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雯 《中国经贸》2014,(20):158-158
一直以来,我国都着力于建设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国有企业作为公有制经济的组成部分,其发展壮大直接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发展。企业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撑,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国有企业的融资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重点探讨了国有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于建立完善而富有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峰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各级国资委肩负着壮大国有经济的责任和使命 党的十六大提出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不仅是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需要,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这是宪法所规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没有主体,不能没有主导力量,这个主体就是公有制,主导力量就是国有经济.  相似文献   

4.
张元元 《特区经济》1993,(3):23-23,32
<正>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如何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有许多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其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重要课题,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公有制实现形式问题。在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主要部分的全民所有制是以国有国营的形式来实现的。整个国家是一个大工厂,整个社会的全部经济活动,都由国家来统一管理和经营。国家不但掌握着社会的行政管理权,而且掌握着全民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企业的经营权,三权合一,政企不分,国有企业自然没有活力可言,其弊端是众所周知的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作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和其他经济成分的企业一样具有完全独立的自主权,是能够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浙江和全国一样,股份制企业在公有制经济中的比重快速增长,股份制经济已经成为浙江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2002年底统计数字表明,浙江省国有、集体企业绝大部分已经改制,市县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截至2002年底,全省国有、城镇集体企业改制面达到97.94%,其中国有企业改制面达到97.39%,城镇集体企业改制面达到  相似文献   

6.
近30年来,中国面临着中小固有企业私有化上升趋势,国有企业数量大幅缩减。然而,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在内的广义上的国有企业中,国家所占份额却没有下降趋势。本文透过国企改革过程中看似自相矛盾的现象来分析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可持续性,深刻理解并坚定公有制主体地位.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正确的方向指引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改革要有新突破”首要的是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取得新的实质性的进展。为此,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必须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8.
罗薇  耿鹏 《产权导刊》2007,(2):49-50
国有企业改制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各地认真贯彻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积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和国有企业改制的多种途径,国有企业朝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迈出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步伐.  相似文献   

9.
股份制是构造市场经济微观经济基础的好形式,但在实践中却面临难以操作的困难。在对辽宁20多家大中型国有企业进行调查时发现,股份制改造难就难在这些企业的资产过分集中,与股份制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基本要求发生冲突,许多地方领导、企业家对这种改制表示怀疑。他们认为以股份制形式构筑现代企业制度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搞大包干。搞资产承包,在定好上缴利税的前提下,留利于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能否进行股份制改造,实质上是一个公有制能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问题,这是中国经济改革必须回答的问题,也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一个国际性课题。  相似文献   

10.
李丹 《辽宁经济》2005,(5):18-19
国有企业改制是党中央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环节。改制的具体实施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近30年来,中国面临着中小国有企业私有化上升趋势,国有企业数量大幅缩减.然而,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在内的广义上的国有企业中,国家所占份额却没有下降趋势.本文透过国企改革过程中看似自相矛盾的现象来分析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可持续性,深刻理解并坚定公有制主体地位,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正确的方向指引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基本经济制度内,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有着原则性的区别,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两种所有制经济的关系,对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集体经济与国有经济都是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同属主体地位,它与国有经济具有许多共同的本质特征。,加快改革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使集体经济转入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融入又快又好的经济社会发展序列,是“坚持和完善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分权化改革、财政激励和公有制企业改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探讨了20世纪90年代地方政府积极推行公有企业改制的原因,基本结论是1994年进行的分税制改革强化了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显著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增收节支压力,但是分税制改革并没有改变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财政分权化趋势。这种财政分权化体制对地方政府具有很强的财政激励效应,地方政府具有很大的积极性追求地方经济发展和地方经济效率。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国有企业及其他一些公有制企业的经营绩效变差,日益成为地方财政的包袱。与此同时,非国有经济对地方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的贡献却日益增加,对地方财政的贡献也日益增大。因此,从地方政府的自身利益出发,对公有制企业进行改制成为地方政府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5.
单东 《特区经济》2005,(3):88-90
国企是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战略上调整、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提高国有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巩固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就必须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和改制,建立健全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公司治理结构,重视民间资本在国企改革和改制中的作用,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改制中土地使用权问题探讨孔俊梅,胡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建立,房地产市场崛起,土地使用权已成为国有企业财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国有企业改制中土地使用权由行政划拨向有偿使用制转换处理的怎样及如何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不但影响着国有企业体...  相似文献   

17.
李刚  于畅 《湖北经济管理》2009,(11):158-160
本文主要针对瑞典经济的基本属性和制度吸引力、资本主义经济中“公有”因素孕育、公有制基础和国家政权、中国文化与舶来品、利益集团、全民基金、市场经济与公有制兼容、国有企业改革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1978年拉开序幕以来,已走过26年的历程。经过不断探索、大胆实践,基本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四梁八柱”已经建立。一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国有企业改革实现突破,2004年底,全国2900多家国有及国有控股大型骨干企业有一半以上完成公司制改制。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已成为促进增长、扩大就业、繁菜市场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中心环节。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要“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其深刻意义和深远影响在于不再把国有企业改革局限于国有经济领域内部,而是放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全视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之中,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若干问题杨永福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并且这种新体制的所有制基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格局。无疑,国有企业是公有制主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公有制的骨架。所以,建立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