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近年来,新都县在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村、社集体经济,健全和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中,坚持把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和农民家庭经营的积极性结合起来,不仅进一步增强了村、社集体经济的实力,而且为提前建成小康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92年,全县村、社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0.6亿元,比1991年增长78.95%;其中村级总收入9.29亿元,增长80.52%;社级总收入1.37亿元,增长58.12%。村、社集体企业达到1285个,拥有固定资产8716万元,实现销售收入9.3亿元,其  相似文献   

2.
《上海农村经济》2014,(1):41-43
<正>近期,我们就昆山市村级经济发展情况,分两个组深入到镇村进行调查研究。2012年全市188个村(社)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0.89亿元,比上年增长23%,村均579万元;村级可支配收入8.19亿元,比上年增长21.83%,村均436万元。2013年预计增长12%左右。从而卓有成效地拓展农村公共保障服务,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3.
(一) 我省农村于1983年普遍建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一重大改革给村级集体经济(指统营层次这一块经济,下同)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村办企业异军突起,1990年实现产值111.7亿元(1980年不变价),利润7.6亿元,分别比1981年增长11.6倍和33.5倍;村集体净收入23.9亿元,比1981年增长3.1倍;村集体固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彭县隆丰镇村社集体的实际,对努力发展村社集体经济提出若干看法和建议: 一、隆丰镇村社集体经济现状分析及其发展集体经济的重大意义彭县隆丰镇共有16个村,128个农业合作社,村社两级集体经济非常薄弱。有工副业项目的村仅有6个,占总村数的37.50%,1990年村办企业在镇村两级企业中完成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等指标的比例分别为6.9%、5.7%、11.1%。有集体生产经营项目的农业合作社仅有13个,占合作社总数的10.2%。全镇农村劳动力为13640人,镇、村、社三级企业共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1488人,其中村社集体企业只容纳劳动力200人,占总劳动力的1.5%。在农村人口纯收入632元的组成中,集体企业收入的绝对数额为64元,只占人平纯收入总额的10.1%。全镇五个轮子企业为736个,其中村社二级只有18个,占企业总数的2.4%。从上述现状可以看到,隆丰镇村社集体经济有五大薄弱点:一是“空壳”村社数量多,与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形成较大的反差,严重地制约了农村深化改革的步伐;二是作为土地发包方的农业合作社,其集体经济生产经营项目太少,更谈不上集体收入有多少,这对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形成较大的障碍,对兴修水利、防虫治病等农业统一服务和兴办福利事业带来很多困难;三是因村社集体企业吸收的劳动力比例太小,广大农业富余劳动力尚无出路,这就使由于人口增加与土地减少造成的矛盾难以得到妥善的解决;四是村社集体经济薄弱,严重影响农村人平收入及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五是企业发展不平衡,形成镇办企业强,村社经济弱;部分村有企业,大多数尚无企业;五个轮子企业多,村社两级比例小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成都市199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48.05亿元,比1983年的26.13亿元增加121.92亿元,增长4.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3年的305.18元增到1991年的739.36元,增长1.4倍.但是作为农村生产经营的另一个层次——村社集体统营经济部份不仅没有与整个农村经济同步发展,而且有每况愈下的趋势,集体积累逐年减少.据1987年全市农村财务清理情况表明:原生产队的积累比1983年减少2.32亿元,减少近60%,部份县区中无积累和货币资金的村社占40%以上,成了户营唯一的单层经营体制.集体经济组织已无力承担管理协调、生产服务、资产积累和资源开发的职能,致使分散经营的农户一些想办  相似文献   

6.
一、北流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这年来 ,北流市坚持“稳定农业 ,巩固乡镇企业 ,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思路 ,彻底改变了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面貌。据1999年统计 ,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7868万元 ,村集体资产总值为117502 8万元 ,比1998年增长17 5% ,其中村集体生产性固定资产达30313 7万元 ;全市有经营收益的村241个 ,占86 1 % ,比1998年增加了6个 ,其中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村居多 ,共142个 ,占有收入的村58 9 % ,而最高的村达到1 13亿元 ,大部分镇消灭了“空壳村”。二、…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淮安市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全市"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强化措施,以实施富民壮村强乡镇战略为突破口,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取得一定成效。一是收入总量不断提升。2015年全市1534个村(居)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8.34亿元、村平54.37万元,其中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5.93亿元、村平38.6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3.27%  相似文献   

8.
成都市辖20个区(市)县,342个乡(镇),4601个村,38353个村民小组(社),到2000年全市年末总人口1013.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67.45万人,乡、村、社三级拥有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271亿元,其中组织类46.8亿元,巨额的农村集体资产决定了切实加强我市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方面怎样管好用活这些资产并使其保值增值,增加农民收入等需要加强财务管理,另一方面农村财务管理一直都是广大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直接关系到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同时农村财务对上涉及所有涉农部门,对下联系千家万户,是党和政府连接农民的纽带,因此我市历来高度重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并作为农经工作的基础常抓不懈,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到2000年12月31日止,全市村社两级资产总额33.16亿元,比1996年末的27.5亿元,增加5.66亿元,增长20.6%,所有者权益25.08亿元,比1996年末的22.88亿元,增加2.2亿元,增长9.6%。农民年末从乡村集体获得的收入128564.1万元,人平197.56元,分别比1996年和物54057万元,人平82.4元,增加74507万元和115.16元,增长137.8%和139.8%。  相似文献   

9.
中共郫县县委从1990年开始在县级机关共抽调417名干部,分3批奔赴农村,发展以扶持贫困村为主的助村帮社,发展村级经济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 1990年前,全县259个行政村企业产值9021万元,有60%的村净收入不到2000元,由于村级经济力量薄弱,严重制约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经过3年助村帮社,各村采取多种办法发展集体经济,到1992年底共新办企业269个,总投资3642万元。村级集体企业产值达到29680万元、经营收入17900万元,税利1258万元,分别比1989年底增长229%、162%、464%,村的净收入349万元,比1990年底增长288%,其中,净收入1~10  相似文献   

10.
泸县1988年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坚持发展集体经济有新的起步。据1990年底统计,村社集体收入已达1134万元(平均1111元),比建立双层经营体制前收入增加81.73%,有收入村、社合作经济组织增加36.26%,有收入的村为710个,占总村数87.88%,有收入的农业社为8503个,占总社数90.5%。集体用于农业开支780万元,占收入的68.78%;现有集体积累272万元。但全县集体经济仍然脆弱,且发展不平衡,不能更好发挥村社应有的职能作用。1990年底统计,集体无收入的村98个,占总村  相似文献   

11.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杨徽建大足县是重庆市远郊农业县,32个乡镇,502个行政村,4450个农业合作社,81万农业人口。1995年,全县村社集体经济总收入27470万元,比1990年增加23406万元,增长5.76倍,其中村级1689...  相似文献   

12.
东莞,广东"四小虎"之一。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由一个往日靠天吃饭的农业县变成一个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经济国际化的新兴工业城市。如今,东莞的经济增长在全省乃至全国居领先地位。特别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迅猛,已成为东莞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1999年,镇、村、组集体总资产达817.5亿元,其中村组集体总资产达453.3亿元,平均每个村拥有资产8168万元;村组两级集体净资产336.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25.8%,净资产超亿元的村有92个,占16.6%;两级集体经济纯收入总额达44.9亿元,平均每个村810万元,纯收入超过千万元的村有126个,占22.7%。1999年与1978年相比,村组集体总资产增长了183倍。  相似文献   

13.
<正>浙江省丽水市土地面积1.73万平方公里,辖有9个县(市、区)、1个经济开发区、173个乡镇(街道)、2729个行政村(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业人口222.46万人。2012年以来,丽水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上级关于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16年底,全市村集体实现总收入7.39亿元(其中,经营性收入2.72亿元),年均增长11.39%;村集体资产总额97.3亿元,年均增长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四川省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的工作中,不少地方都针对农村新的情况和新的变化,开始注意了抓好农村集体经济,特别是作为基础的村一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截至1989年底统计,全省村、社集体经济办的企业已有10万多个,从业人员107.36万人,创造产值62.38亿元,实现利润2.47亿元。一些抓得较快较好的地方,村社集体经济已初具规模并具有一定实力。如巴中、洪雅、蒲江、新津、彭山、苍溪、巴县等县,把开发农业的重点放在集体开发的项目上,运用集体力量,组织农民群众,通过劳动积累,开发荒山、荒坡、荒滩、荒水,在“种、养、加、农、牧、工”上做文章,办好“绿色工厂”,发展集体企业,都已收到一定成效。如洪雅县85%的村,79.9%的社已有集体经营项目,年收入达到1.1亿元,占到全县农业总收入的70%。蒲江县81.2%的村、社已办有集体项目2080个,去年纯收入达到630万元。更可喜的是,各地在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中,还涌现了一批走在前面的先进典型单位。如宜宾县喜捷乡下食堂村,不断发展和壮大集体经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营管理》2014,(5):44+46-44
<正>一、各项收入保持小幅增长,补助收入仍然最快2013年,全国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①3871.9亿元,村均66.0万元,比2012年增长8.6%。从收入来源看,经营性收入1411.8亿元,占总收入比重为36.5%,村均24.0万元,比2012年增长3.6%;发包及上交收入735.7亿元,占总收入比重为19.0%,村均12.5万元,  相似文献   

16.
梧州市效区长洲镇199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为24068万元,其中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为5309万元,平均每村758万元,社(队)级集体经济总收入为263万元,平均每个社(队)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450元,其中从集体得到的收入为160元。长洲镇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是同搞好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分不开的。现将该镇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做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组织开展了经济薄弱村结对帮扶活动,通过四轮结对帮扶(从2005~2016年,每三年为一轮),茅山老区村级经济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增长。2016年,老区44个行政村(居),村集体经济收入1.2亿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200万元以上的9个,占20%;100万元以上的28个,占64%。五个"三"推动茅山老区村级经济持续发展(一)实施"三挂钩"结对。深化区四套班子领导结对联系1个经  相似文献   

18.
农村村社集体经济积累的多少,是衡量村社集体经济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初期,有的村社由于坚持了“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的原则,使集体经济得以保存。但是也有的村社,由于种种原因,随着改革的发展,集体积累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日益减少。据对安县273个村的调查,在落实联产承包责任制时集体经济得以保存的有86个村,占30%左右,到目前为止,集体积累减少的有42个村,占50%。例如:花荄镇龙兴村在实行联产承包的头一年(1981年)村社有企业固定资产38万元,年利润5.4万元,集体积累8.6万元,到1990年止,村社固定资产下降到24.5万元、年利润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四有一责"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全局性工作来抓,积极探索发展增收路径,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扶持,推动了村级集体经济增长。2014年末,全区村级集体总收入3.99亿元,村均86.74万元,增长7.84%;年总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社)达235个。一、创新发展途径,探索壮大集体经济的多元主体1.培育主导产业领头带动。广泛  相似文献   

20.
金山区金山卫镇农建村面积7.5平方公里,人口6521人,村级净资产999.44万元。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发展村级经济为重点,村级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6年累计完成村级总收入374.9万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村可支配收入279万元,比上年增长35.5%;全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72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