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知识失业的成因、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汝军  胡斌 《特区经济》2006,(12):125-127
知识失业是指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劳动者处于不得其用的状态,近年来我国知识失业现象开始出现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研究了我国出现知识失业现象的原因和负面影响,提出了减少知识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知识失业"问题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知识失业”是我国一种新的失业现象 ,它是某些领域对知识劳动的需求不足、供给过多引起的结构性失业。与一般失业情况相比 ,“知识失业”有其特点。“知识失业”的原因既有数量上的矛盾 ,又有结构上的失衡。针对“知识失业”问题 ,文章提出了使供求有效对接等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失业在我国表现非常突出,主要有思想观念型失业、知识技能型失业、区域差别型失业以及体制制度型失业,其形成原因也与大学生思想观念的落后、知识技能的缺乏以及区域结构的差别、体制制度的障碍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知识失业”是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处于不得其用的一种状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知识失业”现象也开始浮现。本文从经济学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对我国的“知识失业”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耿永志 《现代乡镇》2006,(10):18-2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传统的大学毕业生分配制度已经被“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市场型分配制度完全代替。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毕业生寻找工作的难度逐步增大“,知识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最近几年,我国理论界对“知识失业”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探讨,但大都停留在从现象到对策的层面上,笔者试从二元劳动力市场的角度,阐述对“知识失业”问题的理解。当前我国的“知识失业”问题及其实质“知识失业”是指受过较高教育的知识劳动力处于不得其用的状态,是知识资源没有得到有效与合理配置的表现。“知识失…  相似文献   

6.
知识失业是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处于不得其用的状态。近年来我国知识失业现象开始出现并引起广泛关注。文章从知识失业的概念出发,研究了知识失业对社会及个人的负效应;从政府、高校、家庭、个人几个方面入手,提出建立激励与保障相结合的就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王行靳 《改革与战略》2008,24(12):26-28
知识失业的破坏性需要引起社会的重视。知识失业的形成是经济结构、劳动力市场结构以及传统体制性制度共同作用的结果。治理知识失业需要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为知识劳动力就业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8.
"教育深化"和"知识失业"是我国高等教育在现实中遇到的两个问题。一方面部分受教育者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人才资源处于闲置状态;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又需要大量合适人才,出现知识失业与人才资源贫乏共存现象。同时人们为了找到相对理想的工作,开始追逐更高一级的教育,导致人才资源的配置不当和浪费。要降低教育过度深化和知识失业带来的教育资源的浪费,需要政府的宏观政策导向发挥有力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正在浮现一种新类型的失业——知识失业,即高学历的人群面临更高的失业率。这一现象,与经典的人力资本理论所推测的结论正好相反。那么,知识失业现象究竟应如何解释?又如何治理?  相似文献   

10.
知识失业是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处于不得其用的状态。近年来我国知识失业现象开始出现并引起广泛关注。文章从知识失业的概念出发,研究了知识失业对社会及个人的负效应;从政府、高校、家庭、个人几个方面入手,提出建立激励与保障相结合的就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出现了严重的失业问题。本文对我国失业形成的原因做了系统性的分析,并据此指出解决我国失业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就业是民生之本,然而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失业率逐年攀升,日益严峻的失业问题已引起政策当局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有鉴于此,本文在第一代面板单位根检验的基础上,结合最新发展的第二代面板单位根检验方法,对我国是否存在失业回滞效应展开深入研究,进而为我国促进就业的政策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存在着显著的失业回滞效应,这就使得经济周期波动等外部冲击对我国失业产生永久性影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我国失业率逐年攀升、高居不下的局面,现阶段政府实施干预性的宏观调控政策显得十分必要。在此基础上,本文对降低乃至消除失业回滞效应、完善我国治理失业的宏观调控机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宇 《特区经济》2006,(12):301-302
目前,电子商务已变得越来越重要。随之产生的法律问题也日益增多。对于此,我国在去年已经正式施行了《电子签名法》加以应对。从一年多的实践来看,其间仍存有诸多疑义。本文着重对《电子签名法》的缺陷进行考察并提出相应对策,希望对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阐述红豆杉的生物学特性、利用价值和开发前景,对当前明溪红豆杉产业就有关产业前景、资源、人才和存在问题做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红豆杉产业发展的一些途径,包括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技术的进步,解决人工林基地的持续发展,加大政府的扶持等。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mpact of fiscal policies on both the size and educational levels of immigrants in destination countries. We find that whether or not a country’s policies are attracting highly educated immigrants goes beyond the issue of the “welfare state”. Immigrants are making important distinctions between the different benefits provided by a receiving country’s government. Health and education spending are found to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education levels of immigrants while the reverse is true for unemployment and retirement benefits. Welfare programs are found to be insignificant once other government programs/taxes and other factor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These results imply that countries should be less concerned about whether they are a “big government” with regards to attracting immigrants, and more concerned with what types of benefits they offer.  相似文献   

16.
浅析我国知识型失业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元凯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4):74-76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逐年下降,“知识型劳动力过剩”和“知识型失业”现象初步显露,之所以产生知识型失业,是因为教育资源的配置脱离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基础教育投资严重不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我国产业结构水平低下等因素造成。当前,应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重视基础教育与技能教育的发展,使教育资源的结构与空间分布趋于合理化,同时加速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改变不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有效抑制并防止知识型失业。  相似文献   

17.
如何看待当前社会主义中国的失业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向升  严明燕 《特区经济》2008,235(8):125-126
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对此问题的探讨无论从理论还是现实都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有关失业的理论进行了回顾,然后分析社会主义存在失业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实情,探讨了当前中国失业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失业问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8.
胡长静 《特区经济》2012,(3):136-138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制定从最初的1986年《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到趋于完善的《失业保险条例》,从1999年的《失业保险条例》到目前的发展,失业保险制度的制定过程风风雨雨,通过政策制定者"摸着石头过河",对政策的渐进修改,进而形成了现今比较完善的失业保险制度。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失业就业的多样化发展,目前《失业保险条例》作为我国失业保险的主要法律依据,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覆盖面较窄,职工界定不明晰,失业保险金给付期限长、待遇低,失业保险基金收支不平衡,再就业和预防失业功能未能得到重视等问题。通过分析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建议意见,以期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能够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9.
20 0 1年上半年 ,苏州以 46 .81亿美元的合同外资额 ,雄居全国大中城市榜首。那么 ,苏州成为“外资天堂”的秘诀是什么呢 ?本文对此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