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本文论述信用衍生品主要类别、积极作用及交易蕴含风险,分析评价了2010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的包含信用衍生品在内的金融衍生品交易监管立法。我国监管层也有推出信用衍生品的计划,并于2010年11月开始市场试点,在此背景下作者对构建我国信用衍生品监管法律制度提出若干建议:加快制定包括信用衍生品在内的统一的金融衍生品交易监管法,为市场发展奠定法律基础;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尽快出台相关立法或司法解释以解决《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有关规定与现行法律冲突的问题;适时修改监管规则以鼓励金融机构更多采用信用衍生品管理风险;逐步引进集中清算方式;改进信用衍生品监管信息披露要求。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用风险已成为银行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中最主要的风险,而信用衍生品的出现引起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实现了信用风险由银行业向其他多种金融机构的转移与分散。但银行在应用信用衍生品转移信用风险的同时也将面临新的问题,本文将为我国银行有效引入和应用信用衍生品提供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危机前后美国金融衍生品监管立法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云峰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5(2):31-35
次贷危机前美国对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基本上不予监管,危机发生后,美国进行了立法改革,消除了监管机构的重叠,对场外交易建立了相应的交易制度和监管标准,加大了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力度.中美金融衍生品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应当吸取美国在危机前后的教训和监管经验,完善我国的金融衍生品监管. 相似文献
4.
2008年金融危机让各国认识到高杠杆金融衍生品的风险以及加强监管的必要性。危机后,欧美地区加强了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在规范市场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对于金融衍生品市场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6.
谢超颖 《金融经济(湖南)》2014,(1):152-154
现代经济理论和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银行信用评级制度是商业银行风险预警的基石.它不仅有利于金融机构提高信息披露标准和增强透明度,优化投资结构,控制风险,而且有利于促进监管部门提高监管效率。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加强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评级监管.促进信用评级业健康发展.对于强化风险为本的金融经营理念,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保护投资者利益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美国金融危机中信用衍生品的风险及作用机制——兼议对我国金融创新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让人们对金融创新产生了一种恐惧心理.最近上海明确提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发展金融创新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本文试图全面介绍信用衍生品的运作原理及潜在风险,在此基础上分析信用衍生品在美国金融危机中的作用机制,为我国推行金融创新,发展信用衍生品市场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金融创新产品主要表现为衍生品,金融衍生品由于其非标准化主要在OTC市场交易.OTC衍生品市场巨大的风险通常认为转移给了那些有能力承担风险的投资者,实际上它是本轮危机风险的传染源.对此,美国监管当局建议对OTC衍生品市场和资产证券化(ABS)进行连贯和协调的监管,以提升市场透明度和市场纪律的作用,并要求所有对OTC衍生品保持交易记录并定期报告. 相似文献
9.
信用衍生品是商业银行转移信用风险的重要风险管理工具,但在信用风险转移过程中易导致商业银行弱化贷款审查监督力度,形成道德风险. 通过构建商业银行与金融监管机构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分析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与商业银行道德风险行为间的博弈均衡状态以及影响该状态的因素,建议监管机构应加大对商业银行道德风险行为的惩罚力度,并视商业银行道德风险行为产生超额收益的大小合理调整其监管频次. 相似文献
10.
11.
Credit risk transfer and financial sector stabilit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 this paper, we study credit risk transfer (CRT) in an economy with endogenous financing (by both banks and non-bank institutions). Ou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incentive of banks to transfer credit risk is aligned with the regulatory objective of improving stability, and so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credit derivative instruments is to be welcomed. Moreover, we find the transfer of credit risk from banks to non-banks to be more beneficial than CRT within the banking sector. Intuitively, this is because it allows for the shedding of aggregate risk which must otherwise remain within the relatively more fragile banking sector. Therefore, regulators should act to maximize the benefits from CRT by encourag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struments favorable to the cross-sectoral transfer of aggregate credit risk (including basket credit derivatives such as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 Finally, we derive the optimal regulatory stance for banks relative to non-bank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e show that a level playing field approach is sub-optimal. Regulatory stances should be set to actively encourage cross-sector CRT, first because of the higher fragility of the banking sector and second to induce banks to incur the costs of CRT which otherwise lead them to undertake an insufficient amount of CRT. 相似文献
12.
信用衍生市场能够促进信用风险的定价、分散和转移,并有助于金融稳定。遗憾的是,此次金融危机的发生,导致各方对信用衍生品产生很多误解。本文试图对此作一澄清,通过分析后危机时代信用衍生市场的新特点和改革路径,找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对发展中国的信用衍生市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国际场内衍生品的发展趋势,提出我国的场内衍生品监管模式应有利于提升衍生品交易所竞争力、鼓励场内衍生品市场创新、控制金融风险、提高监管效率和避免监管冲突与遗漏,从这些标准出发,本文对不同监管模式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场内衍生品监管应选择统一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14.
信用衍生品对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选取美国1981~2008年的数据,研究信用衍生品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影响。通过运用协整回归、格兰杰因果检验及方差分解等实证分析方法的研究表明,信用衍生品的发展弱化了货币政策的效果,增大了货币政策时滞的不确定性。因此,中央银行制订货币政策时应考虑信用衍生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信用衍生产品隐含相关性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信用衍生产品在信用风险管理领域日益流行。其标的资产池的违约相关性结构在信用衍生产品定价、信用组合多元化和信用组合风险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复制信用衍生产品中存在的隐含相关性微笑曲线现象,研究信用衍生产品标的信用的违约相关性结构。结果表明,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能够较好地给出标的信用合约间的违约相关性结构,同时,本文从风险管理角度研究了算法的有效性、计算效率和稳健性,并给出了相应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金融深化背景下我国担保机构的监管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担保机构违规经营情况严重,对此问题的分析应放在金融深化背景下进行。通过分析国内金融深化不足与担保机构违规关系,以及国外担保机构监管经验借鉴,本文认为我国在金融深化不足情况下,对担保机构应该严格监管、积极引导。并根据国内融资性担保和非融资性担保两种担保机构运行现状,从行业自律、市场监管和信息引导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传统的监测指标,建立完善了农村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4家农村法人金融机构连续9个月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为科学客观评价流动性状况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信用衍生品是国际资本市场上最具创新性的金融工具之一。发展信用衍生品市场不仅可以转移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同时也可以缓解金融脱媒问题,防止资本市场快速膨胀、扭曲银行和金融体系。然而,信用衍生品也有其另一面。美国金融危机显示信用衍生品与金融结构具有复杂的联系机制,可能冲击宏观稳定。本文提出,我国应深入剖析美国的信用衍生品市场与金融结构关系,跟踪国际市场的改革和发展方向,探索符合国情的信用衍生品市场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试论我国融资担保监管体系的构建:基于博弈论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我国融资担保监管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监管当局与融资担保机构之间的博弈模型,得出两者的策略组合为(监管,合格)。根据模型结论的政策含义,本文提出对融资担保行业监管的五大原则,即风险为本的监管原则、功能监管原则、统一监管原则、防火墙监管原则以及透明度监管原则,并设计了对融资担保行业进行监管的手段,最后提出加强融资担保监管的法律建设、改革融资担保监管架构、加强融资担保与其他金融部门的监管协调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集合票据、私募债等新的融资模式的出现使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生存空间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将集合债与集合票据、私募债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良好的信用风险控制和成本优势是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生存的保障,而加强信用风险控制与提高融资效率是未来发展的保障。本文据此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提出建议,为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