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镇化动力:农业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和农村工业化所形成的原始动力,第三产业发展产生拉力,国家政策导向的主导力.贵州铜仁地区城镇化战略:以地脉、文脉为基本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强化城市功能,发挥中心积聚效应;工业发展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与城镇建设规划有机融合,使产业园区与农村城镇化同步发展,实现良性联动;引伸区域产业转移,提升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增强区域城镇化内生动力.通过三个相互融合战略产生合力,达到因地制宜、稳步推进贵州省铜仁地区城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哈佳中段建设副中心城市,是承接哈尔滨和佳木斯两大城市的经济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振兴哈尔滨东部地区经济的需求,也是完善黑龙江省哈佳中部地区的城镇建设体系,弥补哈尔滨和佳木斯这两个中心城市功能,改善哈尔滨市方正、通河、依兰、延寿、木兰等县域发展面貌,统筹城乡,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从地理位置、经济资源、产业基础及交通格局的变化等因素看,将哈尔滨市方正县打造成哈东地区城市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联动发展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方式,受到密切关注。沿海欠发达地区面对经济高地的压力,要紧紧抓住其发展机遇,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打造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才能赶超经济发达地区。本文在总结国内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沿海欠发达地区要建立多角度、多层次的经济联动开发模式。首先要实现城市联动,通过不断强化中心城市的集聚、扩散作用和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打造经济中心与腹地经济联动发展的沿海经济圈;其次要实现产业联动,通过传统特色产业与新兴高科技产业联动和陆地产业与海洋产业联动相结合,打造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联动发展的沿海经济带;还要实现"港口-城镇-产业"联动,通过港口与城镇联动和港口与产业联动,打造港口、产业和城镇三位一体的港口经济区。希望可以为沿海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4.
海南建省以来一直在进行自身现代经济体系的构建探索,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战略目标为海南开启了新一轮探索。海南与其它自由贸易区存在诸多差异,现代经济体系的构建必须认识这些差异及海南发展的现实背景,应当在明确创新型经济、绿色经济、包容性经济、外向经济和服务经济的属性要求的前提下,切实处理好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关系,把握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内向经济与外向经济、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生产分散与集聚、政府主导与市场自发发展的关系。在主导产业的选择上,发展具有创新性较强的生产性服务和高端服务产业,以创新性产业的发展来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进步;注重产业的关联性,把尽可能多的产业融入到相关产业链条之中,获得产业的规模效益和范围效益;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壮大现有资源指向产业,形成以资源为基础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投资自然资本,以保障现在和将来的自然资本供给。建立负面清单式的产业政策,实现政府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内在活力,促进海南经济的全面发展,建构起海南的现代经济体系,实现海南建设"三区一中心"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5.
日益扩大的城乡二元差距已成为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进一步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在比较已有城乡发展理论和分析西部地区城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城乡网络化是西部地区城乡发展的可选模式,西部地区应积极进行制度创新,通过城乡网络化发展来提高其城镇网络化水平、强化基础设施网络化功能、加快产业网络化进程以及健全市场网络化体系,以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进程奠定了黑龙江省城市化的发展基础,要进一步促进黑龙江省城市化与经济协调的发展,就必须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一有利契机,逐步完善以哈尔滨为中心的城镇体系"点轴"开发系统,加强对已具雏形的哈大齐城市群及其进一步拓展形成的南部城市带和若干中小城市群内部的有机联系.积极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注重城市发展质量,塑造可持续的现代城市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论经济辐射的强化李瑞娥经济辐射是一种以点带面的经济发展形式,强化经济辐射的功能,无疑会加快经济的发展。强化经济辐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强化辐射源。这是强化经济辐射的首要选择点。辐射源,即辐射中心,它的载体就是城市、城镇、科研单位和聚集区。强化辐射源...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对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的水平特征、空间特征及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的区域格局与态势,提出了吉林省城镇化的空间策略:强化中部地区的城镇化载体作用;加快重点城镇的集聚发展;突出交通轴线对城镇化的拉动作用;保护东西部生态环境,提供城镇化生态保障。在城镇化的空间格局方面,构建了"四轴、两带"城镇轴带发展体系、"轴带、基地、集中区"产业空间布局体系、"双核、多心、四层次"城镇中心等级体系。根据政策导向和区域背景,提出了借助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政策,促进哈尔滨至大连交通轴线向经济轴线转变,促进长春和吉林一体化发展,延吉、龙井、图们、珲春一体化发展等措施,促进吉林省城镇化空间格局形成。  相似文献   

9.
中心城市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晋城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而区域经济则是中心城市的依托和支撑。中心城市和区域经济相互作用的路径是,以城市为中心由面——点——面的进程。生产要素极化和扩散、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聚集和辐射,在现代社会,载体及其传导机制主要是企业、产业和城镇体系三者的相互作用。生产要素极化和扩散,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聚集和辐射,是在比较利益推动、市场机制驱动、制度变迁促动、人居环境拉动等动力机制的合力作用下通过企业、产业、城镇体系等载体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在以新型城镇化作为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大力推进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县城和重点镇内涵式发展,新型农村社区集聚式发展,构建现代城镇体系的政策背景下,本文阐述了乡镇在中心城区-县城-乡镇-新型农村社区的四级城镇体系中,建设发展较为薄弱,是制约构建现代城镇体系的关键问题。本文对小城镇目前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发展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