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隽 《企业文化》2008,(7):52-53
5·12大地震,举国哀痛。震波过后,很多企业的品牌形象也似乎在舆论突如其来的压力下遭受强震,且之前毫无征兆。  相似文献   

2.
多数企业的主管都希望,自己企业里的团队能够愉快地合作,同事关系也能够和谐.可是,这种企业文化很容易因为主管们常犯的一些错误而遭以破坏.行销专家纳宏(RonDonoho)在最新一期的<销售与智慧>(SMM)杂志中指出了主管最常见犯的五个错误:  相似文献   

3.
杨红玲  杜华 《活力》2006,(2):42-42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竞争法则,使得企业和个人无不体验到深深的危机感。那么怎样才能超越危机,使危机转化为生机呢?危机激励法是实现这种转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企业文化是新型的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是由企业物质文化、规范文化、精神文化构成的有机体系,其本质是企业共同具有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它对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目标、行为有导向的功能,对企业的个体、群众之间有凝聚功能,还有确保企业的科学决策,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等方面的功能。劳动竞赛是企业文化,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是企业文化,评先树模也是企业文化。劳…  相似文献   

5.
6.
危机激励     
有一种效应,叫“鲶鱼效应”。在一个鱼缸里,一群鱼儿在慢条斯理地游动。人们在鱼缸里放进一条鲶鱼。由于鲶鱼是一种吃鱼的鱼,因而,它在鱼缸内追吃其它的鱼。面临着生存危机,这些鱼出于求生的本能,以远远高于平时的速度奋力游动。等到  相似文献   

7.
《中国企业家》2008,(5):109-112
企业"价值杀手"频繁来袭。各种力量的综合作用使得管理层和董事会开始关注风险管理。其中最突出的原因可能就是最近铺天盖地的公司丑闻。同时,公司高管"跑路"的消息开始充斥着报纸和电视荧屏;没有任何CEO会愿意面对接踵而来的疯狂的媒体。  相似文献   

8.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企业激励就是为了提高员工的能动性,使企业更好发展.要实施有效、持续的激励,必须用辩证的眼光全面、发展地看问题.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对“三鹿门”事件的定论:是企业见利忘义。企业见利忘义的背后是什么?高雅点说,是企业文化的缺失,是企业价值观的失衡;通俗点说是企业的道德沦丧和良知泯灭。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四季度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众多企业遭受严重冲击,虽然在国家四万亿政策刺激下,经过自身的艰苦应对,取得了积极成效,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危机却远未过去,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企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11.
"品牌杀手"     
《环球企业家》2004,(12):148-151
  相似文献   

12.
渗透大意是指渗入、透过;液体渗透多孔物体.比喻某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其他方面.企业文化渗透是企业集团根据文化目标和培养要求通过借助载体、建构氛围熏陶、引导教育对象,使之接受企业文化,实现教育意图的文化教育方式.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具有强大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3.
周瑞琴 《企业导报》2011,(9):195-196
奖励是激励文化的杠杆。激励必须坚持明暗公开、公私分明、顺逆分明、大小并重、刚柔并济等原则,要坚持激励与奖惩并举的原则,避免走入激励误区。  相似文献   

14.
在实际工作中,物质激励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人才市场竞争的加剧,组织或企业内部的物质激励成本也水涨船高.然而现实表明,员工的凝聚力和劳动效率未必因此提高. 衣食足而后知荣辱,物质激励满足人的物质需要,非物质激励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精神需要具有多样性和不可或缺性的特点.发挥非物质激励的作用,是企业决策和管理层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正>在实际工作中,物质激励越来越受重视,随着人才市场竞争的加剧,组织或企业内部的物质激励成本也水涨船高。然而现实表明,员工的凝聚力和劳动效率未必因此提高。衣食足而后知荣辱,物质激励满足人的物质需要,非物质激励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精神需要具有多样性和不可或缺性的特点。发挥非物质激励的作用,是企业决策和管理层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核心要求,是一个企业能在激烈竞争的洪流中稳步向前的软实力,一方面,它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彰显企业本身的发展取向,另一方面,它可以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鼓舞企业员工的士气,激发企业员工的内在潜力,使企业成员与企业的成长紧密的捆绑在一起,从而在思想深处想为企业的发展努力,进而体现在具体工作上,最终达到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股权激励与企业所有权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公司治理结构的逐步完善,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以股权激励制度最为突出。特别是自1999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企业可以"试行经理(厂长)年薪制、持有股权等分配方式"之后,一些境外上市的大型国有企业,如中国  相似文献   

18.
在实际工作中,物质激励越来越受重视,随着人才市场竞争的加剧,组织或企业内部的物质激励成本也水涨船高。然而现实表明,员工的凝聚力和劳动效率未必因此提高。"衣食足而后知荣辱",物质激励满足人的物质需要,非物质激励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精神需要具有多样性和不可或缺性的特点。发挥非物质激励的作用,是企业决策和管理层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以人为本”一词最初出自《管子·霸业》:“夫霸王之所以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这也是中国社会最流行的一种人才观,这种观念最大的毒害就是把人看作是可购买的资  相似文献   

20.
陈艳艳 《企业文化》2007,(10):14-17
"不能把培训看成一个投入和产出的配比培训见效见利往往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今年TCL的培训预算达到2900多万。我们更看重人才的成长,因为人才的成长对整个效益一定会起到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