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前我国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何整合各方资源有效地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是当前高校面临的迫切而重大的任务。文章在借鉴国际著名高校成功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阐述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仍不高的问题,文章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一般过程为切入点进行阐述,并提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制约因素与相应的对策,对提高我国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促进转化过程的完善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科技创新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中的地位日益显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元素,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文章围绕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分析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措施,为地方高校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工作效能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校的科技成果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但若不能实现转化,其价值就无法得到体现,也就不能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目前我国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普遍较低,如何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我国高校科技管理工作者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大学科技园利用创业风险投资转化科技成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学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新经济在美国硅谷等地的巨大成功,高校科技与创业风险投资的全面合作居功之伟。然而我国大学科研成果的转化并不十分成功,究其原因,专家普遍认为主要有体制的问题,同时存在没有与创业风险投资有效联姻的问题。创业风险投资可弥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资金缺口,针对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创业风险投资参与度偏低的现状,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创业风险投资参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障碍因素,以江苏为例探讨高校科研成果如何有效利用创业风险投资平台转化为生产力。  相似文献   

6.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梅 《科技和产业》2005,5(3):40-42,46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个市场交易过程,在这个交易过程中涉及高校、企业和教师三方的利益。要完成这种特殊的市场交易,必须从根本利益上激励三方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学术荣誉”激励机制、管理制度激励机制和市场激励机制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是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重要措施,并提出两点对策。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校众多科研成果都被束之高阁,并没有转化为生产力,科技成果转化难、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已成为高校普遍遇到的难题。为此,南京邮电大学勇于尝试探索,构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新平台——南邮校地研究院。文章旨在以南邮校地研究院为例,分析了当前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体制机制构建。  相似文献   

8.
目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在管理机制、激励措施、思想认识、沟通交流等方面都存在着种种问题,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主要是:政府联合企业和高校营造环境,加快高校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中试生产基地;拓宽科技成果转化途径,增加转化资本来源。  相似文献   

9.
李飞  张瑞  段婕 《科学决策》2023,(10):279-288
高校是我国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研究,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本文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分别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主题、关键词、篇名检索2014年至2023年相关文献,从发文数量、作者、关键词等维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热点主要分布在高校、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成果转化、转化、对策、科技创新七个方面,研究热点视角呈现出由宏观到微观、落脚点由侧重理论分析到注重现实解决路径、问题由浅及深的趋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主题广、议题多元,但研究群体的合作度较低,需求侧研究较少,模型化不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未来可以从构建学术研究网络、融合理论和案例研究、强化高校主体地位、强化因素实证研究、供给端与需求端综合研究等方面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高校作为我国创新资源与科技人才的汇集地,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技成果权益分配制度是激励高校成果转化积极性的基础。中央和地方层面对于权益分配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但对于科技成果转化质效的提升未见显著成效。现实中,我国高校科技成果权益分配制度仍存在法规政策的规定难以协调与统一,科技成果权益的配置及收益低效,科技成果赋权与转化机构联动不足等困境。这些问题是制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升的根源所在,但在改革实践与理论研究中皆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美日德三国的权益分配制度及经验为我国提供了有益借鉴。针对以上困境应加强制度的顶层设计及法规政策的体系化、强调权益配置及收益的市场价值及回报率、发挥成果转化机构及专业人员的牵引作用,从而完善我国高校科技成果权益分配制度体系,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整体效率不高,加之不能实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经济发展的有力有效对接,导致科技成果的科技含量较低、市场需求不大、推广价值不高、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不强。其根本原因是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包括科技管理机制、中介服务机制、风险投资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等在内的科学有效的高校多方位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能达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内外系统高效运作的状态,机制缺陷是制约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因素。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着诸多问题,总结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科技投入不均衡,二是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在新时期,应当不断丰富和创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政府、企业与高校应当紧密合作,协同创新,推进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多学科交叉融合,丰富高校科技研发的融资路径,以此来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归结了造成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新工科背景下提高工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有效途径。要以满足产业需求为导向,改革新工科背景下科研评价体制;以拓宽融资渠道为目标,引入多元化资金支持;以搭建高校企业共享平台为手段,规范高校科技成果市场化服务;以切实落地国家、地方政策为助力,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高等院校作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能力创新的源来与高层次创新人才集聚之地,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校科研不断取得进步并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应该看到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依然很低,严重影响了高校科技成果服务社会功能的发挥.通过对制约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改善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和社会价值的过程,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框架和方法论,关乎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和效果。目前,国内外广泛存在基于核心驱动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如技术推动模式、市场拉动模式以及政策引导模式等。通过对不同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优点、缺点研究,对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实践应用分析,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知识管理规范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与此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增强我国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然而,从实践情况来看,当前我国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并没有健全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组织系统,所以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针对知识产权的全过程管理机制不断进行优化。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和分析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标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点问题探索及解决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是国家重要的科研基地,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一直较低。本文在对比高校科学研究和企业技术创新的区别的基础上,重点分析高校可转化科技成果挖掘应该考虑的指标和数据,并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识别,最终提出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科技转化中介机构是联结高校、企业和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对促进科技与经济的互动,加速科技成果市场化、产业化具有重要作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制,对搭建科技成果转化交流沟通平台,促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对提高农业生产力和推动"三农"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指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的建议,为研究完善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利用2003~2010年我国内地28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板数据,运用DEA方法,对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测算和分解,研究发现: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均效率不高,但有所增长,各区域转化效率变化幅度很大且分散较广,人力和政府投入冗余。鉴于此,我国在今后的高校科研发展中,必须有完善科技评价体制,加强高校科技体制建设和管理,才能更好的实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