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陀思妥耶夫斯基、克尔凯戈尔、尼采和荷尔德林并称十九世纪西方思想史上的四大重量级人物,他们的著述及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至今日,我们仍能在一些重要的理论家那里看到他们的影子。本文试图揭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魅力及其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地位,+把关注的重点放在陀氏思想的核心焦虑———与上帝的紧张关系上面,探讨作为信仰的上帝与理性控制下的上帝之间的冲突,指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寻求信仰的过程中所遭遇到的种种灵魂上的折磨与痛苦。正是基于对信仰与理性的审慎思考,我们与大师的对话才成为可能;也正是在这种神与人的二项对立中,我们感受到了陀氏思想的深刻性与光芒。  相似文献   

2.
哲学大师萨特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对自由问题都做着终身的思考与探索,他们的自由观有着相近之处,但是由于文化的差异,便有着更多的不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自由出于对他人及社会的考虑,因而表现出的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而萨特等存在主义者强调从自身个体的生命体验的角度看待自由,因而是一种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3.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所有作品就是一个大的寓言。其寓言思想的高密度性,使得对其的所有解释都是一种冒险,鲁迅先生曾有言,在《红楼梦》中,“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同样,之于陀思妥耶夫斯基,自由主义者看见反动,政治家看见策略,哲学家看见精深,东正教徒看见愤怒……。每一个立场、见解不一的人对这个寓言的解释差异万端。本文仅就他的罪与救赎作一番哲学的历险。  相似文献   

4.
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和审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并把这种理解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复调小说理论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艺术价值,但是不免也有一些缺陷和矛盾。通过对复调小说理论的再一次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有益于全面正确的理解这一理论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人都有超越有限、追求无限的一种精神渴望,即追问终极问题的倾向,科学解答了我们身边绝大多数难题,但把终极问题留给了宗教、哲学。在这方面,哲学与宗教同源,都是出于人的终极关怀的需要,哲学与宗教异性,哲学诉诸理性,宗教诉诸信仰。但哲学的终极关怀,是人类精神的真正家园。只要有人的理性,智慧存在,哲学的追问和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就会永不停止。  相似文献   

6.
艾米莉·狄金森一直试图建立起自己心目中的上帝 ,追求没有基督的神性。她借助基督教教义中的圣事语词 ,讥讽毫无意义的教堂圣事 ,进而走出教堂在自然和自我中寻找神性 ,并最终在自己的诗歌中创造了不朽的圣事 ,确立了自己独特的宗教信仰。狄金森诗歌中的圣事意象表明了诗人对传统宗教的反叛精神和对宗教信仰的独特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剖析《西游记》、《红字》、《天路历程》等宗教文学,从文学的视角对宗教精神进行探讨,并以宗教文学的例子对宗教精神内在的悖论:人性与神性、理性与信仰的关系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8.
毛姆在小说中倾注了其对生存和死亡的关注,他通过对人物的刻画表明自己始终坚持的生死观——死亡与生命如影相随,个体却能在一个上帝神性消弭的年代直面死亡,摆脱死亡恐惧,重建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死亡是生命存在面临的必然归宿,只要有生,就会有死亡的存在,这也是人类对自身研究的终极关怀。本文从死亡的三个特点:必然性、不可体验性、循环性入手。揭示宗教和艺术在现实生活中对死亡的救赎作用,从而得出人生的最高追求是精神不朽的观点以期对现代人生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自亚当·斯密和马克斯.韦伯以来,经过众多学者的共同努力,宗教经济学日益成长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该学科至少包含着四大研究领域:一是宗教与经济的互动,二是教团经济问题,三是宗教的经济观,四是对宗教的经济学分析。四大领域又可归结为两大主题:一是"宗教经济互动论",它主要来自前三大领域;二是"宗教市场论",这是第四大领域的基本内容。从当代中国的宗教境遇和社会需要来说,宗教经济学研究既是机遇,更是责任。  相似文献   

11.
吴建红 《全国商情》2009,(1):110-112
法律的终极价值是法律所追求的人的终极关怀,亦即有关人的本性或生命意义的价值.人是一个价值存在,又是一个开放的自由存在,因而其终极关怀本身也是一种尚未定型、开放的对象.西方对人的终极关怀的反思经历了古代神学或准神学的、近代人学的和现代生命哲学的三种形态,与之对应,西方古代的法律终极价值是神(上帝)、近代的法律终极价值是自由、现代的法律终极价值是生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八九十年代的文学创作,可以看到作家或诗人在自觉不自觉地思考着一个关于人最基本的问题:人存在的本体依据。分析的结果有三:一是欲望-背叛神性的魔鬼与天使。二是上帝-生命的伊甸园之门与心灵的耶路撒冷。三是死亡-人存在的本体依据的永恒之门。  相似文献   

13.
基督教生态伦理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广为接受的宗教,但基督教也被认为是最以人类为中心的宗教。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家通过对教义和圣经的解释形成了自然不存在神性,上帝在造物之外的思想,并用这种思想指导教徒的行为,将人类引入破坏生态环境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误区。面对生态危机,生态神学家又开始重新阅读经典教义,从中发现生态意蕴,并且努力建构新的生态神学,这将有助于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宗教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人类能动地认知和改造自然、自我和社会的一种方式。首先,宗教是人类通过幻想和想象即所谓神的启示来说明和解释自然,并企望通过神和某些宗教仪式等来征服和掌握自然的方式;其次,宗教是人类对自身认识、探索、追求的反映,是人类追求、实行人性自我完善的方式;第三,宗教是人类认识和应对各种社会问题的方式,宗教通过传播其意识观念对社会施加影响,并通过其组织形态直接对社会产生作用。本文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论证和分析宗教是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的同时,阐明了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宗教与社会主义时势相适应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境遇伦理学是长期统治西方的基督教伦理道德在现代社会冲击下的产物。对境遇的相对主义解读、对爱的相对主义释义、对境遇论方法的辨析,对我国伦理学原理研究、伦理学理论的创新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 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基本内涵 何谓"人文"?"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易经>讲:"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人文"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而又很难确切指陈的概念,"人文"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和生活及其意义、人的理想和人的命运等等密切相关.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一句话,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道德经》     
用看自己的方式来看待整个世界。一个人一辈子总是被很多很多问题困扰。我以前就想过,我为什么要工作,为什么要结婚,为什么要生娃,为什么会生病,为什么活着……想解答这些问题,我起先想的是求教于宗教和哲学,但是发现有问题。先说宗教,它不够理性,或者说没什么严谨的逻辑,需要你先信,然后再看。对于我这种人来说,总是想问为什么,一问就不行了,产生无数质疑。我没办法在没有逻辑求证的情况下先去信什么,那不是我的"法门"。再说哲学,相比宗教它倒是有着非常严谨的逻辑,但是大部分哲学学科,都只针对某一领域来进行论证,它不能完整系统地解答人的所有问题。而且哲学往往缺少对人的关怀,相对是冷冰冰的;它对我们虽有帮助,但对人没那么在意,只是把一件件事一板一眼地论证出来。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史铁生散文个案的分析,结合客观文学思潮和时代背景分析他受基督教思想影响,从宗教中挖掘哲学根柢,从写作中寻求生存的依据,在无穷的人生困境中抒写了心灵的感悟,颂扬了纯洁的各种爱,在与自然对话中达到了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高度神性境界.同时引发了对史铁生散文现象的深入思考,分析了散文文体与宗教的精神遇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理论主要是指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它启示高校要关注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心理需求和价值实现,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笃信宗教、父母之命,相对自由的宗教政策,僧侣享有的特权以及僧籍制度混乱是大批儿童投身宗教的重要因素.元代蓄奴风气盛行,儿童奴隶尤受欢迎,战争与掳掠、人口买卖、朝廷拘刷等都是造成大量儿童沦为奴隶的原因,儿童奴隶的境遇困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