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一、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农业发展的基础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指耕地资源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维持并稳步提高其为人类服务的基本能力 ,这种基本能力具体表现出耕地资源在被人类利用过程中所具有的经济和环境产出能力。土地是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的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物质财富 ,正如马克思指出的 :“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耕地资源又是土地资源中最精华的部分 ,仅耕地就能提供人类生命活动 80 %以上的热量和 75 %以上的蛋白质 ,人类 80 %的食物来自耕地。耕地资源作为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其数量和质量是国家…  相似文献   

2.
旱垣地区耕地资源利用的分析与思考赵月红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耕地资源作为农业发展之本,首先,它是农产品的主要来源地,我国人民生命活动所需要的80%以上的植物性食品来自耕地,90%以上的动物性食品由耕地生产的农副产品转...  相似文献   

3.
土地资源利用合理性评价的原则指标体系及其方法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问题的提出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一切生产和一切生存的源泉,。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严重短缺。浙江省1989年末人口密度达413.4人/km~2,人均耕地0.62亩,人口与耕地资源的剪刀差十分明显。这种失衡的人地比率,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强大的限制因子。所以,深度开发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生产力,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社会需求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4.
浅析目前我国粮食生产的困境及出路李川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不仅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也历来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然而,据世界观察研究所的学者预测,缺粮将是21世纪人类的主要威胁。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3%的人口,这...  相似文献   

5.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一切物质生产的首要条件,离开土地就无所谓农业;尤其是作为人们索取绝大多数动植物食品的耕资源,其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与否,直接关系着过去、现在和未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我们在为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人口的奇迹赞叹之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基本国情之一是人口多、耕地少、后备耕资源不足。特别是我国目前处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由于建设规模的扩大、产业结构的  相似文献   

6.
利用国外土地为我国农业发展增添后劲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厉为民在讨论21世纪怎样更好地养活16亿中国人的问题时,许多人只关注如何在中国本土上下更大的功夫,忽视了世界的其他部分———国外79%的人口拥有90%以上的土地资源。如何利用国外的土地和其...  相似文献   

7.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不可再生资源。而耕地是我国最稀缺的资源之一,是人类获得取食物的重要基地,是保障粮食生产能力的的根本,维护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对加强耕地资源的保护,不仅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源。耕地资源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人类消费所需80%以上的热量、75%以上的蛋白质以及部分纤维直接来自耕地。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仅有0.12公顷(折合1.8亩),为世界平均数的1/3,因此,对我国来说,重视耕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显得更为重要。我国从80年代初开始在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真正获得了对土地的经营自主权,调动了千家万户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了耕地的利用率,同时,杂交水稻的问世和普及,极大地提高了耕地利用的科技含量,粮食产量成倍增加,基本解决温饱问…  相似文献   

9.
我国土地整理的分区指导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陈良 《农村经济》2003,(6):12-14
土地资源是宝贵而又有限的自然资源 ,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耕地是土地资源的精华 ,是人类获取基本农产品的基础条件之一 ,也是农村可持续发展根本保证。然而 ,近些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 ,特别是城镇化、工业化的兴起 ,人口数量的增加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 ,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根据1994年全国统计年鉴 ,我国人均耕地为 0 0 8h ,不到世界人均耕地 1/ 3,其中 ,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 0 0 5 3h 警戒线的县 (区 )占 1/ 4 [1] 。①土地整理作为促进土地合理利用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关系的主要手段 ,是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  相似文献   

10.
正土地资源是在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自然综合体。土地本身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是淡水、森林、草地、大部分矿产、能源、生物物种和旅游资源的载体,是除海洋产业和空间科学技术产业外的一切产业的直接资源支撑。在土地总面积中,我国居世界第三位,其中耕地总面积居世界第四位。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仅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所以耕地是我国土地资源中的主要资源,保护耕地是我国土地资源政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地资源前景堪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历史告诫人类:人们对大自然的每次索取、都不可避免地要遭到大自然无情的报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发达、资源的衰竭与环境的恶化接踵而来。1土地资源现状土地是人类生存之本、是一切财富之源。目前全球大约有35%的面积即4500万km2的土地正受到沙漠化的威胁、每年约有5000~7000万hm2耕地被沙化.其中有2100万hm2完全丧失生产能力。我国有71万km2的沙漠、其中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沙漠;有沙漠化土地149万km2.相当于国土面积的16%:西部、西北部正日益受到沙化的威胁.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沙进人退的可怕局面。我国面…  相似文献   

12.
城市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土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是一切资源和环境要素的载体。土地利用水平是资源利用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尺度,对土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和集约化利用,事关牟平区经济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水利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节水——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水张岳当今世界普遍关注水危机问题,其中最突出的矛盾就是干旱缺水。中国是世界上人均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之一,21世纪中国淡水资源短缺将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水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框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期以来,我国土地资源的无偿、无限期、无流动使用,土地使用者为获取其自身的最大经济效益,不惜以过度耗费土地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平衡为代价,使人多地少的中国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严重威胁。因此,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必须走一条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生态持续保护──经济持续增长──社会持续发展的良性发展之路1问题1.1建设占地,耕地锐减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虽然我国政府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列为三大基本国策之一,但耕地锐减却愈演愈烈,土地超负荷运转。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村耕地利用亟待观念创新和科技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以食为天 ,食以地为源。耕地资源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人类消费所需 80 %以上的热量、75 %以上的蛋白质以及部分纤维直接来自耕地。我国人多地少 ,人均耕地仅有 1 8亩 ,为世界平均数的 1/ 3。因此 ,对我国来说 ,重视耕地的合理开发利用 ,显得尤为重要。我国从 80年代初开始 ,在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使农民真正获得了对土地的经营自主权 ,调动了千家万户生产的积极性 ,提高了耕地的利用率。同时 ,杂交水稻的问世和普及 ,极大地提高了耕地利用的科技含量 ,粮食产量成倍增加 ,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的中国农民 ,正朝着小康…  相似文献   

16.
张洋 《农村经济》2000,(10):30-32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物质资源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基础的载体。近一个多世纪以来 ,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 ,人类不断扩展生存空间 ,加大对土地的利用强度 ,人地矛盾加剧。由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水旱灾害频繁 ,土地资源所支持的生态系统面临危机 ,直接危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后代人的生存。如何合理利用土地 ,创造可持续利用的土地资源条件 ,是实现社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一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生存和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初探———兼四川农业实证分析吴月良在国际国内诸多市场因素的渗透下,再按照传统模式发展我国农业,已不适应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要求,在战略上必须坚持合理、有偿、节约利用农业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模式。一、人口、耕地...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人类消费的大部分热量和蛋白质取自土地,其中75%以上的蛋白质和80%的热量来自于耕地提供的粮食。我国是人口众多,耕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与耕地矛盾十分突出,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战后几十年,由于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以及土壤流失、环境恶化和气候反常等原因引起的耕地减少和农业歉收,造成世界性粮食供应短缺,据研究表明,按人均年消费500公斤粮食的标准计算,当中国人口高峰16.6亿到来之时,至少需要20亿亩耕地,并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科技水平。耕地的保护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  相似文献   

19.
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的“生命线”,对人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耕地尤其如此。一个国家人均耕地的多少与好坏,对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目前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耕地少,总体质量差,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我国有限的耕地,是摆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面前的一道难题。面对新世纪,这一问题更显突出。把耕地保护纳  相似文献   

20.
一、合理规划利用 土地资源的重要意义 土地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生物圈内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运动的基地。马克思认为劳动和土地是一切财富的源泉,他在《资本论》中曾经指出:“劳动并不是它们多生产的使用价位的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如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不但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一切经济活动的场所。人类进行一切生产建设都必须占用土地,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也离开不了土地。特别是在农业生产中,土地既是一种不可代替的基本生产资料,同时又是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不难设想,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