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霍燕 《北方经济》2016,(6):42-44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完善制度、改进工作,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十八届五中全会也明确指出,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根据公共服务相关理论,养老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有其特定的内涵。本文所指的养老服务是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务,从而满足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本需求。  相似文献   

2.
“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辅”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多元化养老目标,为实现“老有所养”且“老有所医”,探索养老资源与医疗资源整合融通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对应对老龄化社会需要是十分必要的.“医养结合”养老不仅仅在于为失能或半失能老人提供医疗服务,更重要的是要开展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和康复训练指导,延长老人生活自理期,降低失能概率,提高生活质量,争取健康老龄化.文章阐述“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内涵、经验及现实困难,以厦门某养老社会服务中心个案为例,分析社工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发挥的服务提供者、关系联络人、资源链接者角色作用.  相似文献   

3.
面对愈演愈烈的人口老龄化国情,老年群体对养老文化服务的需求将变得越来越强烈,发展老龄文化产业是应对老龄化挑战的战略选择。在建立健全与国情相适应的“老有所依”体系的基础上,满足国民的精神需求,使“老有所乐”逐渐成为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文化服务的新课题,实现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供给与养老文化服务需求的对接,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当前中国亟待解决的重课题。随着社区建设及社区服务的日益完善和发展,城市社区成为养老服务提供的重载体。北京人口老龄化出现较早,在社区养老服务方面有了一定的实践探索,但同时仍存在问题。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托、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和谐老年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完善社区养老服务提出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5.
《广西经济》2011,(12):46-48
按照步入老龄化城市国际标准,南宁市旱已于1999年列入了老龄化城市行列,并呈现老龄化快速发展趋势。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南宁市60岁以上人口为85.68万人,占12.86%,今后还将继续快速增长。如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让老年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化。  相似文献   

6.
数字宁波     
<正>500个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2016年12月中旬,宁波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了《宁波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安、老有所乐。"十三五"期间,全市将建成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站500个以上、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0个以上。  相似文献   

7.
无论从世界层面,还是从我国的角度,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内蒙古兴安盟也概莫能外.如何构建全盟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服务,解决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当前摆在各级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体现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依据近年外出学习考察及到基层调查、座谈等掌握的情况,就如何构建全盟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包容性发展的内涵强调以人为本,其核心价值契合了宜居城市建设理念。宜居,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理念和基础条件,包容性是宜居城市的重要指标之一。人口老龄化对宜居城市建设提出新要求,要实现老有所居、老有所乐、老有所求、老有所养等价值,有必要探讨城市老龄者公共服务的跟进、老年人居住政策以及环境的协调发展。宏观层面加强老龄者宜居的城市大环境建设,实现老年人生活便利化、公共安全保障、居住保障;中观层面重视社区建设,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功能;微观层面进行老龄者居室无障碍化建设。同时,需要政府转变城市管理观念,在城市系统建设及微观领域应对老龄问题加强政策指导和调控,加强城市为老服务信息化建设,不断充实城市养老助老服务人才保障,并调动家庭和社会力量承担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9.
王莉 《黑河学刊》2023,(4):107-113
针对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的情况,从国家提出“开展互联网+行动、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的有关要求出发,以徐州市为例,从“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和老有所乐”三个维度提出“互联网+养老型小区”服务的发展建议和路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已基本确立了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近年来,居家养老中心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各地。然而,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理念和服务技巧,居家养老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为老服务的功能。结合南京市鼓楼区大方巷居家养老中心的实践,探索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的路径,旨在提高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更好地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  相似文献   

11.
养老院作为我国社会养老的一种形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这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以全心全意为老人服务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欢乐和谐养老院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12.
王媛媛 《黑河学刊》2012,(9):180-181
就我国未富先老的情况而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我国养老服务的一种必然选择。从目前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看,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会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希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在我国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60’银发工程”的基本内涵和现实意义 (一)“‘60’银发工程”的基本内涵 “‘60’银发工程”是推动“银发事业”的一个系统工程,是在政府指导下,全社会共同参与,以社区为主要载体,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服务对象,针对其养老、医疗、消费、维权等方面所采取的系列措施的总称,以期在老有所养的基础上最终实现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主要涉及到四个层面的问题:第一,保障,以政府为主体,构建以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体系,以及出台有助于银发事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苏州吴中区"居家福"养老服务中心为例,介绍了其基本情况,分析了服务成效和运行中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了对策建议。要基于需求导向,引入养老服务需求评估,科学厘定受益对象;进一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为老服务,强化家庭和个人的养老保障责任;加大居家养老服务政策的宣传力度,落实养老服务政策;加强为老服务队伍建设,提升其专业化服务水平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打造全国养老服务示范性城市、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必然举措,但全市城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着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不平衡,多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与方式相对单一,服务的受益面窄,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等问题.市政府应从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和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新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和服务模式、建立和完善具有长效服务机制的老服务志愿者制度等方面推进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6.
当今广大农村地区已成为我国应对养老问题的重点与难点区域。面对农村深层老龄化的严峻态势和养老服务不足的现实短板,互助养老成为解决农村养老难题的新出路。从社会关系的角度出发,以遵循互惠原则的社会交往为逻辑起点,聚焦乡土特色的地缘基础和“熟人社会”支持网络,分析农村互助养老得以接续的内生动力,基于延迟性互惠蓄力不足、乡土社会整体性变迁、正式支持责任缺失等问题,立足积极老龄化战略,把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历史机遇,提出协同政府、市场、社会等三方力量,凝聚农村养老服务合力,努力推进农村互助养老高质量发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7.
2011年青岛两会,如何实现社会养老、民生等问题再次成为会上审议的热题。在与会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当中,可以看到不少是和养老有关的,有的提出加快发展社会养老体系建设,有的建议统一养老金标准,有的呼吁建立专门机构解决空巢老人问题。代表委员们如此关注"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因为已经来到眼前的严峻现实,中国现在已经成为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惟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当我们还处在发展中、还没有富裕起来的时候,就要面临着和其他发达国家同样的老龄化问题,人口结构未富先老问题是中国目前面临的最重要挑战。结合国外经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养老体系建设已然迫在眉睫,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万千百姓的期待。  相似文献   

18.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是政府应对养老难题所采取的新举措。养老服务的质量不仅取决于合同的质量,还取决于政府官员管理合同的能力。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核心就是要处理好购买服务合同问题。合同制治理理论将公共合同管理分为整理、运作和分离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面对的具体问题不同、治理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为公众做好购买养老服务交易,政府需要优化购买服务合同的治理。  相似文献   

19.
人口老龄化:影响、特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日趋紧迫的人口老龄化形势,我们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更加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应对之策。要尽快完善城镇养老保障体系,健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解决好农民工的养老问题,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主导作用,加大老年人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力度,发挥中医药在养老和医疗服务中的作用,积极发展为老服务产业,有区别、分步骤地提高退休年龄,尽快研究有利于减缓老龄化问题的生育调整政策。  相似文献   

20.
2011年青岛两会,如何实现社会养老、民生等问题再次成为会上审议的热题。在与会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当中,可以看到不少是和养老有关的,有的提出加快发展社会养老体系建设,有的建议统一养老金标准,有的呼吁建立专门机构解决空巢老人问题。代表委员们如此关注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因为已经来到眼前的严峻现实,中国现在已经成为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惟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当我们还处在发展中、还没有富裕起来的时候,就要面临着和其他发达国家同样的老龄化问题,人口结构未富先老问题是中国目前面临的最重要挑战。结合国外经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养老体系建设已然迫在眉睫,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万千百姓的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