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在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宏观调控抉择两难的情况下,我们深处着力,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根本之策,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促进经济稳定增长。(3月5日《新民晚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李克强总理分别用"看得见的手"和"看  相似文献   

2.
评述篇     
《西部大开发》2016,(4):132
编者按改革开放以来,招商引资已成为一个区域拉动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先行军",许多地方都把招商引资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然而,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招商引资热潮中,我们需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一些县级政府热衷的"全民招商"和"形象工程"要保持冷静的思考。招商引资过程中出现的误区和问题,一方面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的结果,同时也是政府这只"闲不住的手"推波助澜的  相似文献   

3.
虞洪 《中国西部》2014,(10):51-51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关于政府和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将前者称为"看得见的手",将后者称为"看不见的手"。那么,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就是要使二  相似文献   

4.
李函 《北方经济》2021,(6):65-68
疫情爆发后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和政府相互作用尤为凸显,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基于此,本文梳理了斯密《国富论》中市场与政府的论述,一方面分析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内涵、作用机制,表明市场有其边界;另一方面分析政府在微观层面是"守夜人",但并非局限"守夜人",从而辩证理解二者关系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锐 《沪港经济》2014,(5):17-17
正"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规范发展债券市场。"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资本市场有短短30多字,其中分量最重的应该是"注册制改革"。现有的核准制已实施16年之久,这种制度的最大好处是,监管层可以根据市场灵活调节股票的供给量,就如同注册制下市场能够自主调节股票的发行量一样,所不同的是,前者是"看得见的手"在起作用,后者是"看不见  相似文献   

6.
对于长期接受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训练的人来说,我们有千万个理由和事例来支持有关“市场失败”(Market Failure)的各种各样的论点。实际上,在我们对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负面影响进行无情抨击时,现实生活中屡屡出现“看得见的脚”踩住了“看不见的手”之现象:即行政手段的不当干预影响了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造成社会资源配置上的重大效率损失。为了加深对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生作用的机制之认识,也为了有助于理解政府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介入经济生活的方式和约束,本文打算对西方70年代萌芽、80年代成形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进行批判性的评介,了解一下西方经济学家对现代市场经济的新自由主义逻辑。  相似文献   

7.
楼市对策     
王岐山在政府工作会上指出,要透过房地产市场现状更加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问题。要认真研究北京房地产市场定位,消费结构,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对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进行补充,运用税收、信贷,土地政策和规划等手段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节。[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经济行为研究———政府失灵———政府经济行为的障碍●张文礼(西北师范大学兰州,730070在市场经济中,所谓政府失败或政府缺陷,通俗地说,就是政府原本希望用“看得见的手”来办“看不见的手”办不好的事情,结果却发现“看得见的手”把事...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角色准确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指出实现这一角色定位就要做到“减”、“加”、“放”、“管”四个字,处理好“加”与“减”,“放”与“管”两对关系.即:减少政府直接干预市场这只“手”,加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这只“手”,放手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管好并让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真正有效.  相似文献   

10.
对处于经济转轨期的中国来说,正确定位政府经济职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市场产权的四个组成部分对政府经济职能进行定位,力求使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与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实现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11.
远见     
《浙江经济》2014,(11):5-5
习近平:“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 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车波 《上海改革》1998,(6):18-19,14
政府和市场,“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同时操纵着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应该把这两只手放在同一个方向盘上,让它们共同把持经济发展的方向。然而遗憾的是,这两只手却很少能协调用力,不是“看得见的手”显得太大、太长,就是“看不见的手”泛滥失灵,这次东亚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之一就是:长期以来,东亚各国使惯了“看得见的手”,而让“看不见的手”退居“二线”,“看得见的手”“好心”地扭曲了整个市场,最终导致了这场危机。  相似文献   

13.
语录经典     
《宁波经济》2014,(6):9-9
“‘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一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前不久就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行第十五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指了,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为了发展经济,把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竞相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各种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遍地开花,造成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保护压力剧增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的结果,同时也是政府这只"闲不住的手"推波助澜的结果。政府职责模糊产生乱象招商引资的本质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要解决本  相似文献   

15.
语录经典     
《宁波经济》2008,(2):10-10
"政府宏观调控应避免限价和补贴。"面对日益高涨的物价和不断加大的收入分配差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控措施。限价房、限价药政策陆续出台,资源定价方面政府行政力量的作用也同样很大。"但是政府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的手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密切结合而非较劲。"成思危说。在他看来,目前市场的力量还很小,很多重要的要素价格是行政定价的,没有市场  相似文献   

16.
对经济学的手——看不见的右手(市场)、看得见的左手(政府)、看得见的右手(企业)和看不见的左手(权力及利益集团)的功能及其缺陷的分析表明,要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和谐,各只手必须各司其职,发挥其长处、规避其缺陷,并处理好四只手之间的比例、结构和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17.
正"10年了,我还是买不上房,这是为什么?"和买了房的朋友一起谈到房子时,姜晓明常常会这么问。有这种疑问的可不是他一个人。10年的房价飞涨,既有投资投机因买房而暴发,也有开发商和地方政府赚得盆满钵满,也有很多落寞的人始终买不起房。10年间,被两只手操控着的房价一路高涨,令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即。一只是看得见的手即政府调控,一只是看不见的手即市场。而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创刊10年的《中国经济周刊》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相似文献   

18.
农业在我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要重视农业的发展。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通过"无形的手"对农业经济发展发挥着作用,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当然,这并不是意味着市场就没有缺陷,恰恰相反,市场也会发生失灵等现象。为了促进农业经济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需要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来对农业生产进行干预,充分发挥政府的农业经济职能,促进农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已有的高速经济增长得益于改革了的政府作为,改革政府的作为才能保证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后劲和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增长。政府积极作为就是要把“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充分地利用起来服务于我们的经济发展。政府作为要积极实现从原来具体的经济目标转而为社会整体目标,要由直接致力于经济增长转而为提供社会产品、公共产品,为经济增长提供社会保证和服务,政府作为要确立和贯彻“公平”的原则,同时在政府职能向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职能转换的过程中,要做好衔接和过渡。  相似文献   

20.
李俊 《浙江经济》2009,(7):63-63
“看不见的手”起源于亚当·斯密,基本观点就是由于个人行为的非故意的结果,一种能产生善果的社会秩序出现了。市场能够优化配置资源,无非就是通过这一只“看不见的手”而实现的。亚当·斯密论述的观点就是,个人在经济生活中只考虑自己利益,受“看不见的手”驱使,通过分工和市场的作用,可以达到国家富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