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上海集体经济》2004,(1):48-48
湖北省枣阳市财政征管局吴建华最近提出,在企业改制中对无形资产的漏评,从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值得关注。企业改制容易忽视以下几种无形资产的评估:一、往往对企业名称不予评估;二、企业曾在一定范围内作过广告,其商誉在改制中易被忽视不评;  相似文献   

2.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在不断深入,国企改制的成果不断显现,一些地方为了加快国企改制速度,往往忽视了对改制企业无形资产和隐形资产的清查与审计,导致大量国有资产在改制中流失,使国家蒙受了不应有的损失。遏制无形资产和隐形资产的流失是我们当前国企改制一个决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彭义 《改革与理论》2003,(12):83-86
我国国有企业在进行改制的过程中,产权的清晰及合理配置已成为企业改制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本文就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对产权的合理配置做进一步的探讨。一、压低或忽略对国有资产的作价。据了解,有部分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存在对国有资产价值评估不恰当、过份压价,人为制造存货亏损。有的虽然评估程序合法,但又没有按评估价折成等值的企业股份。有的则对改制前国有企业无形资产的评估予以忽略或干脆不予作价,使国有企业无形资产无端流失。在帐目调整方面随意调整原企业账面盈亏,转嫁改制企业经营危机。隐匿国…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有资产流失呈快速递增态势.主要有以下几种流失渠道决策失误导致流失;在破产中、改制中、中外合资合作中流失;由于经营不善、财政性蚕食造成流失以及无形资产、土地不入账造成流失等.文章针对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提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只有在准确的资产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国有企业产权转让,才能体现公平、公正,才不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过程中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已经成了当前一个热门话题。如何更好地监管企业国有产权,在国有企业改制产权转让过程中运用好价值评估的方法,分析国有企业产权转让的土地问题、无形资产评估问题、评估委托人问题以及评估环节中缺乏监审的问题等评估难点,保证国有资产转让的公允性,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闫姗 《产权导刊》2004,(11):37-38
全球经济化、贸易自由化使得市场的控制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无形资产资源迅速发展,靠无形资产竞争并获取长期利润,已成为企业21世纪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动力源.然而,在我们现有的国企改制中,改制企业往往只重视对企业的有形资产如厂房、设备、原材料等资产的保护,却忽视了无形资产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王庆  任洁 《发展》2008,(1):114-115
“十五”期间,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股份制为主要实现形式,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重点的企业改制工作,在经济社会、企业集团和困难企业转型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与此同时。企业改制中也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究其原因,与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外部管理薄弱有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8.
无形资产流失知多少当前,国有企业在改革中不断探索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新形式,力图通过各种产权交易渠道,增强企业转机增效的实力,活化资产存量,以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然而,与企业产权交易日益活跃、我国国有资产不断滚动发展相伴随的是,无形资产却在不可思议当中出现了严重的流失。据统计,我国目前国有资产总量达3.5万亿元左右;其中2.4万亿元为经营性国有资产,70%集中在企业。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成为国有资产的最大载体。国际资产评估界人士的统计表明,企业的无形资产  相似文献   

9.
《走向世界》2004,(3):26-26
(一)授权经营对国有资产规模大、经营管理水平高、品牌优势突出、辐射带动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企业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暂行办法>通知》要求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充分发挥现有省属投资公司的作用,同时组建几家省级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授权其经营其他省属企业的国有资产。(二)改制1、整体改制。通过转让存量资产、吸收外资和民间资本等,将资产规模较大的企业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将资产规模较小的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合作制企业。2、分块改制。对不宜整体改制的企业,在征得出资人…  相似文献   

10.
林起 《开放潮》2001,(5):36-36
利用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是新形势下增加直接投资,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的重要形式。但在吸引外资参与国企改制与资产重组过程中应该注意几个问题: ──严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做好国有资产评估工作。外资购并或参与国企改造都是看中了我方国有企业的某些优势,如企业的产品及其销售渠道、企业的人才或一批熟练的技术工人、企业所处的地理优势、企业所属的行业及其在行业中的地位,以及企业的无形资产等。因此,在涉及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时,一定要做好评估工作,搞好产权界定,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尤其在涉及企业行政性划拨的…  相似文献   

11.
一、改制企业侵犯国有资产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许多行业都在全面开展企业改制,或改制成有限责任公司,或改制成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等。由于政府部门对国有资产权益保障方面监督体系仍不健全,改制企业严重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主要问题有: 1、企业在改制中用国有资产设立“企业股”或“企业职工集体股”。 2、把减免税金归还贷款的资金划入各股东所共有的公积金、公益金等。 3、在企业改制时,未进行整体财产清查前,就把一家国有企业分割为几部分,单独划出效益最好的某一车间或某一…  相似文献   

12.
当前人们对国企改制报以极大热情的同时,对刹住国有资产流失风的呼声也十分高涨。这充分说明国企改制不仅涉及到经济效率,更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公正与稳定。应该说,改制是一把双刃剑,搞好了,企业出资人到位,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搞活了企业,带动了经济社会发展;搞不好,国有资产大部分流入极少数人手里,严重两极分化,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本文就我市国企改制的迫切性,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各环节,如何认识改制中国有资产的流失,以及加强监管减少流失等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姜冬云 《改革与战略》2013,29(4):101-104
党的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标志着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改制任务基本完成,工作重心开始从改革改制向监督管理转变,因此,对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实施有效监管十分必要。文章从出资人视角研究和探索了对文化企业国有资产多种形式的有效监管方式、方法及体系,为推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现文化企业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健康发展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全国情况看,当前国有企业改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改制的过程不够规范。例如,有些企业改制过程中财务审计不严、资产评估不实,出现了国有资产被低估贱卖的问题;有些企业改制过程的透明度不高,产权没有进场交易,存在暗箱操作的弊端;有些企业的改制行为损害了债权人和职工的合法权益,造成债务悬空;  相似文献   

15.
《开放潮》1998,(9)
(一)国有小型企业股份合作制改制程序 国有小型企业股份合作制改制涉及到国有资产变动问题,因此,在改制程序上,有自己的特点。 1、企业改制意见须征得职代会、出资人同意。企业拟定改制初步方案和章程并提交职代会审议,然后向主管部门提出改制申请。 2、对改制企业进行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企业清产核资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同时应有企业出资人和职工代表参加,资产评估要由国家认可资格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结果要经过出资人的认可并报同级国资部门确认有关国有资产出售、租借、置换的数量和股  相似文献   

16.
《浙江经济》2005,(8):63-64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近日说,在改革改制过程中确实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表现在:转让国有产权没有完全进入市场,难以发现国有产权的市场价格,很难判断国有资产是保值增值还是贬值流失,少数不法分子乘机暗箱操作、收受贿赂、低估贱卖国有资产。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问题突出。一些企业在制订改制方案、选择审计和资产评估中介机构、确定转让价格等重大事项中,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改制需处理好的有关财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改制首先要确定企业真实价值,国有资产账面价值不能代表企业价值,要向改制相关者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提高改制透明度。应以扣除改制成本的企业价值为基础进行股权转让,厘清改制成本可使股权转让定价更清晰。可充分利用“债转股”和“股转债”实现改制企业股权多元化。要通过落实出资人责任推进改制进程,按照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要求,使出资人成为推动企业改制的主体,出资人到位后尽量简化审批程序。  相似文献   

18.
<正> 如何强化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确保国有资产在企业改革过程中以及改制后的保值增值,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十分关心的热点问题。日前,我们就这一课题到武汉等地进行了学习考察。现结合学习考察的情况,对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中强化国有资产监管的问题作一些深入的思考。加大改革力度,切实做到抓大放小,是强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的前提条件武汉和南京同为省会城市,国有企业有许多较为相似的特点:一是拥有的国有资产数额比较大,南京市企业国有资产为  相似文献   

19.
尉然 《天津经济》2011,(3):61-63
国有资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关系国计民生,因此加强国有资产核算、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企业整体资产价值的视角,提出了"国有资产管理"、"核算应注重反映企业整体资产价值为基础、应明确计量、核算企业自创无形资产价值"、"国有资产在持续期间存在资产减值与升值,并不存在折旧"、"国有资产减升值判断标准及依据"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个国有企业资产评估结果的真实性,直接关系到企业改制的公平、合理与否.近些年由于国有资产评估价值失实,导致国有资产问题流失问题十分突出,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让我们首先看一下国有资产评估失实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