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价值工程》2017,(4):195-196
本文主要研究两种角点检测定位角点坐标的方法,以及通过SAD配准方法进行角点匹配的具体过程,为单应矩阵的精确求解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图像拼接理论的基础上,改进了拼接算法中的特征点匹配问题。首先利用Harris算法进行角点检测,然后利用归一化相关法进行匹配,接着利用该文中提到的方法来去除误匹配,从而得到匹配点对。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图像拼接的精度和速度。  相似文献   

3.
王瑞  张波 《价值工程》2015,34(8):267-269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非最大抑制策略的Harris角点检测算法;算法从角点响应函数的局部极大值入手,计算图像中每个像素点的局部极大值通过设置抑制半径与角点响应函数的局部最大值关联最终获取角点。实验表明,该算法检测出的角点均匀分布,提高了检测角点的准确性,算法能够应用于图像特征匹配、运动估计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基于单片机系统的倒车雷达以ARM单片机为主控,由超声波检测模块、摄像头图象采集模块、通信模块、显示模块和LINUX人机交互界面组成。超声波检测模块具有温度补偿功能,大大提高了倒车雷达测距的精度。经过实际电路调试,倒车雷达的测距效果良好,显示界面优美。  相似文献   

5.
为了满足交通事故现场图像拼接时效性高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了Harris算法快速提取图像角点的方法。先采用3×3的预检窗口排除大部分疑似角点,保留候选角点,然后对候选角点采用Harris算法进行进一步的角点检测,确定最后的角点。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方法不但能合理地检测出角点,还能大大提高角点检测速度,为交通事故现场图像快速拼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针对特征点检测和相机标定精度问题,提出了一种亚像素级的角点检测和相机标定方法。该方法对角点的提取首先运用传统的方法得到初始值,并以此为初始值从棋盘格图像中搜索边缘,然后拟合边缘数据,并将拟合得到的曲线的交点作为角点的最终值,最后以这些角点作为标定相机的特征点对相机进行标定。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特征点提取的准确度和精度,以此提高了相机标定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克服传统的局部特征匹配算法对图像的尺寸和旋转比较敏感的缺点,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Harris和SIFT的特征匹配算法。该算法首先进行Harris角点提取,利用圆的旋转不变性和多维向量来构造SIFT特征描述子,然后利用极线约束降低对匹配点的搜索空间,最后度量特征描述子之间的欧氏距离,运用双向匹配技术得到最终的匹配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提高匹配精度,减少匹配时间。  相似文献   

8.
超宽带(Ultra Wide Band, UWB)技术采用无线载波通信,利用超窄脉冲方式发送数据,扩大通信带宽,使其定位更精确。本论文结合该技术在车辆访问控制、社交隔离和无人商店访问方面的应用领域进行实例分析研究。并对“三点定位算法”“TOF飞行时间测距算法”和“TWR双向测距算法”实现室内精准定位。使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对定位原理进一步进行佐证。  相似文献   

9.
角点特征具有计算量少,匹配简单以及旋转、平移、放缩不变的性质,因此角点在图像配准与匹配、目标识别、运动分析、目标跟踪等应用领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角点的提取精度至关重要,文章围绕角点的提取算法,详细介绍现有的各种研究成果及其特点,为相关人员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7,(4):189-191
植物全景浏览需要估算相机的拍摄位置,根据浏览者位置变化实时的调取合适的图片,实现全方位观察植物标本的目的。提出了一种相机拍摄角估算的方法,首先利用SITF计算图片的特征点,其次利用FLANN对特征点进行匹配,然后利用棋盘格方法求解相机的内部矩阵,利用匹配的特征点,计算透射变化的基础军阵,最后使用相机内部矩阵和基础矩阵计算相机的旋转角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获得相邻图片间相机的角度。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method of matching regarding two crucial implementation choices: the distance measure and the type of algorithm. We implement optimal full matching—a fully efficient algorithm—and present a framework for statistical inference. The implementation uses data from the NLSY79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ollege education on earnings. We find that decisions regarding the matching algorithm depend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data: In the case of strong selection into treatment and treatment effect heterogeneity a full matching seems preferable. If heterogeneity is weak, pair matching suffices.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2.
从物流运输效率和运输安全的角度,研究提出入选配载方案的箱数最大(“甩箱”摄少),车辆的平均重心高最低和车轴平均集重差最小为目标,基干双层集装箱的双层装载结构的运输安全条件为约束的配载方案优化的多目标模型,设计了求解该问题的距离理想点算法,对多目标函数极值进行加权整合得到最优配载方案,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陈静  杨文飞  谢方方  杨素敏  成城 《价值工程》2012,31(29):177-179
本文针对序列图像中运动目标识别的广泛需求,分析了模板匹配算法的实现过程及特点,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SSE指令集的运动目标模板匹配算法。该算法利用SSE4指令集实现多位数据并行计算,显著提高了模板匹配算法的处理速度。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于序列图像中的运动目标识别具有速度快、识别精度高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翟玉梅  魏衍君 《价值工程》2012,31(18):172-173
运用入侵检测系统的融合模式匹配算法取得待匹配的字符串集合的公共前缀与文本匹配,若为单模式匹配则匹配结束,若为多模式匹配则将文本被分割成的字符串集中的字符串分别与模式串匹配,该融合算法对单模式匹配和多模式匹配均提高了效率,识别了正文的大小写。  相似文献   

15.
SIFT算法是众多图像匹配算法中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其具有良好的尺度、光照和空间旋转不变等特征。文章介绍了SIFT算法的4个主要步骤,并将该算法应用到多色二值压缩算法中,提高了压缩效率,缩小了压缩后的存储空间。  相似文献   

16.
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多个配送中心的选址及配送区域划分模型,在模型建立过程中既考虑了配送中心到需求点之间的距离、道路流量与可靠性等因素,也考虑了配送中心自身及其周围的环境因素,结合层次分析法,将这些因素转换为综合成本,使模型更具现实意义。采用遗传算法求解,使该问题的求解过程得到简化。最后用实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说明该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SIFT算法是众多图像匹配算法中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其具有良好的尺度、光照和空间旋转不变等特征。文章介绍了SIFT算法的4个主要步骤,并将该算法应用到多色二值压缩算法中,提高了压缩效率,缩小了压缩后的存储空间。  相似文献   

18.
The present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analysis of repeated transition frequency tables, for example, occupational mobility data measured in different cohorts. The association present in such a table will be modeled by a distance in Euclidean space. A large distance corresponds to a small association; a small distance corresponds to a large association. A more direct interpretation is that more transitions occur between categories that are close together in a social space. It is assumed that the same social structure (space) exists for the different slices (cohorts/time points) of a table, but that the dimensions of this space are weighted for the different slices, i.e., for each slice the dimensions are stretched or squeezed. We will propose a model, discuss an algorithm to obtain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es and apply the model to an empirical data set.  相似文献   

19.
For firms with responsive preferences, we prove that the set of stable matchings unanimously preferred by workers to any firm quasi-stable matching has a lattice structure. This follows from a generalization of the Decomposition Lemma. The result does not hold when firms have q-substitutable preferences. Nevertheless, we show that the set of stable matchings unanimously preferred by workers to a firm quasi-stable matching contains an element which is unanimously least preferred by workers, and most preferred by firms. When a firm quasi-stable matching is fed into our extension of the Deferred Acceptance algorithm (where firms propose), the existence of this matching guarantees the success of the algorith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