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薛琨 《河北金融》2016,(2):54-55
抵质押贷款是村镇银行信贷业务的主要类别之一,截至2014年底,邯郸辖区村镇银行合计抵质押贷款余额1.2亿元,占全部贷款的31.97%.虽然抵质押品能起到控制违约风险的作用,但其存在的风险仍不容忽视.2014年底抵质押不良贷款余额327.7万元,占村镇银行不良贷款总额的60.7%;同时,村镇银行抵质押贷款形成不良已近半年时间,一直未进行有效处置,仍需加强对抵质押品的内部评估和变现能力分析.  相似文献   

2.
商业银行抵质押担保隐性风险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贷质量一直是困扰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重大问题,作为控制信贷风险有效手段之一的抵质押担保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商业银行的重视.在近几年新发放的贷款中,我国商业银行不断提高抵押物的处置变现能力,加强对抵质押物的管理,总体风险控制能力不断提高.然而,实践中也发现,当前不少商业银行对在建工程抵押、收费权质押、动产质押等抵质押担保业务隐性风险认识不足,本文主要剖析这三类抵质押担保的风险隐患,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贷款从担保方式上分为信用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合称"抵质押贷款")和保证贷款,人民银行金融统计中规定了多种担保方式同时存在时,"抵质押方式优先"统计的原则。但在现实情况中,一笔贷款同时存在抵质押、保证等多种担保方式,且抵质押物价值低于贷款金额的情况较为普遍,如何准确认定混合担保贷款业务,科学划分贷款担保方式是金融统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笔者从怀化辖内10家市级银行机构抽取205笔对公混合担保贷  相似文献   

4.
在商业银行授信管理的工作中,抵质押品是一种重要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在控制违约风险等方面体现的淋漓尽致。近几年来,各家商业银行对抵质押品的管理力度逐渐加强,信用风险的问责制也被有关监管部门加以推行。从商业银行经营现状来看,抵质押产品缺口扩大、变现困难及抵质押贷款违约损失率和不良率偏高等现象普遍存在。本文通过押品评估与管理现状的描述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应防范风险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随着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房地产抵押贷款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和信用方式越来越被广泛票用。近年以来,农行注重贷款方式结构调整,全行抵、质押贷款占比持续提高,对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房地产是大宗商品,对信贷方银行而言,抵押物风险、欺诈风险、操作风险、抵押物处置风险普遍存在,所以说房地产抵押贷款客观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应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产生原因有,银行和政府、融资平台的信息不对称;官员考核机制、领导任期与贷款期限不对称、借新钱还旧钱;银行对政府过度授信、银行对贷款资金监管不规范;平台公司的经营制度不规范、抵质押不到位。  相似文献   

7.
一、金融支持PPP项目存在的问题(一)银行业金融机构面临较大业务风险PPP项目融资对商业银行传统的融资服务模式带来较大挑战,其通常以项目未来的收益以及项目公司自身的资产作为抵质押品来获得贷款.因此商业银行对项目发起人仅具有有限追偿权,甚至无追索权。而商业银行在PPP项目贷款中不一定能得到与融资平台公司贷款类似的地方政府信用背书,在无追索权和有限追索权的情况下,PPP项目贷款的风险可能大于普通项目贷款。以交通银行乌海分行为例,其支持的PPP项目以甘德尔黄河大桥政府补贴收入作为质押,担保方式仅为质押,项目进行过程中未要求政府提供保底承诺、回购安排以及运用明股实债方式融资。  相似文献   

8.
目前,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住房和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为担保物的"两权一房"抵质押贷款正逐渐兴起,考察其业务发展现状以及揭示其隐藏风险将为农业银行开办此类业务提供重要参考。本文首先考察了"两权一房"抵质押贷款发展现状以及促其发展的原因,然后着重分析了该项业务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和押品管理风险,最后从战略风险、政策风险、业务风险和监管风险的角度为农业银行开办此类贷款提出了风险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9.
抵押和质押是各家银行信贷业务的重要担保手段,抵质押物(统称“押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借款入的违约成本和还款意愿,降低了借款人的违约概率和银行资产损失。抵质押贷款已成为银行信贷业务的主要组成部分,各家银行也越来越倾向选择抵质押作为信贷业务担保手段。但从押品处置的效果看,贷款平均损失比率较高,大部分抵质押物变现回收价值不能有效覆盖其所担保的债权,抵质押物对贷款风险的缓释效果不理想,第二还款来源对债权的保障作用较差,押品管理各环节均不同程度存在违规问题,部分问题潜在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0.
投资文摘     
融资平台风险不容忽视作者: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出处:中国人民银行网站(www.pbc.gov.cn)(6月1日),2010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目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东部地区平台个数较多,中西部地区县级平台占比较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个数与地方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通常地方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则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个数越多;二是平台贷款增速稳步回落,公益性项目贷款平稳收缩,2010年年末多个省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增速回落明显;三是贷款方式以抵、质押为主,5年期以上贷款占比超过50%;四是贷款主要投向公路与市政基础设施,土地储备贷款集  相似文献   

11.
在各地方政府扩大投资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风险日益凸显,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针对现有关于投融资平台的两种错误观点,本文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过程入手分析了投融资平台存在的风险及成因.在此分析的基础上,从政府、银行和投融资平台三个方面指出降低投融资平台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农信社零售信贷产品主要包括:农户信用评定贷款、乡村2+1贷款、个体工商户联户联保贷款、住房消费贷款、个人生产一抵通贷款、个人消费一抵通贷款、城区居民一户多保贷款和个人存单质押贷款等。从控制风险的角度考虑,农信社普遍加大了风险系数较低的零售信贷产品的营销  相似文献   

13.
动产抵(质)押贷款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在对我国动产抵(质)押贷款的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详细分析目前各类动产抵(质)押融资主要产品存在的风险和问题,最后提出推进我国动产抵质押贷款的对策建议:(1)完善担保法律体系;(2)建立统一、高效和可靠的电子担保利益登记系统;(3)商业银行要创新方法,培养专业评估人才,加强风险管理;(4)银行业监管当局要尽快商定动产抵(质)押贷款监管指引。  相似文献   

14.
构建专利权质押贷款的风险防范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专利质押贷款是新型权利质押贷款的主要方式,但实践中尚存在法律风险,专利预期价值难以确定的风险,保证难以落实的风险等.需要通过质押专利细分化,加强专利评估和合规管理等措施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5.
潘萍萍  胡蝶 《金卡工程》2009,13(10):132-132
专利权质押贷款业务的开展,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开辟了一条新路,但此种新型融资方式在现实中受到许多制约.其原因,在于专利权质押贷款中存在着许多风险,,需要采取措施完善专利权质押贷款制度的风险防范设计.  相似文献   

16.
王琦 《河北金融》2013,(4):38-40,43
质押贷款目前被银行机构广泛应用.其中,以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为主的收费权质押贷款居多,其他辅以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和存货质押贷款,以及个人以存单、国债质押的零售贷款.由于目前体制和市场的原因,质押贷款运行中存在一定风险,各银行机构除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外,相关管理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是当前经济金融工作关注的重点,融资平台债务的政策走向事关金融业稳定发展。本文以HB省融资平台贷款债务为例,通过计量经济学分析工具,重点分析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影响因素,并结合分析结论,从政策延续与退出两种情景出发,对未来HB省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风险进行预测,同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发展动产抵质押贷款业务有助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但这项业务的操作风险较高,在业务发展中需要有效控制货权,具体包括:全面澄清动产抵质押物的权属、切实保障动产抵质押物的质量、实时跟踪动产抵质押物的价格、有效控制动产抵质押物的数量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2013年,银监会先后下发《关于商业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3〕6号)、《中国银监会国家林业局关于林权贷款抵押的实施意见》(银监发〔2013〕32号)、《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商业银行股权质押管理的通知》(银监发〔2013〕43号),推动银行业务规范开展新型抵质押贷款业务。为了解辽宁省城商行新型抵质押贷款业务开展情况,笔者近期开展了调查研究。一、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家对知识产权越来越重视,出台多个政策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已经逐步成为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渠道.银行业积极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但依然存在质押登记难、质押评估难、质押处置难、质押风险防范难、办理费用较高、商标专用权关联质押和登记到期自动失效的规定不利于续贷和风控、总行信贷规定制约基层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制约因素,建议我国从知识产权质押登记、交易、评估、风险补偿等方面加强建设,推动基层银行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