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统计社科计划划项目(2012LY002),山东科技大学科学研究"春蕾计划"项目(2008AZZ117)资助摘要:通货膨胀存在福利成本,会使一国国民收入遭受损失。维持物价稳定是我国货币政策目标之一。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除了商品市场总供求失衡外,更重要的是在银行结售汇制下外汇占款的增加。本文对我国2000年至2011年的外汇占款对通胀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汇占款会导致通货膨胀。为治理此类通胀,需要中央银行在放宽外汇管制的同时,改变汇率政策的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规划对标准化工作的定位:标准化工作要服务和服从于改善民生的大局。2011年3月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同样,该规划纲要也对未来5年我国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仔细深入解读规划纲要中的"标准"及"标准化",对每位从事标准化工作的人员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正经历一轮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居民从日常生活的消费过程当中深有体会,通货膨胀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放在第一位,货币政策也从2008年9月以来的"适度宽松"向"稳健"转变。造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既有央行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从而增加企业的借贷成本、居民的通胀预期等内在因素,又有全球流动性泛滥等外在因素。为此,在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后,我国要进一步加强流动性管理、改革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消除民众对通胀预期等,对症下药,从而使我国经济走上正轨。  相似文献   

4.
Markov区制转移模型与我国通货膨胀波动路径的动态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应用Markov区制转移模型,对我国1984年以来通货膨胀率的动态路径进行了模拟分析。估计和检验发现了我国通货膨胀路径中不仅存在高通胀区制和低通胀区制,也存在经济政策机制与通货膨胀率区制之间的相关性。通过与传统的自回归模型相比较,Markov区制转移模型考虑了通货膨胀率的内生转移机制,从而更好地拟合和刻画了通货膨胀率的数据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5.
我国今年三季度的CPI为4.4%,物价上涨货币贬值,我国目前尚处于温和通货膨胀,避免温和式通货膨胀演变为"飞奔的通胀",进而避免股票市场大幅度的波动,通胀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从通货膨胀的的界定,通货膨胀的现状,通货膨胀的演变,研究通货膨胀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和持续高油价的推动下,近期全球通货膨胀形势有所显现,各主要经济体的消费物价指数不断攀升.面对这一形势,各国纷纷加快了货币政策紧缩的步伐,各国央行的政策方向已明确地从防止通货紧缩支持经济增长转向了防止通货膨胀.政策调整将对世界经济增长、金融商品市场、汇率稳定以及房地产市场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应关注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注意防范商品市场风险;同时,应利用我国当前低通胀的有利时机,加强通货膨胀预期引导,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信誉,增强政策的预见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金融创新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货币政策框架创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流行。本文通过总结,概括出通货膨胀目标制不会对实际经济增长带来伤害;通货膨胀目标制在稳定公众预期、控制通货膨胀方面有特殊优势;以及通货膨胀目标制在实行过程中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被重视等几点国际经验。并且从中国目前不满足通货膨胀目标制条件和转轨时期的特殊国情两个角度说明我国不适用于通货膨胀目标制。最后提出通货膨胀目标制对我国货币政策实施的几点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传统中使用CPI作为衡量社会整体价格水平,其准确性有所下降,且在经济周期中变化也相对滞后。而且,总需求的扩张也并不首先反映在通胀上,而是反映在信贷规模和资产价格上;且通货膨胀目标制下的货币政策是的工资、价格黏性变大,只是推迟了并聚集了通胀的压力。所以通货目标制下的货币政策会加剧金融稳定和物价稳定两种目标之间的冲突。因此新时期应当打破传统的货币政策机制,将宏观审慎政策纳入到货币政策的框架之中,  相似文献   

9.
终于--奥运之年迎来了奥运圣火.当奥运火炬在"鸟巢"上空熄灭之时,世人仍然注视着:中国能否继续高擎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火炬? 一些国家和地区曾经出现过奥运后经济衰退的所谓"奥运陷阱".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又面临着全球性潜在的"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并存""滞胀陷阱"的威胁.在奥运之年,避免可能出现的两个"陷阱",实现保增长、控通胀的"双赢",已成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在加拿大的通货膨胀目标制政策框架下,中央银行定期向公众宣布政策通货膨胀目标,然后根据通货膨胀预测值与政策目标之间的差距来确定调控方向;在实践中,加拿大银行通过使用利率操作区间和公告操作,从而很好地实现了对市场流动性及短期利率目标的调控,进而影响到市场主体的经济决策,并最终成功实现了实际通货膨胀率稳定地波动在中央银行的目标范围内。基于此,我国有必要借鉴加拿大银行的做法,建立一个更为简单透明的政策操作框架,以保证货币政策操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论货币、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既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又是诱发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通货膨胀在短期内能刺激经济的增长,从长期看有害无利。治理通货膨胀要继续实现稳健的货币政策,经济增长要摒弃依靠货币推动的速度型方式,转移到效益型轨道上来,这就必须转变投资观念,严格控制投资规模,努力提高投资效益。本文拟从货币、通胀与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出发,探讨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199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又进入一个快车道,与之相应,通货膨胀势头一直不减,尽管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形势有所缓解;然而,宏观政策稍一放松,经济增长速度立即回升,而通胀趋势随之由隐而显。  相似文献   

13.
著名的货币主义学派的头面人物费里德曼对通货膨胀曾有过颇有影响的判断:“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个货币现象。”这一结论对许多国家的通胀都得到了验证。 我国的通胀能否归结为货币现象?即我国的通胀能否归结为货币的过量发行?进一步,我国的通货膨胀到底是有利于经济增长还是有损于经济成长?如何度量这种影响?如此而自然引出的问题是: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经济增长与通胀的理想比值是多  相似文献   

14.
运用马尔可夫机制转换模型和2000年1季度-2015年2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的季度数据,对我国通货膨胀预期陷阱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我国经济曾经两次滑入通胀预期陷阱,时间分别是2005年2季度-2006年4季度,2012年1季度-2015年2季度。前一次由于有关部门误判公众通胀预期态势而采用了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诱致了政策型通胀预期陷阱,后一次则是政府初步治理通胀预期陷阱的有效尝试。最后提出要认真甄别流动性陷阱与通胀预期陷阱、慎用凯恩斯式的刺激政策、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改善并加强对通胀预期的预测能力、克服货币政策时间的不一致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宏观经济运行与通货膨胀预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宏观经济运行具有周期性,通货膨胀也具有周期性。通货膨胀周期决定于经济周期,但又滞后于经济周期。根据我国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2010年不会爆发通货膨胀。同时,只要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掌握好宏观经济政策的力度,并根据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优适度区间及时地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就能够在保证宏观经济平稳和较快增长的同时,避免通货膨胀的发生。排除随机因素的冲击和货币政策的影响,可以预期,在2010年以及今后的几年中,经济稳步增长和低通胀将是我国经济运行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积极稳健、审慎灵活",就是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物价总水平的ARMA(p,q)模型及宏观调控重心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九五”时期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抑制通胀。我国宏观经济1996年实现软着陆后,1997年又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格局,宏观调控的方式与目标如何针对这一新的格局而调整,使对通胀的调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已成为从理论和政策制订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现代金融政策与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和1989年的严重通胀被克服之后,迎来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然而,时隔不到三年,1992年到1995年,通货膨胀又成为威胁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严重的问题。伴随通胀,还发生了相当程度的泡沫经济现象。这样,政府不得不下决心采取一系列紧缩银根的金融政策,进行宏观调控。1995年,宏观调控措施初见成效,实现了把通胀率控制在15%左右的调控目标。中国经济为什么在快速增长时期总也摆脱不掉  相似文献   

19.
从历史这条长线来看,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发展,中国及国际上出现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现象,但以通货膨胀为主.本文着重从"回看历史——环顾当下——面向未来"的框架出发,系统地阐述和分析了过去、当前以及未来中国的通胀通缩现象并与国外进行对比,进一步针对我国当前面临的温和的通货膨胀局面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林文生  彭涛 《潮商》2011,(1):5-8
"十一五"时期,中国以约12%的GDP增速高居全世界之首。在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的强劲表现为世界经济复苏立下了汗马功劳。"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将面临从"制造业大国"变为"服务业大国"、从"世界工厂"变为"世界市场"的重大转型,这将可能对世界经济产生极大的影响,也使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