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融发展是决定东道国吸收FDI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文章梳理了FDI通过金融市场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和要素积累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并以金融发展为门槛变量构建门槛回归模型,既实证考察了FDI对人均实际GDP增长率影响的门槛效应,也检验了FDI通过全要素生产率、国内投资和人力资本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随着金融发展程度的提高,FDI对人均实际GDP的拉动作用会逐渐增加;在金融发展程度较低地区,FDI主要通过促进国内投资及增加物质资本积累来实现经济增长;在金融发展程度中等地区,FDI可以通过物质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两种方式来实现经济增长;在金融发展程度较高地区,FDI既可以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经济增长,也可以通过要素积累来实现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基于由WIOD数据库整理所得的1995~2011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文章从整体就业和不同技能劳动力就业两个维度实证分析了离岸服务外包的就业效应。研究发现:总体而言,离岸服务外包具有技能偏向型特征,因为离岸服务外包有助于高技能劳动力就业,而抑制了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离岸服务外包对就业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承接国异质性,由发达国家承接的离岸服务外包对中高技能劳动力就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由发展中家承接的离岸服务外包与其恰好相反;无论从不同技能劳动力就业视角还是从不同承接国视角来看,离岸服务外包对就业的替代效应均显著为负,而效率效应均显著为正。  相似文献   

3.
基于由WIOD数据库整理所得的1995~2011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文章从整体就业和不同技能劳动力就业两个维度实证分析了离岸服务外包的就业效应。研究发现:总体而言,离岸服务外包具有技能偏向型特征,因为离岸服务外包有助于高技能劳动力就业,而抑制了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离岸服务外包对就业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承接国异质性,由发达国家承接的离岸服务外包对中高技能劳动力就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由发展中家承接的离岸服务外包与其恰好相反;无论从不同技能劳动力就业视角还是从不同承接国视角来看,离岸服务外包对就业的替代效应均显著为负,而效率效应均显著为正。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国外劳动力极化的发展背景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就业极化和工资极化的发展趋势进行梳理,并探讨了劳动力极化对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方向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我国就业结构呈现出"N"型"极化升级"趋势,工资结构呈现出两端上升、中间塌陷的"U"型极化特点。从劳动力极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来看,高技能劳动力就业比重增加、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与技能互补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以农民工为主要代表的低技能劳动力支撑了我国低成本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但其难以给经济增长带来持久动力,最终产生阻碍作用。从劳动力极化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效应来看,高技能劳动力相对工资上涨导致收入差距扩大,但内生的技能供给增加会反向抑制收入差距扩大;低技能劳动力相对工资上升会缩小收入差距,但由于缺乏持续的工资上升动力,收入差距将又呈现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WTO/OECD-TIVA数据库和WIOD数据库提供的基础数据,深入考察了嵌入亚太价值链对中国各类技能劳动力就业规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嵌入亚太价值链对各技能劳动力就业均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其中,高技能劳动力的促进效应最强,低技能劳动力次之,中技能劳动力最弱;具体从前、后向嵌入度来看,后向嵌入亚太价值链对各技能劳动力就业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前向嵌入亚太价值链仅显著促进了高技能劳动力就业,且无论从显著性水平还是从系数符号与大小来看,后向嵌入亚太价值链的影响效应均大于前向嵌入。需特别说明的是,以上结论因行业技术水平与价值链合作经济体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的影响机制检验表明,总产出规模扩大和劳动生产效率提升是嵌入亚太价值链影响各技能劳动力就业规模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6.
公共服务通过促进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促进技术行业发展以及影响劳动力结构等途径影响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进而显著影响技能溢价。本文使用2004—2018年30个省市的数据,通过构建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公共服务与技能溢价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劳动力结构在公共服务与技能溢价之间存在中介效应,公共服务对技能溢价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进一步以劳动力结构为门槛变量进行门槛回归,发现公共服务对于技能溢价的影响存在拐点,且在拐点两侧存在显著异质性影响。东部地区公共服务在门槛值两侧对技能溢价都具有抑制作用,而且随着劳动力结构的上升这种抑制效应不断增强;中、西部地区公共服务在门槛值两侧分别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现象,低于门槛值时公共服务对技能溢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高于门槛值时公共服务对技能溢价则具有较为显著的负向影响效应。当前中、西部地区公共服务水平较低仍未达到门槛值,因而中、西部地区需要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通过培养和吸引高技能人才,提高技能劳动力在全体劳动力中占比,最终达到缩小技能工资差异,提高劳动者的消费能力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运用了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对中国各省市的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然后在控制市场化程度、人力资本的情况下,检验了服务业FDI和制造业FDI对各省市技术效率的长短期效应,并分析了其区域间差异。本文发现:(1)在短期,服务业FDI会促进我国各省市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而制造业FDI则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从长期看,制造业FDI会产生明显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而服务业FDI则会抑制我国技术效率的提高。(2)两类FDI影响技术效率的长短期效应在不同地区和全国的情况并无差异,不过,东部地区的外资对技术效率的短期效应和长期累积效应都要比中西部地区明显一些。(3)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可以显著提高各省市技术效率。对外开放程度、金融市场化程度以及劳动力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也会对各省市的技术效率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2000~2011年中国247个城市FDI、污染排放及控制变量的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了FDI对我国污染排放影响是否存在门槛效应。结果显示:FDI对环境的影响存在人力资本与人均收入的"门槛效应",并且对应于不同的门槛变量FDI对环境的影响有所差异。当以工业废水为被解释变量,以人力资本为门槛变量时,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外商直接投资对工业废水排放的制约性日趋减弱。而以工业废水为被解释变量,以人均收入为门槛变量时,伴随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外商直接投资对工业废水排放更具制约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我国2005-2018年商贸流通业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以商贸流通业外资进入水平为门限变量的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对外资进入影响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就业进行了门槛效应分析.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表明,外资进入对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就业具有倒"U形"的非线性影响:当商贸流通业外资进入水平较低时,外资进入会带来就业拉动效应;当商贸流通业外资进入水平较高时,外资进入会带来就业挤出效应;当商贸流通业外资进入水平居中时,外资进入对就业不存在显著的影响.根据本文结论,各地政府要因地制宜引入外资发展商贸流通业,积极推动本土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发展,不断增强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中国经济普查数据研究对外贸易和FDI等全球化因素对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出口贸易的扩张并未提高中国的高技能工人就业比例,该结论与H-O模型一致;FDI与高技能工人就业比例显著正相关,验证了Feenstra-Hanson外包理论中有关资本流入影响就业结构的基本判断。进口贸易对国内就业结构的负作用主要表现为中间品进口对高技能劳动力的替代效应,而出口贸易对就业结构的不利影响则主要发生在劳动密集型行业。此外,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外资企业及沿海地区的FDI强化了出口贸易对国内就业结构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1.
张颖  辛爱洪 《科技和产业》2024,24(4):101-108
选取201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K-Means聚类分析法对我国数字经济和高质量就业水平进行测度评价,通过面板模型、分维度回归、门槛效应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对劳动力高质量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和高质量就业水平二者均在时间趋势上呈增长趋势,空间特征上均表现为东部高、中西部低;数字经济有助于促进劳动力高质量就业;信息化发展、数字交易发展、数字金融普惠发展能显著促进劳动力高质量就业,互联网发展对高质量就业的影响不显著;数字经济对劳动力高质量就业的促进作用呈“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不同地区的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就业的影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劳动力跨地区流动过程中,地方政府针对不同技能的劳动力制定了差异化的就业政策,不少地区基于缓解公共服务供需矛盾等方面的考虑,对低技能劳动力采取了排斥的态度。本文在量化空间一般均衡模型框架下刻画了高、低技能劳动力差异化的流动特征,使用2005年、2015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微观数据,定量分析了“低技能排斥”下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及产出效应。研究发现,第一,与高技能劳动力相比,低技能劳动力流动所面临的阻碍更大,使得低技能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成本高于高技能劳动力。第二,“低技能排斥”下的劳动力跨地区流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低技能劳动力之间的技能互补,造成GDP损失。第三,全面破除“低技能排斥”,充分发挥高、低技能劳动力之间的技能互补性,将显著缩小地区之间劳动力的收入差距。因此,打破劳动力跨地区流动中的技能歧视,引导高、低技能劳动力畅通有序流动,优化劳动力配置效率的同时还有助于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中国31个省2003-2007年的数据采用Hansen的门槛回归技术分析了技术差距对FDI溢出效应的影响,并得出结论,技术差距对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存在门槛效应,当技术差距小于一定值的时候,会促进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当技术差距大于一定值的时候则不会促进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我国一些省份已经跨过了这个门槛值,而一些并没有跨过,当地政府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采取措施减少自身的技术差距,促进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发展本地经济。  相似文献   

14.
理论机制分析认为,贸易开放会通过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及环境管制强度等渠道对我国的环境污染产生影响。鉴于此,文章基于全国30个地区1997~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数据门槛回归模型,对贸易开放影响我国人均碳排放的门槛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我国贸易开放显著存在人均收入、人力资本及环境管制强度的门槛效应。具体影响机制为:高水平的人均收入有利于发挥贸易的碳排放抑制效应;人力资本越高,贸易开放促进碳排放减少的效果也越为明显,故各地应稳步推进人力资本积累;适度的环境管制强度有利于贸易的污染减排效应,管制过低或过高都将使得贸易增加碳排放。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中国31个省2003-2007年的数据采用Hansen的门槛回归技术分析了技术差距对FDI溢出效应的影响,并得出结论,技术差距对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存在门槛效应,当技术差距小于一定值的时候,会促进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当技术差距大于一定值的时候则不会促进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我国一些省份已经跨过了这个门槛值,而一些并没有跨过,当地政府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采取措施减少自身的技术差距,促进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发展本地经济。  相似文献   

16.
熟练劳动力跨国移民对于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投资的激励效应近年来被许多文献所强调,不过这些文献都忽略了这种激励效应对于人力资本结构的影响。本文通过区分人力资本的类型,构建了一个基于技术进步、知识结构和经济增长关系的模型,分析了熟练劳动力跨国移民对于移出国人力资本积累及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显示,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需要不同知识结构的人力资本,跨国移民的经济影响取决于移出国所处的阶段。在技术模仿阶段,跨国移民的激励效应会扭曲移出国人力资本积累的结构,从而延缓经济增长。只有到了技术创新阶段,这种激励效应对人力资本积累的扭曲才会消失。另外,目标国对熟练劳动力的移民"门槛"政策,会加重移出国人力资本积累的扭曲,进一步延缓其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了1992~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FDI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技术溢出存在门槛效应:只有当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水平超过一定的"门槛值"后,FDI才会出现正向的技术溢出。本文的研究同时也显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能促进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本文的结果表明,在继续坚持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也是促进中国技术进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理论机制分析认为,贸易开放会通过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及环境管制强度等渠道对我国的环境污染产生影响。鉴于此,文章基于全国30个地区1997~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数据门槛回归模型,对贸易开放影响我国人均碳排放的门槛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我国贸易开放显著存在人均收入、人力资本及环境管制强度的门槛效应。具体影响机制为:高水平的人均收入有利于发挥贸易的碳排放抑制效应;人力资本越高,贸易开放促进碳排放减少的效果也越为明显,故各地应稳步推进人力资本积累;适度的环境管制强度有利于贸易的污染减排效应,管制过低或过高都将使得贸易增加碳排放。  相似文献   

19.
宋丽萍 《科技和产业》2022,22(7):282-288
基于广东、广西两省(区)35个地级市2003—2017年统计数据,对城市异质性下FDI的环境污染效应及作用机制进行分析。通过基准回归初步判断规模、结构和技术效应对外商的投资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影响。采用门槛回归模型对不同城市发展异质性下FDI的环境污染效应及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高发展城市技术门槛显著,在技术门槛效应下,FDI的增加有利于改善环境污染状况;中发展城市在规模效应下,FDI与环境污染存在“U”型关系;低发展城市结构效应显著,FDI与环境污染存在倒“N”型关系。通过深入分析异质性差异下城市FDI的环境污染效应,协调区域发展规划,对实现地区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文章检验了全球价值链参与对中国劳动力就业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伴随企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的不断加深,劳动力的就业风险也会随之显著增加。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对劳动力就业风险的影响在劳动力的分布上存在差异,即增加了高工资区域企业和高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劳动力面临的就业风险;此外,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增加了大专及以下受教育程度劳动力的就业风险,劳动力的技能越低,其面对的就业风险也将显著增加。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参与主要是通过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对劳动力就业风险产生影响,其中规模效应的影响相对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