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0 毫秒
1.
土地增值税“清算令”出台后,舆仑的反应几乎和股市一样强烈。 房地产开发商们和他们的经济学家们一齐上阵,他们说,“土地增值税”“清算令”将会推动房价上涨。说“土地增值税”会“加大开发商成本”,成本提高了,羊毛出在羊身上,房价能不上涨吗?  相似文献   

2.
观点     
《证券导刊》2012,(4):11-11
谢国忠:中国楼市泡沫已经破裂 很多专家学者预计,今年上半年房价稳中有降,下半年房价基本平稳,但特立独行的经济学家谢国忠,依然坚持他的观点:中国楼市泡沫已经破裂,今年房地产市场会崩盘,未来三年内房价跌幅可能达到50%!  相似文献   

3.
魏加宁 《新金融》2006,(1):9-10
一、关于宏观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 首先,”宏观经济运行趋于正常”.既是当前大多数经济学家的基本判断,也是大多数企业家的共同判断。有问卷调查显示,目前大多数的企业家和经济学家都认为,当前的”宏观经济运行趋于正常”。而且似乎经济学家比企业家们更乐观一些,认为目前宏观经济运行”正常”的比重,企业家是49.4%.比2004年提高15个百分点:经济学家是69%,比企业家高出2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综合信息     
《中国工会财会》2004,(12):44-45
经济学家对明年经济预期乐观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最近进行的经济学家信心调查显示,八成经济学家认为明年经济增长会超过8%。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对50位有代表性的、研究宏观经济的经济学家的调查显示,经过宏观调控,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的局面得到控制,未来经济走势更加明确。经济学家对经济发展信心增强。三季度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位于乐观区间,70%的经济学家对当前的经济形势表示“满意”,22%认为形势“好”。我国循环经济近期目标提出近日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近期目标是:到2010年,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5.
最近一年半年以来,英国楼市深陷次贷泥潭,今年初公布的英国房地产信心指数创下了15年来新低,房价正以十多年来从未有过的速度下跌。从1997--2005年的8年间,美国房产价格上扬50%,英国房价大涨125%。但是,自2007年8月以来,英国房价已连续20个月出现下跌。经济学家们认为,英国的房地产比美国涨得还要离谱,崩盘的可能性也更大。  相似文献   

6.
“如果房价理论上的下跌幅度不超过首付,我们认为就不会出现很大的金融问题。”近日,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在接受《中国房地产金融》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房地产作为构成系统性风险的一项脆弱环节。但是可以提前防范。  相似文献   

7.
自中国政府2007年6月上旬批准重庆、成都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重庆各种“房地产专刊”就连篇累牍地推出“试验区将刺激重庆房价上涨”、“重庆楼市迎来大涨拐点”等观点,并发布“重庆今年房价再涨10%也正常”等消息,不断向老百姓强化“房价必涨、涨价正常”的概念。6月17~25日9天时间之内,重庆房价上涨7.6%,多的每平方米涨了七八百元,少的每平方米也涨了两三百元人民币。(据新华社消息)  相似文献   

8.
《南方金融》2005,(12):1
在全国其他地区房价增速放缓、部分热点地区房价回落的背景下.近期珠三角房产价格一反缓落之势并以较大幅度一路向上:在广州,10月新建一手住宅均价为5597元/平方米,较年初涨幅达6%。同比增长13.6%,老八区则达到6250元/平方米的高位;在深圳,前三季度住宅均价达66396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2.2%,关内房价平均涨幅更是达到了30%;  相似文献   

9.
一个城市是否适合居住,需要考量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对这个城市的依赖感和归属感,自己到底是不是这个城市的一分子呢?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最新调查显示,71.3%的非本地户口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是当前所在城市的一分子;62.1%的受访者认为,“有户口”是成为本地人的首要条件;如果要离开现在的城市,房价是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公众热切关注的两会话题2009年2月底.中央电视台网站进行了一个“你所关注的两会话题”的调查.调查的6个话题是:1.提高个税起征点;2.向居民发放消费券;3.政府刺激股市:4.央行继续降息;5.促进房价下降:6.其它。到2月27日.调查的结果是:“促进房价下降”位列第一,公众关注度为54.17%,“提高个税起征点”位列第二,公众关注度为16.67%。这表明.老百姓对“提高个税起征点”的关注程度非常之高。  相似文献   

11.
新观点     
《云南金融》2009,(10):18-18
经济学家许小年:目前的复苏是暂时的,是政府的钱“烧”出来的。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我们千万不能染日本病,千万不能在经济发展中期就染上地价过高的病,房价过高是大问题,那将后患无穷。  相似文献   

12.
声音     
《中国信用卡》2010,(1):8-8
“租金下跌,证明我们社会的实质购买力刚性需求不断下降,而房价上涨,基本上就是两笔资金投资拉动的结果。”——著名经济学家 郎咸平  相似文献   

13.
并非戏言的现实 自2009年始,中国内地房价一直在攀升。据中国社科院的一份调查显示,目前北京的收入与房价比已达25年(西方国家收入与房价比一般为6~8年),同时认为有85%的国民已买不起房子。  相似文献   

14.
有调查表明,在用工量最大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工人工资在过去的12年里只上涨了68元。由此,很多关注农民工生活、富于正义感的人们质问“为什么不给农民工涨工资”?有经济学家认为,“不要鼓吹涨工资,否则会令外资流失”,结果招来口诛笔伐。  相似文献   

15.
郑捷 《上海会计》2005,(6):42-43
1999年开始,全国城市房价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房价出现了持续上扬,以涨幅较大的上海房价为例,以不变的样本计算,6年累计涨幅平均超过200%。目前,高房价的合理性是社会各界普遍争论的话题。而笔者以为,房价的高低并不能简单地用“好”和“坏”,或“涨”和“跌”等一二个字眼去评价的,其价格形成的内在机理和走势需要用实证的方法来解释。这里,笔者想探讨一下高房价形成的原因,并希望通过原因的分析有利于对房价的走势做出理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会计师》2008,(5):71-71
美国经济陷入2001年来首次衰退的可能性大幅上升。美国商业经济协会21日公布的对其109个会员的调查结果显示,30%接受调查的经济学家认为今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将出现收缩,而在1月份持这一看法的经济学家比例仅为10%。一般认为,经济连续6个月收缩便是衰退。不少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经济已处在衰退之中,就连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不久前也承认,美国经济可能会陷入衰退。  相似文献   

17.
对近年来担当“主导产业”角色、投资和产量增幅很大的产业来说,短期内一定程度的所谓“产能过剩”将难以避免。记得在2005年底预测2006年经济增长前景时,大多数经济学家倾向于“高位趋稳,稳中趋降”的判断。然而,实际情况是2006年宏观经济依然保持高位,抑或出现过热苗头。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我国储蓄率虽有所下降但仍处于世界高位,但另一方面,“储蓄不足”问题也较为明显。随着贷款购房者增多,居民用于归还自身债务的被动储蓄增多,资金流入房地产部门,使得其他企业部门获得资金的难度加大。基于此,本文利用2018年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开展的江西省居民家庭专项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家庭住房套数和房价预期对居民主动储蓄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家庭住房套数与居民主动储蓄率显著负相关,房贷支出加大压低了主动储蓄率;房价预期与居民主动储蓄率显著正相关,并且房价预期的影响是异质性的。“一正一负”的作用力不仅吸收了居民当期消费,也透支了未来的居民消费。资金过多流入房地产市场,挤占了实体经济发展资源,造成居民“储蓄率高”与“储蓄不足”现象并存。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我国储蓄率虽有所下降但仍处于世界高位,但另一方面,“储蓄不足”问题也较为明显。随着贷款购房者增多,居民用于归还自身债务的被动储蓄增多,资金流入房地产部门,使得其他企业部门获得资金的难度加大。基于此,本文利用2018年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开展的江西省居民家庭专项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家庭住房套数和房价预期对居民主动储蓄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家庭住房套数与居民主动储蓄率显著负相关,房贷支出加大压低了主动储蓄率;房价预期与居民主动储蓄率显著正相关,并且房价预期的影响是异质性的。“一正一负”的作用力不仅吸收了居民当期消费,也透支了未来的居民消费。资金过多流入房地产市场,挤占了实体经济发展资源,造成居民“储蓄率高”与“储蓄不足”现象并存。  相似文献   

20.
对“住房痛苦指数”的三点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住房痛苦指数是对房价收入比的一定发展,住房痛苦指数高并不是对任何人都痛苦,如何破解房价高涨又“需求旺盛”之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