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今年前两个月,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增长均较为强劲,这是否意味着经济过热?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论述,认为当前继续保持稳定而不加速的宏观调控政策力度,不会造成经济"过热"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商》2004,(12):16-17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近日表示,宏观调控只会加大不会削弱,只是在重点、手段和力度上会有所不同。目前宏观调控虽然取得了成果,但这个成绩还只是阶段性的,所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的基础还不够稳定,宏观调控的要求还需要继续完善和加慢。  相似文献   

3.
回顾一年多来的经济运行,宏观调控已从经典意义上的宏观调控走向了以产业政策为主导的非经典意义上的宏观调控,或许我们可以称之为“产业型调控”。我们认为“产业型调控”对抑制部分行业投资热在短期内是有效的,并在事实上中止了加息的可能,不同产业也呈现出冷暖不均的投资趋势。而从长期来看,市场的调控才是对资源的最根本的调控,市场调控可以导致产业革命,刺激新的技术创新,解决中国增长与资源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陶冬 《新财富》2005,(1):26-27
2005年的中国经济政策有两大看点:宏观调控还会不会再加大力度;人民币汇率政策会不会出现调整。笔者认为,两者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5.
虽然国家宏观调控对周期性较强的行业将产生负面影响,但2004年下半年,行业用户对服务器产品的投入并不会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6.
《财经界(学术)》2007,(6):28-29
从煤炭需求看,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成效的逐步显现,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步伐不会减缓,主要耗煤行业耗煤指标继续下降。2007年煤炭需求增幅将有所回落……  相似文献   

7.
《中国市场》2008,(50):45-45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樊纲日前在第六届上海理财博览会上发表演讲时表示,这次是有大危机不会有大萧条。他认为,这次跟30年代不同是因为有宏观调控,有宏观经济60多年的发展。经过大萧条至今几十年来的宏观调控政策研究和发展,现在人们认识到大难当头要联手救市。相信不至于出现大萧条,也不相信美国十年都走不出来经济下滑。  相似文献   

8.
今年前两个月,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增长均较为强劲,这是否意味着经济过热?本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论述,认为当前继续保持稳定而不加速的宏观调控政策力度,不会造成经济“过热”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陈蹊默 《浙商》2010,(14):58-59
这一次不会再是“空调” 《浙商》:在房地产宏观调控方面,您曾经数次提到“狼真的来了”,您是否认为这一次的调控和以往的几次都不一样?  相似文献   

10.
从"囚徒困境"看"东西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迎贤 《商业研究》2004,(20):29-30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就是加强东西部经济合作与交流。从博弈论中“囚徒困境”的视角,分析指出没有政府参与的单纯的东西部之间经济联系是无法实现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即帕累托最优的。而要实现东西部经济的双赢,政府必须在其中发挥必要的宏观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财经界(学术)》2004,(7):90-90
进入6月份以来,随着CPI数据公布,加息问题又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业界人士对是否加息表达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而从目前央行态度和主流观点来看,近期内.央行暂时不会采取加息方式进行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不可能出现大起大落,当前的宏观调控是我国经济步入新的增长阶段的局部调整。我认为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已进入新的增长周期。在10年左右,可能增速有增有减,但只要中国社会稳定,经济就不会大起大落。  相似文献   

13.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近日表示,宏观调控只会加大不会削弱,只是在重点、手段和力度上会有所不同。目前宏观调控虽然取得了成果,但这个成绩还只是阶段性的,所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的基础还不够稳定,宏观调控的要求还需要继续完善和加强。  相似文献   

14.
《财经界(学术)》2007,(5):38-41
从2007年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态势分析,钢材及焦炭市场需求依然较旺,供需关系不会出现严重失衡。国家加大对焦炭行业实施宏观调控力度,其产能扩张的势头将明显减缓。焦炭产量增幅回落,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有所缓解。煤炭等能源、动力价格上调,致使焦炭成本上升支撑焦炭价格不会出现大幅下滑。国家控制焦炭出口,立足以内销为主,将加大国内焦炭市场的供给压力,价格大幅上涨的机率将很小。  相似文献   

15.
《财经界(学术)》2007,(4):29-32
2007年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势头不会根本改变。宏观调控应重点关注和着力解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增幅过猛导致的流动性泛滥,以及房价、股价等资产价格涨幅过高等问题。在宏观政策上应适度收紧,防止经济大起大落。  相似文献   

16.
截至5月底的数据显示,中央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已经初显成效,宏观经济形势继续趋向良性发展。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明显回落;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和部分行业过度投资的势头受到抑制;夏粮喜获丰收,粮食价格趋稳;外贸进出口增长强劲,利用外资继续保持升势;重要生产资料价格涨势放缓,  相似文献   

17.
车市振荡     
好像一切并无征兆。进入2004年4月以来,各大汽车厂商忽然失去了原先如雪片般飞来的订单。所以在北京6月车展繁华盛世的背后,各大厂商最忙乱的一件事是打听形势会如何发展,新生产线还需要再上吗?车市为何突然低迷?许多业内人士将原因首先归结为宏观调控的影响,由于在建工程项目紧缩。宏观调控对汽车产业最直接的影响是工程用车,另外,集团购买力的下降也是本轮宏观调控波及的因素之一。专家认为本轮宏观调控。对家庭轿车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但是对高档车的销售产生了影响,像雅阁、帕萨特、奥迪等车型。宏观调控对房地产及与房地产相关的高利润行业的企业购买力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高档商务用车销量定会大大下滑。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银行不可避免要收紧银根。而停贷对国产品牌来说更为残酷。有人预言,2004年将是中国汽车业洗牌的开始,国产品牌的危机感从未有像现在这样强烈。现在大家更关心的下一步该怎么办。今年下半年汽车业将是一个什么样的现状?今后的趋势如何?  相似文献   

18.
<正>市场经济走过的十几年,也是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不断走向成熟的十几年。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的这次政府宏观调控,明显地抬高了两道门槛:耕地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金融实行紧缩政策。正如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年初指出的那样,此次宏观调控是点刹,不是一刀切,而且要适时、适度、有效。言下之意,这次宏观调控针对的不是总量问题,而是结构问题。于是,钢铁、电力、房地产、汽车等"过热"行业首当其冲。价格,作为经济运行的风向标,是如何诠释此次政府"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的手"之间的双重博弈的?  相似文献   

19.
闫平 《市场周刊》2005,(43):26-26
十月国内涂镀价格一落千丈,市场几乎所有产品都没有逃脱此轮的价格下滑。随着宏观调控的加强,GDP增幅正在下降,钢铁下游产业增长速度放慢,加速度为负,钢铁业此次调整不会是短时间的回落。可以预计到涂镀市场短期内仍将处于低谷区域。  相似文献   

20.
一、加强价格宏观调控,保持了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甘肃省物价局加强对市场价格形势的分析判断和价格监管的力度,健全了甘肃省物价局价格监测报告制度,完善价格监测体系,密切关注价格走势,适时通报各地价格运行情况,及时向政府和上级部门提出调控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