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与原所得税准则比较,会计处理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对新旧会计准则关于企业所得税在会计确认、计量、核算方两、亏损处理及减值确认的差异,以及递延所得税的特殊处理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指出新准则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欧阳斌 《现代商业》2008,(18):240-241
本文依托新企业会计准则,从差异的产生、递延所得税项目和递延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及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等方面对所得税进行了阐述,较全面地介绍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的处理.  相似文献   

3.
新准则下,所得税的核算由旧制度下的利润表债务法或应付税款法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费用确认和计量的原则、方法也有较大变更。本文以新准则的规范为依据,结合所得税会计的一般原则,介绍新准则下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相似文献   

4.
叶群利 《消费导刊》2009,(16):102-102
本文以会计和税法规定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为基本点,结合新准则对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实务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5.
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新准则")摒弃了过去的处理方法,在差异分类、核算方法、亏损处理等方面有了重大突破,逐步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新准则主要在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及其相关信息的披露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与旧准则相比,会计重心由原来的以损益表为重心转向了以资产负债表为重心,从而使新准则中计税差异、会计处理方法等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将所得税核算方法确定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顺应了所得税会计发展的国际趋势。本文具体探讨了所得税核算程序、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以及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等会计处理问题。最后,本文还分析了执行新准则对企业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新所得税准则取消了以前的会计核算方法,要求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并引入了资产、负债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等概念,明确了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本文将从所得税会计的定义出发,分析新会计准则下所得税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卓 《财经界(学术)》2013,(10):238+258
自2000年机构重组以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就所得税相关问题多次开会讨论,但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一直选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企业只能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进行核算,实现了与国际通行会计准则的趋同。本文是我学习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心得体会,该准则对电力企业的影响在本文也有涉及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跨国经营不断增多,企业的收购兼并业务日趋复杂,这对企业合并会计政策提出了新的问题,如商誉的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因此财政部在2006年出台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以指导企业并购中的会计实务.本文结合《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和《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文件精神,对与所得税相关的商誉会计处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阎萍 《北方经贸》2012,(12):92+94
新准则规定,企业所得税会计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其基本要点是:永久性差异,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  相似文献   

11.
曹宇 《商场现代化》2012,(34):142-143
一直以来,我国在对待企业所得税的征收上,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所得税的核算不论是对于国家,还是企业,都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所得税会计的处理也就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新准则的颁布,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实施,更使得所得税会计处理成了的一大重点、难点。本文正是围绕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系列问题展开的研究,通过分析所得税会计产生的原因、研究税会差异的产生,进而从本质上去了解所得税会计的核算过程,主要侧重对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等新概念的理解展开研究,旨在让新所得税会计的学习更加好理解。  相似文献   

12.
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了新的所得税会计准则,与企业目前适用的旧准则(<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94]财会字第25号)及{995年的<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会计(征求意见稿)>)相比,新会计准则在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时新旧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新准则对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影响以及对企业的影响和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07~2010年的数据为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盈利指数,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新所得税准则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得出结论:前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水平、前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本期会计——税收差异均与本期盈利能力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解析新所得税准则中的暂时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洁 《商业会计》2007,(11):6-8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以资产负债袁债务法作为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唯一方法。本文对新所得税准则“暂时性差异”的含义及属性等进行分析,以解析新所得税准则的理论基础与账备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商》2015,(30)
我国在2006年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以前的准则做了相应的改进,其中所得税部分将所得税处理方法统一规定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尽管该方法实现了国际趋同,且已经在上市公司实施很长一段时间,但如何能够使更多的企业对新所得税处理方法有正确的理解和掌握,并做到顺利过渡,仍然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所以为了能够对所得税处理方法有更深的理解,本文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叙述。  相似文献   

16.
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里所得税会计核算变化较大,本文分析了新旧准则在核算时的异同,进而分析这种异同之处对新准则核算的影响及新准则核算方法,最后分析了企业所得税核算的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要求现行会计实务中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暂时性差异作为此种核算方法的核心内容,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对所得税会计核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由我国今年的《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的征求意见稿出发,主要从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存在的弊端、当前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趋势以及修订后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优势进行阐述,最终说明所得税会计准则修订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由我国今年的<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的征求意见稿出发,主要从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存在的弊端、当前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趋势以及修订后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优势进行阐述,最终说明所得税会计准则修订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2007年11月28日,国务院第197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和新《企业所得税法》的相继颁布及实施,标志着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法的进一步分离,两者差异加剧扩大。如何正视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的差异,做好递延所得税的处理,是企业税收筹划和帐务处理时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