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二类油层注聚过程中,压力系统直接影响着注聚效果,只要维持较高的注入压力和保持注入过程中压力稳定,才可以取得较好的驱油效果.二类油层的油层发育特点、175米井距的布井方式,在这种状况下注聚到底适合的压力范围为多少,本文通过平面径向流渗流理论,浅析了二类油层注聚所适合的注入压力范围,希望能为以后的二类油层注聚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宋钰 《中国科技财富》2010,(12):270-270
2007年,在北东块一区先后开展了二类油层聚驱,三元复合驱试验以及聚驱后泡沫复合驱试验三项产能建设工程。地面系统针对开发方式的不同要求,确定聚驱、泡沫复合驱产能建设以剩务能力综合利用为主.三元驱以调整剩余能力为主的优化思路,重点对集输、注入系统布局与工艺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减缓新老系统衔接带来工艺、布局上的矛盾,有效降低产能建设投资和成本,提高了地面系统的负荷率。  相似文献   

3.
目前萨北开发区二类油层聚驱成为萨北油田原油稳产的主要对象,且二类油层地质储量接近萨北开发区总地质储量的二分之一,剩余潜力大。但二类油层井段长,层数多,较一类油层相比,层间矛盾更加突出,严重影响了二类油层整体的开发效果。所以研究探讨二类油层聚驱分层注入技术界限,明确分层注入的井层选取原则及分注时机,保证高中渗透层充分发挥潜力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动用薄差层,使整体的开发效果得到提高。本文简单介绍了分注注入的工艺设计,并在动态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定量的给出了分层注入的选井选层原则及分注时机,在实践中应用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二类油层最终采收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实践证明,受油层非均质性影响,聚驱后吸水剖面出现反转,注入水沿高渗透部位突进,形成低效无效循环.聚驱后取芯井资料及水淹层解释表明,剩余油分布更加零散,但仍有大量的剩余油留在地下,而CT-5增强型体膨颗粒调剖剂具有较好的体膨性能,调剖粒径、强度和膨胀倍数等可调,可有效地调整吸入剖面,改善聚驱后整体开发效果.本文研究了聚驱后颗粒调剖技术的特点及选井选层方法,详细分析了萨北开发区聚驱后颗粒调剖后动态指标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实践证明,聚合物驱油可较大幅度地扩大注入液波及体积,提高采收率。受油层非均质性影响,聚驱后注八水沿高渗透部位突进,形成低效无效循环,吸水剖面出现反转,使后期调整更加困难。CT-5增强型体膨颗粒调剖剂具有较好的体膨性能,调剖粒径、强度和膨胀倍数等可调,可有效地调整吸入剖面,改善聚驱后整体开发效果,提高聚合物驱最终采收率。本文研究了聚驱后颗粒调剖技术的特点及选井选层方法,详细分析了萨北开发区后续水驱阶段颗粒调剖后聚合物驱动态指标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为了有效地发挥聚合物驱的作用,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本文选取大庆油田采油一厂北一区申块已结束注聚区块的典型井组,利用其静态资料数据,分别对聚驱注入速度、聚合物用量、聚合物分子量、注入浓度、纵向变异系数、注聚前初含水和水淹厚度方面影响因素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研究。根据以有资料和数据逐一确定各个因素和提高采收率的关系,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注入速度越大、聚合物用量越大、聚合物分子量越大、注入浓度越大、注聚越早、油层连通关系越好河道砂比例越高、井距越大,提高采收率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7.
萨北开发区北二西西块二类油层于2006年10月份投注聚合物后,驱油效果明显,增油多,综合含水下降幅度大,目前该区块处于含水低值期稳定阶段。但是,随着注聚时间的延长,聚合物注入体积的增加,部分注入井注入压力高、注入量下降,这不到方案设计要求,严重影响了区块的开发效栗。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萨北开发区北二西西块二类油层对9口注入井采取了表面活性剂解堵,措施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注浆井堵塞原因及表活剂解堵的作用机理,并对二类油层开发效果的改善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复合离子深度调剖是改善聚合物驱开发效果的一项有效的技术措施。针对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北三西西块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油层非均质性强,部分注入井注入压力低,井组间含水差异大,为了控制低效无效循环,促进油井均匀受效,选择油层厚度大、注入压力低、平面、层内矛盾突出的17口注入井进行复合离子深度调剖。本文总结了复合离子深度调剖技术的特点,提出了选井选层方法,调剖后注入剖面得到明显改善、采油井取得增油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9.
复合离子深度调剖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离子深度调剖是改善聚合物驱开发效果的一项有效的技术措施.针对萨北开发区北三西西块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油层非均质性强,部分注入井注入压力低,井组间含水差异大,为了控制低效无效循环,促进油井均匀受效,选择油层厚度大、注入压力低、平面、层内矛盾突出的17口注入井进行复合离子深度调剖.本文总结了复合离子深度调剖技术的特点,提出了选井选层方法,注入井剖面得到明显改善、采油井取得增油降水的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王宏宇 《科技转让集锦》2012,(20):108-108,110
本文针对北三西西块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南北区在注聚开发过程中的含水下降幅度、增油幅度和吨聚增油量上的见效差异,运用静态剩余油分布和水淹状况资料,动态上的注入状况、注聚过程中的调剖,深入探讨了造成南北区差异的原因之所在,并在此基础上做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1.
北二西西块二类油层是萨北开发区第一个二类油层聚驱工业化推广开采区块.进入含水回升期后,聚合物溶液向高渗透层注入,低渗透层的动用程度降低,含水开始回升.为了控制含水回升速度,我们采取注入井跟踪调整、细分注入等手段减少聚合物溶液向高渗透层注入,增大聚合物溶液在低渗透油层的波及体积,从而达到控制采出井含水回升、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同时由于区块产能下降很快,且注入能力逐渐变差,采取注入井攻欠增注、采出井提液等手段,改善区块注入状况、提高采出井产能,最终也提高了采出井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12.
大庆油田采油三厂继采油一厂和采油六厂高浓度注聚现场试验后,2009年为了更好控制区块含水上升速度,进一步挖掘注聚末期剩余油,对北二东地区进行规模化高浓度聚驱,进一步探索大庆油田一类油层注聚后期高浓度注聚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北二东东块于2002年底开始注聚,2006年底加密后投产.投产后根据油层发育特点及非均质性,先期注聚效果等因素,实施个性化注采参数调整,不同区域见到了一定效果,但仍暴露出受效不均衡,采油井含水回升快等问题.高浓度注聚后通过注采参数优化,适时跟踪调整,目前高浓度注聚见到了一定的效果,为注聚后期进一步高浓度注聚规律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聚合物驱油技术作为挖潜剩余油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逐渐成为了一项成熟的驱油技术,随着萨北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零散,由于井距过大,井网对砂体的控制程度较低,以及过渡带的特殊性等诸多原因,决定了该地区进行聚合物驱对井网井距有特殊要求。合理的井网井距是聚驱开发的基础和前提,井网井距的确定必须最大程度地适应油层地质特点,提高井网对砂体的控制程度。为使该区域聚合物驱能达到更好的开发效果,利用精细地质研究及数值模拟研究成果,在以提高最终采收率为前提,综合井网对砂体的控制程度、单井注采能力、后期调整的可行性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对比优选。通过对合理注采井距及井网方式的研究,为进一步拓宽特高含水期稳油控水挖潜思路,及改善过渡带地区的开发效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南一西西块三元复合驱即将进入注聚阶段,本文结合南一西西块空白水驱阶段开发实际,对比了南一区西西块空白水驱阶段井网加密前后开采特点,分析了南一区西西块空白水驱阶段发生套损的原因,为油田开发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为今后三元复合驱油提高油层最终采收率莫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石国刚  庄中阳  石国红 《消费导刊》2011,(7):116-116,165
双河油田进过30多年的强采强注,高效开采,地层层间矛盾愈发突出和复杂,实行油套分注技术是目前河南油田解决注聚并层间矛盾突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此技术是改造井口流程,下封隔器封隔油层层段,在井口用调节阀来分别调控油管和套管的注入量,从而实现中低渗透层的有效注入,经双河油田V上现场注聚开发中应用表明:在双河油田中低渗透注聚开发中层间差异较大的注聚井上采用此技术,解决层问矛盾效果最理想。为聚驱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多数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是以提高注水驱油效率为目的的微生物强化水驱技术,其驱油机理至今还不完全清楚;与此同时,微生物的封堵作用被忽视。实验研究和现场试验已经证实微生物的封堵可以降低高渗透区渗透率,使注入水进入低渗透区,最终提扩大波及体积,微生物选择性封堵具有技术上相对简单,仅需微生物在油层局部高浓度分布;可以形成稳定的深度堵塞;低成本;环境友好、无地层伤害;监测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油田经过多年的加密调整和注水开采,大部分已经入高含水和高采出程度阶段,依靠常规方法开采稳产难度越来越大,为了最大限度提高油田采收率,根据南一区葡I组主力油层的陆相沉积,油藏非均质性以及水驱开采后剩余油的分布状况,在南一区西东块2008年进行小弗距布井,于2009年1月开始采用注高浓度聚合物,经过10个月的注聚现场应用研究,我们对南一区西东块注聚井取得良好效果做出真实评价,为油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聚合物驱油技术,保证聚合物驱油现场应用取得好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人工压裂后的增产增注中,矿场上发现,压裂中注入的支撑剂有随着注入液运移的现象,从而造成了人工裂缝的闭合.这不仅使人工压裂的效果不复存在,而且造成了重复投资,延长了工期,影响了油井的生产,影响了经济效益.鉴于以上原因,特制定了以下模拟注入液驱替裂缝中压裂砂的实验,为现场的施工提供选择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石英砂水驱、聚驱,石英砂+碳纤维聚驱在平行水平裂缝中都有砂粒运移,石英砂+碳纤维水驱累积运移量较少.碳纤维的加入,可以有效降低石英砂的运移.含有石英砂裂缝中石英砂的运移量与通过裂缝的注入液的流量有很好的相关性,流量增加,压裂砂累积运移量增加;粘度对出砂量的影响较大,相同排量下,粘度越大,出砂量越多;闭合压力出砂量有影响,闭合压力越大出砂量越少.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ECLIPSE软件聚合物驱油方法研究,选取东过一条带缩小井距聚合物驱油试验区,利用数值模拟优选聚合物浓度、用量、注入速度等注入参数,并对最终优选方案进行指标预测,为改善试验区聚合物驱开发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欢喜岭油田以稠油生产为主,目前油藏开采已经进入蒸汽吞吐开发末期,开发效果差,为了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在对火烧油层适应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采用油藏工程方法预测和描述火驱动态,评估某个油藏进行火驱采油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优化并最终确定火驱矿场试验方案的各种控制参数。最终在欢喜岭油田挑选出适合火烧油藏技术的稠油油藏,进行下步实施计划,扩大实施规模及其它同类油藏实施火烧油层开发提供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