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国际货币制度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一系列共同标准、国际协议、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和由此产生的协调机制的总称。近代国际货币制度历经了金本位制到以美元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的过程。现行国际货币制度是无本位制,即没有真正的世界货币。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加快,世界各国都在谋求一种更为合理的货币制度。亚投行的建立或将引领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  相似文献   

2.
汇率的预测     
<正> 汇率是指一国货币折算为另一国货币的比率,依据货币制度来分有固定汇率或受管理汇率和浮动汇率。在一战之前,存在的是典型的国际金本位制度,主要国家的货币都具有一定的含金量。两国货币所具有的含金量之比是决定汇率的基础,汇率波动受黄金输送点的限制,此时汇率的最大特点是稳定性,故称为固定汇率。二战后初期,依据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建立的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其两大支柱为“双挂钩”,即美元与黄金挂钩,一盎司黄金等于35  相似文献   

3.
本文深入分析黄金储备在美欧日货币国际化中的作用,认为美国政府所持有的巨额黄金储备是美元长期维持储备货币和国际结算地位的重要基础。与此同时,欧元区国家的黄金储备是欧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重要因素;相反,日元由于黄金储备比例较低,使得日元国际化程度较低。通过美欧日货币国际化经验,对比我国目前黄金储备水平,本文认为,我国应把增加黄金储备作为战略决策,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樊纲 《财经界(学术)》2008,(10):117-119
世界上惟一一个独特的货币是美元,美元是作为国际储备货币使用的。美元一旦成为中心货币,就开始发生问题。由于人们都要持有美元来进行交易,或者进行储备,美元发多了,问题就开始超越国界,向世界上各个角落波及。由于美元跟黄金挂钩,各国都可以提出要求,如果你贬值了我可以换黄金,但一开始大家没意识到货币太多了,后来等大家意识到太多的时候都想跟美国换黄金,美国就受不了了。……  相似文献   

5.
2009午4月,中国的黄金储备量已增加到1054吨,成为世界第五大储金国.黄金,作为国际货币体系中重要的支撑物资,自国际货币诞生之初,就与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每一种作为国际货币的币种背后都有着坚实的国家黄金储备作保障.本文利用1990年至2008年中、美两国在黄金储备与货币国际化程度上的相关数据,通过类比与计量回归的方法,分析中、美两国在黄金储备和各自货币国际化程度上的差异.结果表明,货币的国际化程度与该国黄金储备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联系,一国黄金储备量的增加可以有力地推动该国货币的国际化进程.因而,我国应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来增加自己的黄金储备水平,以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商》2015,(8)
<正>一、前言黄金自古以来就担当货币的职责,从1976年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宣布黄金非货币化后,特别提款权逐步代替黄金作为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储备资产,从那以后,黄金仍然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作为国际储备资产。全球主要的黄金市场包括以下几个:伦敦黄金市场;苏黎世黄金市场;纽约黄金市场(是目前最大的黄金市场)以及香港黄金市场。由于时差原因,这四家黄金市场的开市时间也不同,所以可以24小时的  相似文献   

7.
汇率的由来     
《青海财政》2003,(1):61-61
简单地说,汇率就是两国货币折算的比率,这个比率的由来,有复杂的经济背景和历史沿革。二战之前,各国实行的是含本位价的国际货币体系,即两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是以两国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通称铸币平价)为基准。市场实际汇率则以外汇供求变动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  相似文献   

8.
谈黄金     
关于黄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多年。埃及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中国在公元前2,300年,就开始把黄金作为货币使用了。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到现在,世界的黄金产量大约有20亿盎司,其中60%约12亿盎司为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所有,25%约5亿盎司,为各国和地区的私人和企业占有。从货币制度发展史上看,影响最大的是金本位和黄金美元本位制。所谓金本位制就是政府和中央银行,保证货币和黄金的兑换。这种制度一直维持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终于在三  相似文献   

9.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需要简单地回顾一下战后以来资本主义货币制度危机发展的历史。一九四四年七月在美国新罕布夏州布列顿森林(Bretton Woods)召开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签订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The Articles of Agreement of IMF)。经过二次大战,美国的经济力量急剧膨胀,拥有了约占资本主义世界三分之二的黄金储备,故美国得以通过上述会议和协定,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国际货币制度,即所谓布列顿森林体系。这个体系的主要内容是:(1)公认美国一九三四年法案确定的金价,  相似文献   

10.
陈炳才 《全球化》2023,(2):48-65
本文介绍了黄金、英镑、美元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的历史情况,重点分析了英镑替代黄金、美元替代英镑的原因和机制,分析了美元霸权形成的原因及挑战美元的难度,并就货币替代的规律进行了总结和概括。本文认为:金本位货币制度支持了英镑国际化,英国海上霸权和工业革命是英镑国际化的坚强后盾;美元替代英镑在于英镑地位下降、美元地位提高,两次世界大战和美国主动作为,成就了美元崛起和国际化,而摆脱黄金约束后的美元逐渐走上全球货币经济发行的霸主地位。本文提出:国际贸易需要一种可自由兑换货币或信用物,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的货币必须可自由兑换,国际支付手段的本质是信用和价值尺度,外汇管制和汇兑危机源于货币可兑换性不足,国际货币替代的关键或前提在于货币是不可替代品、是信用物。多元化的国际货币支付体系始终存在,也是主权货币国际化的有利条件。同时,要看到国际货币地位替代时间漫长,但也存在突变机遇。  相似文献   

11.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美元虽然失去了霸主地位,但仍然在各国国际储备赁币中占较大比重.单极化的国际货币体系不利于全球经济的穗定,形成多极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的均衡发展.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进一步加强,人民币国际化并最终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的呼声越来越大.人民币国际化是一项长期、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我国应该抓住机遇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并通过人民币国际化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12.
黄金作为一种具有货币属性、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的特殊商品,在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中占有一席之位。它曾长期执行着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其中前两种为基本职能。只是后来随着世界各国金本位制的崩溃,才逐渐从货币流通领域中淘汰出来,但仍保持着储藏手段的职能。可以说,黄金在各国的国家储备中作用不可忽视。该文重点研究影响黄金价格波动的因素,从而加深对黄金价格波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是国际经济、金融历史上的重要分水岭。此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陷入无序的状态,各主要货币汇率波动频繁,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1976年召开的牙买加会议不得不承认了浮动汇率这一事实,这标志着国际货币体制进入了牙买加体系的新阶段。牙买加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是黄金非货币化。牙买加体系下的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美元发行不再受黄金约束,美国对外债务也不再受其黄金储备约束;  相似文献   

14.
黄金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商品,具有商品和货币两种属性。在当今社会,黄金作为商品主要用于首饰、牙科等,全球75%的黄金需求都来自于人们的饰金需求。而体现货币属性的黄金一直是各国央行的重要国际储备。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增加,人们对资金的投资需求不断增强,黄金作为一种保值性很强的投资手段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但是近两年黄金市场的波动复杂多变,令很多投资者始料不及。  相似文献   

15.
基于稳定性与流动性视角下的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货币制度历次的变革都是基于对国际货币流动性与稳定性的权衡取舍的制度安排。以牙买加体系为例,可以总结为牙买加体系酝酿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冲毁牙买加体系。金融危机内生于现有国际货币制度,如果现有的国际货币制度得不到本质性的改变,那么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也将无法得到彻底消除,偶发的金融危机也必将是国际货币体制内在的特征。在流动性与稳定性的双重视角下,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推进的最有可能的路径是ROW国家之间增加非美元结算,减少对美元的需求,并且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进一步加强改革的力度。在当前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约束下,人民币在国际化进程中的短期操作思路仍是以通过与ROW国家的非美元结算合作以弱化对美元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随着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各国经济均受到严重影响,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也暴露出来.因此,必须创造性地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储备货币向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的方向完善,进而从根本上维护全球金融稳定.本文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入手,通过剖析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从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两个角度,提出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和频繁爆发,货币制度以及国际储备已经成为金融界热议的焦点问题,本文尝试从国际货币制度沿革入手,分析历次货币制度的利弊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银行存款形式进行货币的保值和储备是中低收入阶层最主要的财富积累手段。如何保护这部分财富并使其长期保持原有购买力是当今中国极具经济民生意义的政策考虑。以美元为储备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两个结构性的矛盾和流动性的鲁夫效应缺陷:一是单一国家主权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所带来的矛盾(特里芬矛盾),二是货币所应当具备的保值功能和由信贷扩张所造成的货币贬值的矛盾。为此本文提出了建立以弹性金本位为核心的二元货币体系的构想,指出这种双规货币制度是使储蓄存款长期保持原有购买力的重要保障,是缩小贫富差距的基础性解决方案之一,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大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19.
贸易逆差、资本净流入与美元霸权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及其后美元霸权的内在矛盾 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的主导之下建立起来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从国际货币制度上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然而,早在1960年美国耶鲁大学的特里芬教授就提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维持固定汇率制的根本矛盾,即"特里芬两难".所谓"特里芬两难",是指这样一种两难局面:在"美元--黄金"固定汇率体制下,美元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并且美国政府要无条件保证35美元可兑换一盎司黄金.但是,一方面美元国际收支不平衡是其他各国外汇储备的来源,若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则国际金融市场美元短缺,势必影响全球经济的正常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对美元储备的需求必然增加,必然要求美国继续增加美元供应,扩大自身的国际收支不平衡,长此以往,又会使其他国家对美元的信心下降,因而会争相用本国持有的美元去向美国政府要求兑换黄金.  相似文献   

20.
《中国市场》2010,(33):6-6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发表文章指出,只有国际储备货币才能够完全浮动,因为它们可以通过完全浮动,将风险转嫁给储备货币持有国以及非储备货币国家。对于非储备国家来说,汇率水平、外汇储备水平永远达不到最优。因为这套制度是储备国家制定且有利于他们的。因此,人民币的汇率绝对不可能像国际储备货币那样完全浮动。或者说,在人民币成为一个国际储备货币之前,不能完全浮动。这也是1994年、2005年、2010年三次汇改给中国的基本启示。李扬表示,人民币国际化,如果走一条不依赖其他货币的路,风险是很大的。在国际化起步阶段,人民币和美元一定程度上挂钩,汇率水平上还保持一定的升值预期和小幅升值,这才有吸引力,而且美元是外界持有人民币的一种保证。这就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