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产业集聚与新型工业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文斌 《经济与管理》2004,18(9):52-54,57
产业集聚能通过集聚效应促进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使同产业企业和上下游关联企业跟进到集聚区,从而扩大产业集聚的规模和影响,对新型工业化建设起着明显的推动作用。本文分析了集聚产生的原因以及集聚对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作用,并认为为了更好地发挥集聚对新型工业化的促进作用,应实施适当的引导和合适的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2.
周军 《发展研究》2005,(6):65-66
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是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举措。福建省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初始阶段,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本省产业整体素质不高,产业发展总体水平较弱,市场竞争力不强。为此,要把握和利用宏观调控契机,化挑战为机遇,有保有压,扶强扶龙头,加快产业集聚步伐,做好产业发展这篇大文章,通过培育和强化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培植新型产业集群,推进产业布局合理化,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对产业集聚的研究正逐步展开和深化,主要包括产业集聚的定义和分类、产业集聚的形成与发展原因、产业集聚的竞争力和竞争优势、产业集聚形成中的政府作用等。总体上看,我国当前正处在经济转轨和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探讨我国政府在产业集聚形成中的作用及其规律十分迫切。政府起主导作用是必要的,当前在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尤其缺少政府对集聚培育。  相似文献   

4.
宋鑫陶 《商周刊》2012,(17):48-49
作为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产业集聚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也正成为我国城市向工业化高级阶段迈进中的必然诉求。青岛的诉求亦然强烈。  相似文献   

5.
农业产业化的路径转换:产业融合与产业集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进程正面临着重大的路径转换。在这一过程中,产业融合与产业集聚应运而生,通过产业融合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实现产业化农业;通过产业集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产业集聚外部不经济性问题的加剧,对产业集聚效应构成的传统认识应得到修正,即增加产业集聚生态效应。为此,对产业集聚效应的构成进行了剖析,对产业集聚生态效应的概念、意义及可行性进行了论述,并就产业集聚生态效应的培育路径和培育机制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农业大县的出路在于工业化,推进工业化进程必须把工业园区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园区的产业集聚辐射作用,形成合理的县域主导产业发展布局。 一、现实选择:加快建设工业园区,推进城乡经济相融产业互助 农业大县建设工业园区,是整合县域资源,培育壮大县域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聚和农村就业是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的双载体,是加快工业化、城乡一体化最基础、最核心的环节,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的增长极。在产业集聚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集聚企业会有大量用工需求,这不仅给城镇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加快了城镇化的步伐,同时也吸纳了大量农村人口,促进了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通过实际调研,在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分析伊宁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特点,并对该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研究,使其能为其他县域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大产业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助推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实施大产业战略,加快培育三大千亿元产业,对于提升淮安工业化水平、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物产业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被各国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战略重点,予以大力扶持加快形成产业集聚。文章通过综合全球生物产业的几种代表性发展模式及其成功经验,如新加坡"研发模式"、日本"政府主推模式"、美国圣地亚哥"自发型及政策驱动型叠加的综合模式"、美国北卡罗莱纳"职业教育模式",提出了对加快我国生物产业集聚的若干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华明 《经贸实践》2011,(6):37-37
工业设计是引领制造业发展的先导产业,是产业链中极具增值力的环节.《关于加快我省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浙经信服务(2011)178号)于日前发布,将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十个集聚示范区《意见》提出,到2015年,重点培育10个工业设计集聚示范区,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聚是指相同的产业高度集中于某个特定地区的一种产业成长现象,其具有资源集聚优势、技术创新优势、质量和产品差异化优势、资本利用效率优势、范围经济优势、共享区域品牌优势和外部经济优势。从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产业集聚已经成为区域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也是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产业集聚方式,发展产业、拉动地方经济增长、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意大利的70%以上的制造业、30%以上的就业、40%以上的出口,都是通过产业集群来实现的。在东北老  相似文献   

13.
《时代经贸》2009,(12):10-10
12月17日,国家工信部在其网站公示了第一批62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引导产业集聚发展、集约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自2009年7月份以来在全国开展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作。通过形式审查、专家评审与司局审查相结合等方式,在各地上报的近120个申报基地中评选出第一批共计62个示范基地,现已公示,并接受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聚是新兴工业化道路中最重要的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发展动力。在产业转移和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产业集聚已成为普遍的现象。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金融产业集聚产生的原因,并以深圳的金融业为具体例子,用计量手段具体分析各集聚动力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与产业生态经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生态经济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和新型工业化模式的必然走向,产业信息化、网络化、集聚化和生态化都显现了这种经济模式的雏形。我国面临资源消耗大、生态透支严重和社会难以持续发展等巨大压力,产业生态经济最有可能在中国获得优先发展。两个典型实例说明,产业生态经济模式在我国并非空中楼阁,用生态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是使我国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捷径。  相似文献   

16.
基于自组织理论,从产业集群成长演化视角探讨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选取典型地区新能源产业集群进行集聚度分析,探索新能源产业集群成长规律,分析河西走廊新能源产业集群成长演化。研究发现:我国新能源产业于2004年进入集群成长自放大阶段,2013年前集聚水平稳定上升,现阶段产业发展面临升级与衰退两种极端;结合产业集聚水平变化,基于自组织理论,可将我国新能源产业集群成长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河西走廊新能源产业集群在政府外生力量的推动下,已完成资源要素自增强阶段,形成了空间集聚,目前处于企业集聚能力自放大向集群系统自调整的过渡阶段。最后,提出了加快河西走廊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沿海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推进,沿海地区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引起广泛关注。江苏省沿海地区充分挖掘自身潜力,积极打造特色产业,使产业集聚不断提速、经济发展明显加快,为我国沿海地区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本文系统分析了江苏沿海经济带产业集聚的特点,揭示了江苏沿海经济带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可夫 《广东经济》2007,(10):42-46
加快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是中山市实施产业强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中山市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规划建设一批高质量、专业化工业集聚区,  相似文献   

19.
正以产业集聚发展带动城镇繁荣,以新型城镇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加快产城融合,是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必由之路。揭阳是"亚洲玉都"、"中国玉都",玉产业一直是揭阳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加快玉产业的转型升级,对增强揭阳市玉产业综合竞争力,打造区域特色品牌,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揭阳玉产业发展现状揭阳的玉器加工贸易历史悠久,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20.
邢台市为了实现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设立了工业集聚园区是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载体,这使得当地的经济有了很好发展。本文主要讲解了产业集聚的发展,产业集聚的效应及内涵,分析了产业集聚与城镇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产业集聚使得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解决劳动力剩余的问题及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及经济方式的转变,公共财产的集聚等进行很好地讨论,此外本文还对城镇化建设中的产业集聚的发展做了很详细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城镇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