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积极参与和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成为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这既顺应世界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在中国已经参加的多层次的,区域、次区域和跨区域的经济合作中,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是中国整个区域经济合作战略中不可获缺的一部分,积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就中国如何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2.
张敏 《商》2014,(1):115-115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结构转化战略的逐步实施,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将会出现重大的转变,并且我们也相信我国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同时也将在区域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然而,世界经济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态势是不断变化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认真分析整体经济发展形式的前提下,更好的调整自身经济发展方向、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从而才能在区域经济合作中获取更大的收益,进而更好的推动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发展。鉴于此,本文在认真参阅大量相关研究成果和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一些浅薄见解,主要对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合作现状展开分析,并对双方合作面临的新形势及未来发展新方向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3.
加强检验检疫合作,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文章以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为例,浅谈加强检验检疫合作的必要性,探索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期望能够产生一定的积极效用。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如果从经济合作的角度观察,已进人"区域经济合作时代".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区域经济合作不仅呈现出不断加强和逐步升温的态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推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区域经济集团通过加强内部联合,为其成员国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有利于发挥各自的经济潜力,缩小相互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商》2015,(11)
在当前发展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区域经济合作来推动贵州省的经济发展就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对贵州省地缘经济关系进行测度,通过测算结果及类型判别结合贵州省现状对贵州省的区域经济合作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数字经济的内涵和本质为基础,建立我国30个省市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2013~2017年我国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状况。研究发现,区域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效率短板;各地区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呈上升式发展,但仍存在较显著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增长速度高于东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相对差距略微缩小、绝对差距依然扩大。根据研究结果,我国应从推动数字经济技术创新、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和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等方面推动区域数字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东南亚各国努力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提升区域经济合作的水平与层次。东南亚是我国的近邻,该区域经济合作水平与层次的提升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及双边关系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国应尽早做些准备。本文简要介绍了东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形成,分析了该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景和影响其发展进程的内外因素,提出了我国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外贸法》阐明了我国参与区域贸易安排的迫切性。积极参与区域贸易安排不仅顺应潮流,同时也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需要。我国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应遵循“积极、稳妥、合理、实效”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刘立力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9):144-145
中国是东亚举足轻重的大国,中国的战略选择将决定着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走向,对未来也有着深刻的影响。以区域经济合作理论为基础,研究中国对推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作用及对我国经济发展所受的影响,指出我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对策及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推动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这一倡议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并在不断推动着沿线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本文将从“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角度,探讨“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并就“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尹云 《商场现代化》2023,(21):98-100
当前,产业结构的组成占比、发展类型和整体价值等都出现了较大转变,对区域经济的向好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反之,区域经济的进步也推动了产业的升级与调整,呈现更加多元且健康的发展模式。产业升级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较强的互动联通关系,一方面,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素质的提升以及产业价值的转换能够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区域经济的发展质量和增长情况也极大地推动产业升级。研究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能够为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为将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经济强国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伴随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边境区经济发展与经济合作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尤其是当认识到这种经济合作对于更大空间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情况下,寻求制约边境区经济发展与经济合作的原因以及解决这些制约因素的途径的研究日益增多.文章分别从边界对边境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合作的影响、一体化条件下边境区经济发展、实现边境区经济发展与经济合作的途径等三个方面对西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评述.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地处我国东北地区,与日本在经济合作上具有多年的历史渊源,日本是吉林省非常重要的经济贸易与投资伙伴。目前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和我国振兴东北战略进一步实施的共同推动下,跨国经济合作是进一步带动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吉林省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与日本的经济交流合作是十分密切的。日本与我国吉林省地理位置临近,已成为吉林省非常重要的经济贸易伙伴,尤其是在我国振兴东北战略的大形势下,吉林省与日本的经济合作已日益频繁,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上升。本文就吉林省和日本经济合作中人才需求的形式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长江上游地区推进经济一体化,既有利于促进全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持续稳定推进,也有利于推动区域内部各省市区之间的合作与发展,增强整个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活力。本文在阐释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一体化基本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政府推动 市场主导"的一体化发展模式,提出了完善区域大市场、优化区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产业的合作发展以及创新区域合作机制等重点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东亚地区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中国、日本和韩国是事关东亚经济发展的三大重要国家。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出台以后,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已经成为了促进东亚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WTO多哈回合谈判的破裂,让以FTA为代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成为了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深化的时代,中日韩FTA已经开始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二十多年来,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对中俄经济战略合作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加强我国与俄罗斯远东合作,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成为当前中国对外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的重要内容。本文提出了将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及深化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农业合作与贸易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状况不能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存在产业结构动态平衡不足、可持续发展受限等突出问题。以区域经济合作为导向,以产业结构平衡为目标,方能理顺区域人力资源关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8.
王婧 《商》2014,(7):187-187
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各具特色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极大的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本文就历代领导集体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进行分析,结合每种区域经济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总结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商》2015,(9):219-221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步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通道之中,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经济规模已经是跃居世界第一,人均GDP超过了6000美元,经济实力相比改革开放之初有了本质的提升。我国过往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宏观政策是非均衡发展,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以及本地区的资源禀赋,在地区经济发展竞争中,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迅猛,而另外一些地区发展则相对滞缓,由此带来了区域经济之间的差距。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之间不平衡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凸显,同时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恶性竞争所带来的危害越是越来越严重,在这种背景之下,协同发展成为了未来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主旋律。本文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于协同理论进行了概述,对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基础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探讨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作用,根据协同理论下区域经济合作的一般原则,探讨了协同理论下区域经济合作策略,以期为我国经济的平衡发展带来有益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从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来看,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潮流。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区域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基本情况,根据温州经济发展的特点,提出了温州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