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旅游经济增长因素及其贡献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以经济增长理论的进展为基础,使用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的历史面板数据,结合旅游业的经济特性,分析影响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的诸要素及其贡献度。结果表明,中国旅游经济的增长主要是依靠要素投入特别是资本投入而不是通过追求技术进步来获得的,属于典型的要素驱动型增长。价格水平、环境质量和技术进步对于旅游经济增长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作用下,各地的旅游发展绩效与其制度质量无关;可进入性与旅游发展的关系需要结合具体情境加以分析。此外,旅游发展可能会降低目的地人力资本以及教育投资需求,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也会对制造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旅游发展是把双刃剑。如果处理不好旅游发展与其它产业、技术进步以及人力资本培育之间的关系,旅游业的长期繁荣同样有可能面临"资源诅咒",对地方经济的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1998-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中国能源开采及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空间计量分析,并检验中国是否存在“资源诅咒”效应。结果表明:能源开采及其空间滞后与经济增长有正向关系,“资源诅咒”转变为“资源祈福”,围绕能源生产的产业群效应已凸显,而能源消耗却开始阻碍经济增长;能源开采与外商投资对能源丰裕区的经济有正向作用,对能源匮乏区的经济有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3—2017年65个国家的数据,文章构建了个体固定效应下多重链式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和传导作用机制,并将65国分成逆梯度组和顺梯度组进行对比检验。研究发现:(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通过经济规模这一中介效应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起推动作用,其次是技术溢出中介效应,产业结构中介效应最小;(2)在全样本组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通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经济增长”这一链式传导路径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3)顺梯度组中的链式传导路径与全样本组相同,而在逆梯度组中的链式传导路径则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因此,中国应该加大投资力度,并发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链式传导机制作用,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覃雪  王小清 《北方经贸》2014,(2):135-136
传统意义上,人们认为发展旅游业对于旅游目的地而言是利大于弊,因为发展旅游业投资少、见效快。然而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在旅游目的地发展的过程中,各种问题正逐渐凸显、引人深思,这些问题涉及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等诸多方面,文章主要针对这些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李琦 《江苏商论》2006,(11):33-34
实证分析了江苏省改革开放以来消费增长、投资增长、GDP增长的关系,发现投资增长对GDP增长的影响更大,并具有“乘数效应,”但经济增长容易受到宏观波动的影响,因而未来需要进一步发挥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对资源需求的日益增加,资源禀赋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愈加重要。文章利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中国区域资源禀赋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直接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资源禀赋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具有诅咒效应,资源开发不能为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提供持续增长潜力;资源禀赋具有示范效应并对邻近地区制造业出口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资源禀赋具有“荷兰病”效应,资源过度开采将抑制中国区域制造业的发展并影响制造业对外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其地位不断提高,旅游业的发展对于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青海省为例,科学、系统地评价旅游经济效应,采用了定量化的方法,较为系统、深入的对青海旅游业经济效应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了旅游业发展对青海省的收入效应、创汇效应、就业效应,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贸易中,旅游服务贸易是发展最为迅速的一项。当然,旅游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改革开放后,随着旅游经济思想的提出,中国的旅游业也逐渐蓬勃发展起来。据统计,我国出境旅游量正在以每年20%的速度迅速增长,逐渐成为世界重要的旅游客源国和目的地。但是,在世界旅游业共同发展的当下,我国旅游业将面临激烈复杂的国际贸易竞争。如何客观地看待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并充分利用我国的丰富旅游资源不断开拓市场空间,成为促进旅游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问题。本文从目前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展开分析,针对旅游业发展的优劣势提出可行的改良措施,从而提高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促进经济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从“资源诅咒”引发机制的视角将中国、美国的资源和经济纳入比较分析框架,初步从“资源诅咒”贸易条件、“荷兰病”效应、挤出效应、制度机制四个引发机制的角度分别对中、美两国进行评估和分析。最后就中国面临的“资源诅咒”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1997-2012年中国各省级面板数据,借鉴门槛回归模型揭示了技术投入和对外开放水平与"资源诅咒"现象之间的作用机理,检测了是否存在门槛效应,同时对门槛效应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得出以下结论:技术投入和对外开放水平对"资源诅咒"现象具有门槛效应,当技术投入和对外开放水平分别高于其门槛值0.0176和1.1653时,可以有效地改善资源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丰裕的自然资源不会阻碍地区经济的发展,地区经济产生"资源诅咒"的关键是资源依赖度;自然资源部门劳动密集型和低技术含量的特征使得技术投入和对外开放水平的程度是自然资源阻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根据“资源诅咒”理论假说及俄罗斯七大联邦区1997~2007年间的面板数据,对俄罗斯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和传导机制的分析与研究表明:俄罗斯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俄罗斯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确出现了“资源诅咒”现象。自然资源主要是通过教育、科技创新、物质资本投资、对外开放度和腐败等几种传导机制来间接阻碍经济增长的。其中,教育是作用最强的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12.
面对全球资源危机以及经济相对落后但资源丰富国家和地区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国际经济学界提出了一个与传统的资源禀赋论相反的学说,即“资源诅咒”或”资源陷阱”说文章在分析资源禀赋理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一般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了青海省海西州经济增长现状,特别是经济增长与资源禀赋之问的关系,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结论,对资源禀赋和“资源诅咒”进行了理论反思.  相似文献   

13.
受到温家宝总理近期在欧洲之行中就中国外汇储备所作讲话的启示,本文讨论了外汇储备如何刺激国内经济的问题,指出“只能用在国外的外汇储备也是可以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本文解释了“为什么外汇只能用在海外”的问题,并论证了外汇对于稳定外国直接投资,防止资本大规模流出的作用,外汇储备通过推动进口增长来拉动国内的投资增长的作用,以及利用外汇增加石油储备和资源储备对于外汇储备保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张玉鹏  王茜 《财贸经济》2016,(4):116-133
政策不确定性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必然结果,会对政策实施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门槛VAR模型和反事实分析实证考察中国政策不确定性的非线性宏观经济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经济低迷时期,政策不确定性对产出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冲击效应;而在经济繁荣时期,政策不确定性对产出增长存在显著的负向冲击效应.反事实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在经济低迷时期,政策不确定性会通过提振消费者信心和刺激企业投资需求对产出增长产生正面影响;而在经济繁荣时期,消费者信心和银行信贷渠道对政策不确定性的产出增长效应几乎无影响.该结论解释了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中国为何具有更为优异的经济增长表现,由此得到的政策启示是:政府在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时需明确考虑政策工具选择和政策实施过程对政策不确定性性质的影响,并依据经济所处状态适时转换公众预期管理思路和银行信贷规模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一直是旅游经济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探讨旅游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对于优化产业结构,发挥旅游业对经济的增长作用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经济学视角出发,探讨旅游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效应。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期间目的地间联合市场营销方兴未艾,《中国旅游业十二发展规划纲要》又明确指出“区域旅游合作将逐步走向成熟”.在传统微观经济学看来,目的地彼此互为竞争对手,存在竞争关系.在博弈论看来,目的地不仅存在竞争关系,更存在合作关系,且“合”则两利,“争”则俱伤.本文从博弈论角度解释了目的地联合市场营销行为出现的原因,并指出为避免出现“联”而不“合”的尴尬局面,目的地在缔结营销联盟之初就应设计好相应的惩罚机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旅游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巨大。基于收入效应、创汇效应和就业效应,对乌鲁木齐市旅游经济效应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结论:乌鲁木齐市旅游业收入效应比较明显,但相比第三产业发展略显滞后;旅游业创汇总额和增长率较为平稳,相比同期出口创汇发展滞后;旅游业就业效应释放明显。并提出了扩大乌鲁木齐市整体经济规模,提升地区旅游消费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刁莉  田媛 《中国市场》2023,(24):1-7
随着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增加,中国在沿线国家的移民也越来越多。文章分析了近20年的20个“一带一路”国家和中国移民的数据,考查了华人移民的经济活动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国家的华人移民投资活动促进了东道国的经济增长;东道国非居民的专利申请、专有技术的知识积累、技术创新对“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华人移民通过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促进了东道国的经济增长;20个“一带一路”国家中,华人移民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国家发挥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9.
孔群喜  王紫绮  蔡梦 《财贸经济》2019,40(5):96-111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已成为中国学者及政策制定者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命题。本文利用2009—2013年的省级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别从地区和企业两个维度实证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总体上,对外直接投资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质量水平的提升;考虑控制变量后,对外直接投资仅对经济增长效率产生抑制作用;(2)相较于未实施对外投资的企业,对外投资企业对自身经济增长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3)考虑到企业异质性特征后,不论企业的投资深度如何,向发达国家进行的投资行为都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增长质量。以上这些发现不仅为全面理解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中国发展“质量型”经济提供了有现实意义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二十年,在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的同时,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旅游热"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持续升温.中国旅游业总收入连续 5年以年均两位数的速度增长,成为中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2001年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 5.2%.近期,世界旅游组织作出了"到 2020年,中国将成为第一位旅游目的地国家和第四位客源输出国"的预测.与整个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我国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的发展严重滞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