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王一凡  刘隐 《商》2013,(22):288-289
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起点和基础,不仅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而且关系到贫困问题和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代表着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最大量的人口,不发达的现状和经济困境也往往伴随着这些国家和人民,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解决其在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国内外现实意义。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均处于转型期,农业发展也不例外,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在分析转型期中国农业发展的新特点和在经济发展中所起作用的基础上,结合其所面临的挑战,讨论如何采取措施推动转型期中国农业的发展,以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色列地处西亚半干旱沙漠地带,却建成了世界最发达的农业灌溉和生产系统,不仅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粮食的自给,并且对外大量出口粮食和其他农产品。我国的农业发展也面临着水资源贫乏且地区分布不均的困境,对以色列农业发展进行研究,有助于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农业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仍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初级和中级阶段,农业基础薄弱。推进农业品牌化,是我国加入WTO后农业应对入世挑战、增强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重要途径,也是振兴农业和农村经济最具活力的生长点;是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贯彻落实2006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转变政府工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方面我国农业在新形势下实现在更高层次上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马驰  胡应得  梅成效 《商业研究》2005,(20):200-203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实现农业企业化经营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农业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为促进农业企业化经营在农村进一步发展,必须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十一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和改革面临着新的机遇,特别是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崛起、加强泛珠合作等发展战略,对我省的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按照全面小康的需要和目标,我省制定了“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思路,提出逐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轨、农民向  相似文献   

6.
周兴 《消费导刊》2012,(8):150-150
在农业技术的应用和让内在生产力向外在生产力转变中,农业技术的推广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农业高校则有着他自有的制度、队伍的建设以及模式的发展这三个方向的长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根本问题就是农业、农村和农民。当下,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其中存在着的矛盾就是多产量和多数量向高质量和高效益的转变。农业的发展在我国加入WTO后有了更多的机会,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因此,我国农业发展的现阶段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加大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的力度,满足农村的经济发展对科学技术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仍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初级和中级阶段,农业基础薄弱。推进农业品牌化,是我国加入WTO后农业应对入世挑战、增强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重要途径,也是振兴农业和农村经济最具活力的生长点;是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贯彻落实2006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转变政府工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方面我国农业在新形势下实现在更高层次上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朱焕芝 《消费导刊》2012,(7):40-40,42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低碳城市和低碳工业,却很少有人关注低碳农业。其实,我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业是我国最基础的社会产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低碳农业作为绿色经济在农村发展中的实现形式和有机组成部分,是改善农村环境、保护自然生态、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需要,更是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面对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我国农业实现转型升级,发展低碳农业迫在眉睫。低碳农业大有可为,发展低碳农业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面临着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小、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诸多障碍。因此,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在加大对农业和农村财政支持力度的同时,采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培养农产品生产体系、着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发挥工业化和城镇化有效支持带动作用等战略措施,切实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郭俊理 《商场现代化》2006,(24):233-234
农业增长是经济持续增长和经济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农业和农村发展不仅是中国社会全面发展的主题之一,也已成为中国全面融入全球化不可或缺的内涵。社会发展和农业生产影响因素的变化,使中国农业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系列曾经对我国的农业发展起到过积极促进作用的增长因素和政策措施及其所能产生的效应已开始逐渐消失,基于农业区域差异的农业产业化是近期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突破口和源动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奔小康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1.
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乡村发展的引擎,对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在取得突破性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配套基础设施和制度建设的缺乏、成果转化推广缓慢、农业科技人才不足等问题。因此,本文针对农业科技创新推动乡村振兴所面临的现实困境,通过对农业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进行梳理,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业管理成本和改善农业环境四个方面提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乡村振兴的具体实施路径。其中,以完善农业顶层设计、保障农业基础设施、增加人才储备、加强农业科研投入、搭建农产学研平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主路径,以数字农业发展、智慧农业发展、绿色农业发展为辅路径,全面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着人民生活方式和习惯的快速发展变化,在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农村的经济结构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网络经济已经成为农民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国家也加大了对农业电子商务的投入和支持。农业电子商务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潜在的风险,本文就此探讨了农业电子商务潜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杜鹰 《国际贸易》1998,(11):7-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随着农业日趋市场化、国际化,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立足国内实现自给 人多地少、农业人口众多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是人口大国,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主要人口在农村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为了保障农业生产国家出台政策性方法发展农业。而我省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加快黑龙江省的现代农业是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振兴东北工业基地、实现农民增加收入和全面实现小康生活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国家政策性农业保险对黑龙江农业多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分析政策性农业保险对黑龙江的利与弊,希望结合有利点解决黑龙江发展的问题,加快我省农业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5.
王倩  李丹 《商》2013,(12):256-25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第一产业,发展好农业经济很有必要。然而,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等现象,由于劳动力的流失等因素很可能导致我国农业发展速度放缓。文章对我国农业增长率和城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作一个简单的议论,并通过简单的回归表明,城镇化的发展和农业增长率之间的确存在着负向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徐永智 《北方经贸》2003,(8):115-116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农村工作面临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实现农民增收是当前和今后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通过农业产业化调整 ,促进农民增收 ,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必由之路,可以极大地解放和发展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代表了我国农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但在产业化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如何来保障农民利益,使农民在产业化的经营中真正受益,本文对此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曾伟 《现代商业》2014,(8):92-93
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决不能撇开农村发展、农业稳定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云南农业目前正面临着自然资源匾乏、农业投资不足的严峻形势和挑战。因此,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将成为农业继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有效保障。基于以上宏观背景和现实需求,本文拟对云南省财政农业支出的现状及财政支农管理体制进行分析,并希望借助研究对下一步的财政农业支出提供更科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小城镇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农业产业化又是推动小城镇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从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现状着手,提出了深化改革、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强市场首位意识等是促进小城镇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本着重分析了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状,提出农业存在着不可持续发展的危机,在分析了中国农业的贸易条件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利与弊后,指出在实现中国农村产权制度变革的基础上的一系列改革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