗登记义务人。善意第三人基于对错误登记事项之信赖而取得权利者,其权利保护应适用善意取得之规定。错误登记应属无效登记,但仅在裁判宣告后方可主张。  相似文献   

2.
涉外商事争议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法律的适用。对于特定情况的合同解除,公约有相关规定的情况下,应该优先适用公约。  相似文献   

3.
<正>一、域外法律关于违反法律的合同的效力的规定(一)域外法律关于违反法律的合同的效力规定1.德国:《德国民法典》第134条规定:"法律行为违反法律上的禁止时,无效,但法律另有其他规定的除外。"2.法国:《法国民法典》第6条规定:"个人不得特别约定违反有关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法律。"3.瑞士:《瑞士债法典》(OR)第20条第1款:"有履行不能或者违反法律内容的或者违背社会善良风俗的,合同无效。"  相似文献   

4.
合同解除是合同当事人在一定情况下依法进行的一项法律行为,其目的在于消除原合同对双方当事人的法律约束力,其效果是导致合同不再履行,并恢复至合同成立前的法律状态.它是当事人为了维护自身权益所行使的一个特殊的重要法律救济手段.我国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和涉外经济合同法对此均有专章(节)规定.但与各国民法的有关规定相比,我国现行合同解除制度仍不完善,特别是三部合同法的规定不统一,一些合同解除制度的重要内容如解除的法律后果等规定不够完备.本文仅就合同解除的性质、条件和效力等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刘颖 《现代审计》2010,(3):71-72
大家知道,违反法律强制制定即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司法解释也把对强制性规定进一步概括或明确为“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但在实务中如何认定“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却是一个难题.为此,本文拟在吸收前学者积极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判断“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策 《物流科技》2022,(10):4-6
承运人投保货物运输险是保险商事实践中较为常见的现象,因其产生的纠纷往往集中于承运人对承运货物是否具有保险利益,进而引发一系列的合同问题。文章通过对承运人买投货运险下保险利益的解构,对承运人法律地位进行研判。在承认承运人具有货运险下保险利益的基础上,试图厘清承运人投保货运险的合同效力、受益人等问题,力求在实务层面为企业规避风险,为保险市场的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7.
电子合同对现行《合同法》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长永 《企业经济》2005,(10):166-168
电子合同是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合同形式,由于其借助了特殊的媒介和技术手段,因而在很多方面都不同于传统的合同,并进而对传统的合同法律制度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和影响。本文结合电子合同的特点,就电子合同有关的法律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借鉴国际上关于这一问题的立法和实践,对完善我国的《合同法》提出了粗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根据《物权法》第九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以及第十五条“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的规定,不动产登记,并不影响合同效力,仅产生物权变动的法律后果。可见,不动产登记行为本身并不在当事人之间设定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亦不对不动产权属状态进行设定或改变,而只是通过登记,使不动产权利具有一种公示、公信的法律效力。它是对不动产权属法律关系的确认,是对权利人合法拥有不动产权利的证明。它体现了国家行政权力对房地产物权关系的合理干预,起到了保护物权的作用,对物权的变动加以公示,其交易的主体能了解权力归属的状况和物权人的身份,减少欺骗交易的发生,有利于保护第三者的权益,维护交易安全。  相似文献   

9.
合同的效力     
一、合同效力的概念所谓合同的效力,是指合同所产生的法律上的约束力,即合同权利方的“权利”受法律保护,合同义务方“义务”的履行受法律的约束和保护。合同当事人应当实际履行合同,如果履行义务一方不履行义务,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合同的效力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10.
李喆  韩明阳 《活力》2011,(11):51-51
在传统民法理论上,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以法律明文规定和当事人明确约定为限。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和当事人没有明确约定的事项。对合同当事人不具有约束力。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合同效力不断扩张,当事人所负义务也有所增加.附随义务理论的提出和在实践中的应用,即为典型。 所谓附随义务.是指当事人之间没有明确约定,但为维护对方当事人的利益.依社会的一般交易观念或相关法律规定,确定当事人应负担的义务。  相似文献   

11.
高旸 《财会通讯》2008,(10):13-14
一、应收账款质押贷款风险种类 (一)基础合同效力风险用于设立质押的应收账款是否成立、能否最终实现,首先直接与产生该应收账款的基础合同效力密切相关。如果该基础合同本身存在交易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违背社会公德、合同自成立之初就根本不可能履行等情形,该基础合同很可能被认定无效,  相似文献   

12.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疫情的蔓延和疫情防控措施的实施,给很多商事合同的履行带来实际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是否可以利用不可抗力、情势变更等法律规定进行自救?  相似文献   

13.
《公司法》第71条第四款,允许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作规定,但并未明确章程规定股权转让的边界与效力,现行的裁判标准指导意义和可推行性不够充分.公司章程限制股权转让条款效力的审查,应当引入合理性标准,结合具体的章程条款类型分析;对于违反章程的股权转让协议效力裁判基准,应以《民法典》中关于合同效力的法律规定为依据,违反公司章...  相似文献   

14.
我国《合同法》第45条对附条件合同作了相关规定,该条对附条件合同的效力问题并未进行详细的解释。在司法实务中,对附条件合同的效力性质的认识分歧,将影响合同成立、生效时间,当事人责任承担范围等问题的认定。因此有必要对附条件合同的效力性质问题进行研究,为司法实践提供法学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蔺昊 《活力》2010,(12):25-25
传统的契约劳动合同是建交在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基础上的。法的效力被限定为补充当事人合意的内容,强蒯双方当事人的共同意志。法律具有的最主要特征就是赋予当事人自由决定权,当事人可以选择适用.国家对合同的规定不具有强制性.法律只是在特定情形之下对合同起辅助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垄断化,劳资双方力量极不对称、占有信息极不对称.  相似文献   

16.
我国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并不完善,关于第三人利益合同中的仲裁条款的效力问题,直接关系到第三人法律救济的途径问题,因此围绕第三人利益合同中的仲裁条款的效力问题,值得学界深入研究。在第三人利益合同中,讨论仲裁条款的扩张问题,成为解决仲裁条款对第三人仲裁资格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胡怀 《上海企业》2004,(9):60-62
合同的法律效力是指合同是否有效,有效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国家给予法律保护。合同成立后不一定都是有效的,根据不同情况可以有几种结果,一是有效合同;二是无效合同;三是可变更或可撤销合同;四是效力待定合同。什么情况是有效合同,什么情况是无效合同或者是可撤销合同,如何确定,需要经过什么程序,后果又是怎么样的?《民法通则》和《合同法》作了具体规定。第一、有效合同 合同法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有效合同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民法  相似文献   

18.
股权转让违反股东优先购买权规定的法律后果,审判实务既有认为合同有效的,也有认为合同无效、可撤销或效力待定的。《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第9条采纳了有效说,从而在司法层面统一了裁判思路,但学术界对这一问题仍有较大争议。违反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未必都无效,违法合同被认定无效的最根本原因是其有害公益,而股东优先购买权规定仅关乎股东私益,故而无效说不足取。合同有效不意味着合同必然被履行,真正侵害其他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是履约行为而非缔约行为,故而可撤销说和效力待定说亦值得商榷。区分原则解释路径更为可取,其认为此情形下的合同有效,但其他股东行使优先购买权的,股权买受人无权请求股权转让人履行合同,而仅能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相似文献   

19.
作为合同自由原则的表现之一,当事人有订立合同的自由。但自由订立的合同并不确定地在当事人间产生法律拘束力。基于在特定情形下对社会特定或不特定利益的保护目的之实现,法律对合同自由加以限制,规定合同成立后只有满足一定要件才能生效。当合同欠缺生效要件时将产生合同效力上的瑕疵,从而一时甚至自始不能发生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所欲达到的...  相似文献   

20.
雇主和劳动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由合同来规定的。在多数情况下,合同的履行比较顺利,雇主和劳动常常不需要严格按照合同行事,并且会受到一些没有合同效力的、非正式的约定和习惯的影响,这时法律被遗忘了。然而,一旦双方发生争议,最终还是要按合同的约定来解决。因此合同对于调整雇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