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电子商务专业的特征要求从多主体、多途径、多角度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协同创新视角,以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析与共词分析方法,分析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内容、地区协同创新情况、"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情况,提出了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加强跨地区合作与多主体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祝洪章 《北方经贸》2013,(4):178-179
探索金融学专业卓越人才的培养模式是贯彻和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新要求。通过对国内学者有关高校高层次金融专业人才的相关研究和各国实践探索的树立,对以"卓越金融人才"为目标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重构。提出从目标定位、教学内容与方法、校企合作、国际交流、加强卓越人才培养的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为切实提高金融学专业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在符合职业教育人才成长规律和社会培养需求的基础上,对"专业+创业"融合式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将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职业资格标准、职业技能竞赛融合对接,将创新创业融入到"岗位、职业、技能竞赛"中,构建电子商务专业"岗证课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课程体系、实训平台搭建、模式的运行与管理,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德技并修,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4.
对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相关专业的教学问题,本文从专业建设的环境、专业人才相关的培养设施等方面探索食品质量和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些常见的做法和创新,并对本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相关的专业建设工作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相关的单位或个人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虽然"订单式"培养代表着高职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但"非订单式"培养仍将是高职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之一.构建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全面接轨;重视校企合作"双赢"机制的培育,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接轨;推进职业资格准入和职业培训,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准入、职业后续教育接轨,是"非订单式"培养模式下商贸类专业实现产学合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根据调查,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日趋严峻,客观地反映出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刻不容缓,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政策推动,广大外经贸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针对新形势下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指向和当前高职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设置、实践条件和评价体系上,提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路径和方法,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搭建更好更宽的实践与就业平台。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需求大量专业人才,而电子商务毕业生就业率却非常低,如何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已成为中职电子商务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开展的各种形式的电子商务大赛所带动的电子商务教学转变带给我们很大的启发,笔者认为把"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结合"作为教改的切八点,将开创电子商务教学改革的全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李春杰  柳娜 《北方经贸》2010,(12):187-188
资产评估专业是一个源于会计学,集经济管理学与工程机械学为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由于资产评估专业在高职教育中开设时间较短,其课程体系并不完善。为了培养应用型资产评估人才,对该专业开展工学一体化实践教学是大势所趋。为此,笔者从评估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状况出发,结合资产评估行业特点和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高职院校开设的资产评估专业的工学一体化实践教学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发展迅猛,进一步增强了国贸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地方普通本科国贸专业亟需深化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转型,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专业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国际投资》作为国贸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之一,对培养学生的国际投资合作思维与技能具有重要作用,新时期,《国际投资》教学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对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推进,我国对外贸易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因此也大大增加了对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文章从国贸专业人才培养角度出发,分析了在当今"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对外贸易的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所面临的机遇以及高校对其培养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自己对于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云南工商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努力探索寻求校企合作发展之路,通过以电子商务协会为试点,探索基于专业型社团的校企协同育人创新模式。通过校企协同指导专业型社团发展,校企"双导师"担任社团指导教师,导入企业真实项目开展专业实践锻炼,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通过研究专业型社团电子商务协会,探索专业型社团与企业真实项目对接后的执行方式,深入研究专业型社团实践运作模式,探索出专业型社团的校企协同育人创新模式构想,实现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2.
专业建设是高职教育与社会的契合点,也是高职教育办出特色的关健,在当前形势下,构建适应人才培养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提高综合职业能力,是高职专业建设抓住发展机遇、迎接挑战的首要任务.为此,我院坚持"理论保持最先进,实践逐步推进"这一理念,乘承我院"专业我行、创业我能"的宗旨,依据当前教育发展规律、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学校的办学理念,不断改革和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二双、一三"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人才培养优势,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毕业生拓宽了就业果道.  相似文献   

13.
刘震 《电子商务》2012,(3):78-79
电子商务专业是个庞大的课程体系,高等院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所培养的学生能力断失,无法与企业实际需求对接,知识过于陈旧,只有寻求特色项目教育,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做到"学、做、用",发挥电子商务专业优势,弥补我国专业人才缺口。  相似文献   

14.
科研训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分析经济学专业科研训练的作用,然后提出科研训练与实践教学"三结合"的教学模式,并从配套机制、硬件条件和师资队伍方面提出保障措施,以提高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转型创新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助推高等教育普及化,培养高素质营销人才的需要,有利于提升转型高校营销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教师双师素质。基于市场对于高素质营销人才需求和地方本科高校应用技术型转型发展需要,着重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对转型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进行有益探索,进而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多元化、立体化评价体系,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教学信息化等多项措施,确保该模式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分析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快速发展与人才供求之间的矛盾入手,结合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阐述了"实训-实战-实创"高职院校电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成果的创新理念与实践经验,期望能对其他相关院校专业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全球电子商务高速增长,我国电子商务行业也在快速发展,急需大量人才。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网络商务方向)面对电商专业人才短缺的现状进行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团队4年来一直在探索并实施以“园区-学校”产学对接为特色的“政企校”合作模式,本专业也在2014年成功申报杭州市重点专业。通过近些年的实践经验证明,该模式是切实可行且具备可复制性的,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标准形成、专业实践教学开展、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等各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体现。  相似文献   

18.
启发式教学是服装设计专业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手段与教学目标四个角度分析启发式教学在服装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旨在培养高素质的服装设计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9.
电子商务在商贸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面对着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需求,我们的专业毕业生却就业难。作为高职院校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已经成为了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值得研讨的课题。针对培养面向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能力型、技能型人才要求,研究专业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研讨,着重对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做些有益的探索,既利用教学实景职场、有参与网上创业职场,让学生尽早融入职场角色,知行并重,学做合一,摸索和创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对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能力培养与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研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成都工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积极探索与工科紧密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工业企业营销人才",并从人才培养方案、实训教学体系、毕业设计等方面寻求创新突破,探索更具环境适应性的技术技能型营销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新常态下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