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如同电信运营商引入的特洛伊木马,对电信运营商基于通信服务和互联网基础网络服务双重角色的传统盈利模式构成了巨大挑战。依附于移动互联网的各类细分产品快速蚕食电信运营商的谓音、短信、彩信业务,并压制着运营商阅读、音乐、游戏等增值业务的发展,电信运营商日益“管道化”.逐步沦为“流量供应商”。  相似文献   

2.
王宣  高倩 《中国电信业》2012,(12):36-39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我国传统电信业务遭受到巨大冲击,尤其微信、米聊等免费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大量涌出,对电信运营商传统业务形成直接的竞争和替代,运营商赖以生存的语音业务不断下滑。运营商为避免被管道化,或主动或被动纷纷以转型谋发展,以图抓住移动互联网商机,重新占据产业链主导地位。中国电信明确提出要做"智能管道的主导者、综合平台的提供者、内容和应用的参与者";中国移动则提出"构筑智能管道,搭建开放平台,打造特色业务,展现友好界面"的发展模式,其董事长奚国华更是直言不讳:"ICT产业正在发生一场颠覆性革命,而这场变革正在推动产业重构"。无疑,三家运营商都希望能从网络运营向"网络+平台"运营方向转型,既做智能管道,又打造开放平台,为自身注入互联网血液。然而,运营商天生就缺乏移动互联网基因,在很大程度上不具备互联网运营精神。面对如此来势雄劲的挑战,电信转型之路如何走,以怎样的应对策略布局谋篇,这是一个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3G在中国的全面商用,使移动互联网成为2009年以来最火爆的领域,而关于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研究则成为电信运营商以及大大小小的互联网站和SP/CP最热门的话题。可以说,移动互联网以既结合了通信网络特性又结合了互联网特性的融合魅力掀起了一场产业革命。在这场变革中,电信运营商既面临着被管道化的威胁,也面临着开拓美丽新世界的机遇。而拒绝管道化的关键在于,电信运营商要具备互联网企业的运营思维,探索融合了通信网络与互联网所长的商业模式,从单一走向多元,在收费与免费中找到平衡。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的目新月异,使得移动互联网全面而深刻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移动终端上网、娱乐、办公等行为越来越普遍,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迁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2012年第三季度。移动互联网人均上网时长首次超过PC互联网,截至2013年3月,二者的差距已经扩大到29%,移动互联网时代加速到来。然而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这是一个失落的时代,“被管道化”的阴影挥之不去。在移动互联网市场的盛宴中难觅电信运营商的身影。  相似文献   

5.
《中国电信业》2014,(2):6-6
4G大规模商用的全面展开,一方面为中国电信业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另一方面也将进一步加剧电信市场竞争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运营商在快步到来的4G时代如何化危为机,摆脱“被管道化”的困境,重新奠定自身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中的竞争优势?在2014年度的工作会议上,三家运营商不约而同将流量经营放到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6.
电信业当前正处于深化转型的时代,传统业务滞缓,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带动信息通信业务创新节奏加快,电信行业面临越来越多的跨界竞争和异质竞争。在这一形势下,电信运营商如何避免被旁路?如何让“哑管道”变成“智能管道”?业务创新的方向在哪里?当前运营商应该在传统经营带宽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向新的服务领域拓展,以获得差异化优势,其中,企业信息通信应用是非常关键的市场。  相似文献   

7.
在去年的移动互联网论坛上,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在演讲中提出当前通信企业面临众多挑战,但最根本的挑战还是移动互联网对整个企业、整个行业的影响,中国移动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移动互联网战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也分别提出了做“智能管道的主导者,综合平台的提供者和内容业务的参与者”的新三者战略和开放平台策略,以把握和应对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机会与挑战。那么,移动互联网到底给通信运营商带来了何种挑战?又给运营商的业务和管理创新带来了哪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当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运营商服务内容不断外延,如今我们可以从运营商处获得出行服务、支付服务、商家优惠、互联网应用特权等,涉及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都是运营商在“管道化”危机下不断自我突破和寻求跨界合作的结果。面对自身传统业务的不断下滑与来自新兴互联网企业的多重压力,运营商开始重新审视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优势,一改过去独断专行的作风,以开放合作的态度广泛寻求社会资源合作,一方面通过合作树立自身品牌,拉动业务销量;  相似文献   

9.
运营商生存环境之变 近些年来,随着3G技术应用的邻近,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的“三网融合”趋势在不断加强,移动互联网业务日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以Google、微软、苹果、诺基亚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设备厂商等巨头都已经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攻城略地,电信运营商曾经在各自的围墙里耕耘一亩三分地的局面已经被打破。  相似文献   

10.
全业务运营时代随着电信重组的尘埃落定而跃然纸上。数据表明,通信业正在经历从通话为主向网络数据业务为主的“蜕变”。移动通信将以媒体化、娱乐化、商务化三大方向完成“华丽转身”,未来移动网络的收入将主要依靠移动互联网。因此,运营商要保证竞争优势,避免沦为“管道”,必须通过大力发展移动宽带业务,以满足用户未来对网络移动化的需求来继续强化市场优势。  相似文献   

11.
“智能管道”决胜移动互联网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3G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信运营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寻求新的发展出路,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近来先后提出定位移动互联网"智能管道"运营的发展战略,由此,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将决胜于"智能管道"。  相似文献   

12.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正在颠覆很多传统业务。技术的进步是不可逆的,运营商的传统业务正在被颠覆,但是运营商也在积极转型。在移动互联网和4G发展的大潮下,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诸多运营商都在积极寻找新的突破,创新流量经营,寻找新的互联网入口。从目前来看,国内运营商正处在语音经营向流量经营的转变过程中。在这一转型的关键时刻,运营商除了做好智能管道,还应在未来的数字化服务中占有一席之地。积  相似文献   

13.
栾军 《中国电信业》2011,(10):54-57
是在杀进SP的干军万马中拓展移动互联网业务,还是一门心思做好智能管道,这是电信运营商一直苦苦思考的问题。其实,如果运营商能够跳出传统电信业务和固定互联网的惯性思维,就会发现答案并不复杂——既要着眼经营业务,更要着眼经营用户。对于运营商来说,如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经营好用户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更是一个迫切的课题,客服微博则能有效帮助运营商化解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4.
在移动互联网大潮兴起之时,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这样的景象:数据流量从电信运营商的网络中哗哗流过,但收入最终却被互联网企业拿走,到头来,电信运营商挣到的只是流量费。于是乎,沦为管道的风险成为电信运营商的普遍担忧,占领移动互联网的制高点则是电信运营商为摆脱管道风险的共同选择。  相似文献   

15.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转型是大势所趋,流量成为运营商“贴身肉搏”的战略高地。面对瞬息万变但又前景广阔的移动互联网市场,中国移动江苏公司苏州分公司(以下简称“苏州移动”)制定了“主动转型,量质并重,加快TD建设和运营”的发展战略,发挥网络、产品、管道、资金优势,力促TD网络建设和市场运营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电信消费和行业结构正在发生着从语音通信向数据通信、从桌面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从量变走向质变的巨大转变,这种转变对运营商而言是巨大的机遇,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此同时,智能终端和无线网络带宽的扩展,正在逐步改变网络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17.
移动互联网即通过移动的接入手段,获得丰富的互联网信息、业务和应用,也就是用移动终端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获得互联网服务。国外一家公司深入研究了互联网的特征,认为移动互联网是可控制的互联网,可以控制它产生很商业的盈利模式;聪明的运营商不会让自己成为互联网时代的那种透明管道,而把自己作为渠道;但这个渠道与传统互联网不同,传统互联网是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的,而移动互联网就掌控在移动运营商手中。  相似文献   

18.
移动互联网让运营商爱限交加,爱是因为移动互联网带来了数据流量的激增,恨则是由于以微信为代表的OTT业务不断蚕食着电信运营商的短信语音等传统业务的利益。为了避免沦为管道,国内三大运营商纷纷成立专业化公司推动战略转型,意图改革管理体制,开发新兴业务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以及智能终端的普及,移动通信网和互联网正在逐渐走向融合。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形态,移动互联网不仅仅是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络的简单相加,而是两者的有机结合,并正在尝试在媒体传播、信息服务、电子商务、广告服务、教育学习、生活娱乐等平台上实现新的突破。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增加,移动互联网已成为未来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必将继承部分原有互联网的优势并加以发展,传统互联网商业模式将被打破,新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正在形成。对于移动运营商、手机制造商、软件提供商来说,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只有把握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并谋求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  相似文献   

20.
流量经营是以智能管道(物理网络)与聚合平台(商业网络)为基础,以扩大流量规模、提升流量层次、丰富流量内涵为经营方向,以释放流量价值为目的的一系列理念、策略和行动的集合。与话务经营和宽带经营所不同,流量经营是通信运营商向信息运营商转型在全业务和移动互联网新形势下的全新命题,是顺应移动互联网发展规律、把握移动互联网发展机遇、改变互联网时代"管道工"角色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