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一一事件以及布什政府在中东地区开展的一系列公共外交活动引发了欧美学者对公共外交缺位及其复位后能否奏效的深层动因的考察,并由此带动了学术界对全球化时代新公共外交的研究热潮。与传统公共外交相比,新公共外交的"新"主要体现在:强调行为主体多元化,并且更多聚焦非政府行为体在公共外交中的作用和职能;关注以Web2.0为代表的社会媒体活跃所引发的海量信息生成及其为公共外交专业工作人员带来的严峻挑战;强调公共外交与国内公共事务相一致原则,淡化传统公共外交信息传递"内外有别"的传统套路;关注对公共外交实施效果的考察,其中,公共外交的目标能否与外交政策和军事行动相一致,公共外交的主管部门在官僚机构中的角色定位成为关乎公共外交成败的核心要素。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势必在全球新公共外交的宏观语境下进行,为此,作者挖掘新公共外交的内涵,透视其发展态势,以期为中国的公共外交实践提供更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实习记者李慧)近年来,公共外交逐渐成为国内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2012年11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主办了"中美公共外交:实践与经验"的学术研讨会,以推进公共外交的研究工作,并为我国对外交流工作献计献策。来自中国外交部、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国家汉办、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等机构的近20位领导和专家围绕"中国公共外交的举措及面临的挑战"、"美国公共外交的实践、经验与问题"以及"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等  相似文献   

3.
书架     
《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战略》作者:檀有志出版:时事出版社定价:56.00元作者藉由考察美国不同时期的对华公共外交实践,揭示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战略如何"相时而动"、怎样"因势而变",也力求为中国公共外交体系的完备构建提供若干鉴戒。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化尤其是中国国家利益全球化过程的展开,宗教问题对中国对外关系和对外战略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宗教领域的公共外交因此也日益成为中国传递自身宗教真实信息,促进与国外民众沟通和对话,塑造国家宗教形象,增进国家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方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宗教公共外交有了较快的发展,出现了诸如"世界佛教论坛"、"国际道教论坛"、"中国基督教圣经事工展"、伊斯兰文化展演等各种宗教对外交流活动以及制度性交流平台,这些都对在国际社会展示中国的宗教政策和实践产生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中国的宗教公共外交起步较晚、底子较薄,而宗教无论作为中国社会还是对外关系的资源都有待充分开发。要实现从宗教资源大国到宗教文化强国的转变,中国还面临漫长的道路。作者指出,目前教(会)、学、政三界构成了中国宗教公共外交的主体,并逐渐形成了宗教界躬行践履、学术界建言献策、政界统筹协调的基本分工格局,而三界的资源整合、通力协作和良性互动将有力推进中国宗教公共外交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区域发展与公共外交是区域经济与国际关系学之间的交叉研究领域。作为区域发展与公共外交之间关系的跨学科研究,本文结合天津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和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研究如何借重公共外交塑就天津市良好的国际形象、提高区域国际竞争力。根据区域发展与公共外交的关系,结合天津市的实际特点和发展需求,粗略拟构出天津市公共外交发展战略的结构框架。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纵览全局,深刻思考人类前途命运、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在保持对外大政方针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的新理念新主张,形成并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7.
<正>6月11日至12日,第四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在重庆举行,我国著名公共外交学者、察哈尔学会秘书长兼高级研究员、《公共外交季刊》编辑部主任柯银斌教授应邀到渝参会,并拨冗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记者:柯教授,随着"公共外交"理念在中国的推广与逐渐普及,"察哈尔学会"这个名称也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知晓,能否请您先向我们就"察哈尔学会"与"公共外交"的关系做一下介绍。  相似文献   

8.
2011年,中国政府首次将公共外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中,公共外交成为中国和平崛起全方位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国际关系中公共外交对于中国和平崛起的独特功能,论述并分析了与时俱进地发展公共外交是实现中国和平崛起,维护国家根本利益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德公共外交能增进德国民众对中国的了解,深化中德对话与合作机制,促使德国公众摒弃对华负面认知,确立对华正面积极的认知,进一步促进中德关系的发展。尽管对德国开展的公共外交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制约了中国对德公共外交的成效。中德双方的认知目前还存在很大不对等性,德国民众对中国认知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中国面临着挑战。为了促进德国民众对中国的了解,大力开展对德公共外交很有必要,我们要加强有针对性地对德公共外交的措施,这样也能满足德国了解中国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柯银斌 《中国报道》2014,(4):100-100
由中国公共外交领军人物赵启正主编的《跨国经营公共外交十讲》是中国第一部企业公共外交的案例研究著作,这部开山之作,提出并讨论了企业公共外交的理论问题,为企业公共外交理论构建勾勒出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11.
李建伟 《魅力中国》2011,(7):357-357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公共外交的作用日益明显,对于增进中国与各国相互理解和信任、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帮助我们塑造自信、务实、负责并值得尊敬的大国形象,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文章从开展公共外交的现实意义出发,提出了通过加强公共外交的一些措施来提升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2.
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好季节,春天是催人奋进的好时光。随着全国两会的胜利闭幕,我国的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顺利实现了新世纪以来的又一次新老交替。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走上了举国上下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奋斗之路。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公共外交研究现阶段存在把公共外交向文化外交方向牵引的趋势,公共外交实践中同样更加偏重文化领域,以至于无法明确区别公共外交与文化外交等其他非传统形式的外交。公共外交最早发轫于美国,对美国公共外交的研究是准确认知公共外交的基础。作者以美国官方资料为文本分析对象,以具体的公共外交实践检验公共外交理念,试图找出公共外交的本质特征。研究发现,公共外交之所以确立并演变为美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于它与其他外交形式不同,有着明显、直接的安全利益导向;以各种手段影响外国公众对美国对外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减少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外部威胁,是美国公共外交的基本内涵。作者由此认为,中国公共外交不应偏离安全利益导向,应把重心放在化解中国崛起的困境上。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发展加快,传统外交已经无法满足国际交往的需要,公共外交逐渐占据重要地位,在外交舞台中发挥重大作用。公共外交凭借“国家对公众”式的外交方式,主要通过文化交流手段开展具体活动。中国文化交流模式多种多样,其中首推孔子学院模式。其发展时间虽短,但取得了一定令人瞩目的成果。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孔子学院遇到了一些挑战与难题,例如内部管理体制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合作办学力度小等。面对困境,找寻有效的解决方案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公共外交理论进行基础阐述,以孔子学院模式为研究中心,重点探索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治理道路,以期摆脱困境,促进我国公共外交的良性运转,最终有力的维护国家利益。孔子学院作为中国公共外交中文化交流的优秀代表,以其独特的存在方式,兼容并蓄,向国际社会发出来自于东方大国的善意与欢迎。  相似文献   

15.
公共外交的政治实质是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的社会基础。因此公共外交不只属于文化和传播学范畴,更属于国际政治学范畴。公共外交是国家运用特殊权力手段,服务于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外交行为。作者分析了公共外交运用权力的方式,指出公共外交发挥其社会接触功能、适应相互依赖的新安全环境、丰富国家开展传统安全竞争的手段、巩固重要安全关系、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维护国内政治安全等方面的政策功能,阐释了公共外交在国家海外利益扩展和保护、应对全球化导致的利益和文化摩擦、推动全球治理等方面的特殊作用。从公共外交的政治基理出发,中国外交应当从多个方面推动外交的整体转型,其中包括对外国社会的有效接触、外交工作的价值观支撑、外交政策的政治传播分析和话语权掌控、外交博弈中的对内社会动员等,加快提升大国关系、周边外交、国际经济合作等重大问题上的公共外交水平。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典型的国际公共产品,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基本特征,同时,从设计理念到操作框架、从愿景到行动,都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理论上,"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全球治理理论的多重创新,丰富和发展了国际合作理论和全球价值链理论,"丝路精神"是对新中国外交核心价值理念的继承创新,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更是对全球治理理论的重要贡献。实践上,"一带一路"倡议兼具区域合作、国际协议等特点,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实践和国际合作的新模式,具有发展、和平、文化、合作等方面的典范价值,为新时期国际关系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三年有成。"一带一路"建设正处于量变到质变、小成至大成的关键时期,下一步要积极推进两大主轴建设,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体系进一步对接,创新"一带一路"理论体系,打造"一带一路"安全系统工程。"大事小以仁,小事大以智",中国应在大国外交框架下,稳妥处理与沿线国家的竞合关系,深入推进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中国英语,是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英语的国际化和本土化产生了中国英语,日益重要的公共外交推进了中国英语的发展。从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分析适应公共外交时代需要的三种中国英语的类型及翻译要求,并展望中国英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髙瞻远瞩,纵览全局,深刻思考人类前途命运、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在保持对外大政方针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的新理念新主张,形成并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的发展使内政和外交的互动更加广泛和深入,对外政策成为国内政治的一部分,国内政治成为影响对外政策的重要因素。中国外交决策者在处理对外关系时,强调统筹内外两个大局。作者探讨了中国普通公众、经济行为体、军贸公司、知识界等四个因素对中国对外政策的影响和外交决策部门的应对策略。国内社会因素参与对外关系为中国政府提供了有效的外交工具,但社会因素自身的特点也掣肘中国对外政策,具有"双刃剑"和"设置议程"的功能。外交决策部门在统筹内外大局方面,或是"双层博弈",或强调对外关系的国内管理和协调。全球化背景下社会的变迁增加了中国对外政策的复杂性,改变了外交部门的传统职能,赋予中国对外关系与大多数国家更多类似的特点。这种状况需要将对外政策分析理论建设与中国对外政策研究结合起来,为中国对外政策研究提供思路,为理论建设贡献中国经验;在实践上要求政府管理对外关系时超越传统主权观念,重视外国社会力量,积极开展公共外交。  相似文献   

20.
习总书记指出"中国梦"的实现途径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是包括西藏各族人民在内的中华民族的共同梦想。谱写好"中国梦"的"西藏篇",我们必须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汇聚西藏各族人民力量。我们一定要坚定对"西藏版""中国梦"实现途径的自信,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而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