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新常态和WSR系统方法论,建立了能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强化了人理因素的重要作用,接着采用DEMATEL法修正各级指标的初始权重,提升了各层次评价指标间的独立性。以上海市为例,运用改进AHP-FCE法实证评价了上海市能源安全状况,结果表明上海市能源安全处于一般水平,特别要重视事理与人理指标水平的提升。研究成果有利于分析能源安全不足,促进能源安全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陶赛伦  孟慧 《经济论坛》2010,(10):173-176
绩效评价是评价设施管理服务水平的重要方式,也是设施管理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WSR方法论的思想,将评价过程划分为物理、事理、人理三个阶段,确定了设施服务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校园设施服务绩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WSR(物理——事理——人理)和管理熵理论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了煤矿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绩效评价的物理——事理——人理关系,构建了基于状态熵、控制熵、行为熵三个维度的安全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概念模型。运用WSR和管理熵集成方法,建立了煤矿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绩效评价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和验证。  相似文献   

4.
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海洋风能产业发展得到重视。基于WSR系统方法论,从物理、事理、人理三个层面选取16个指标构建海洋风能资源开发利用合理度评价指标体系。以11个沿海省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三角模糊数和AHP方法得出各个省市的合理度的综合加权值并进行等级划分。研究表明:(1)我国海洋风能资源开发利用合理度整体偏低,物理层面的开发利用技术和设备最差;(2)重点布局省份优势不显著,山东、广东、浙江的海洋风电开发合理度均处于较差等级,存在布局不合理之处;(3)不同等级的省份存在明显差异,不同省份均存在发展劣势。我国应从物理-事理-人理三个层面提高沿海地区提高海洋风能开发利用合理度,以促进新旧动能转化。  相似文献   

5.
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多维度的复杂系统过程.本文分析了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内涵、主要目标、协调机制和影响因素,旨在为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适当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强调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维度的协调:即都市旅游发展与都市及其区域发展之间的协调;都市旅游产业发展与都市其他产业发展的协调;以及都市旅游产业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6.
建设工程交易模式和交易机制确定了工程交易的规则以及项目参与者的工作范围、权利、责任和义务,从而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成败。本文基于物理-事理-人理(WSR)方法论,建立工程交易模式和交易机制的设计框架。工程物理空间结构构成物理维;人作用于物的工程实施过程是,构成事理维,反应工程的时间结构;工程交易各方协作机制构成人理维,即为工程交易机制。工程的物理维和事理维确定的工程交易对象、工程交易模式的设计包括:业主方的管理方式的设计、工程发包方式的设计和合同类型的选择。工程交易机制的设计包括:招标机制设计、合同设计、担保机制和合同机制设计等。这个统一的框架为工程交易治理机制的设计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定量评价是发现和解决旅游地旅游系统整体运行中复杂问题的一个有效手段.文章构建了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尝试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做了层次总排序,并对青岛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得出,旅游业的发展绝不能以破坏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为代价;考虑社区因素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旅游业应与其他产业形成良好的产业联动;教育先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积极挖掘旅游可持续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8.
设施管理(FM)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涉及工作场所、工作过程和人员等三项关键的组织资源:为从整体上认识这三项设施管理资源间的关系,本文采用WSR方法构建设施管理三维要素模型。从物理W(工作场所)-事理S(工作过程)-人理R(人员)等方面分析设施管理考虑要素,为设施管理人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和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的基础理论之一,近年来被广泛研究和应用。本文在研究生态位概念范式变迁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生态位的概念,分析了当前一些旅游不可持续发展现象,阐述了旅游生态位的原则和规律,提出了错位开发、生态位分离、引进外部生态单元、定向改变生态位、整合基础生态位等生态位策略,希望为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可操作的思维框架。  相似文献   

10.
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旅游地难以回避的巨大挑战,也是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旅游发展涉及相互博弈的旅游者、政府机构、社区居民、投资者以及规划者等多元利益主体。在对旅游研究现状和不足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环境三大系统的内在联系以及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间的相互关系,论述了多元利益主体伙伴关系构建在旅游可持续发展实践和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呼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导向需要从传统的资源环境文化旅游利益客体和单一社区利益主体转向不同背景条件下多元旅游利益主体伙伴关系构建的障碍、机制和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1.
补偿机制与旅游社区和谐发展研究——以龙脊梯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旅游动力系统理论研究有关成果,本文以龙脊梯田为例,分析了和谐旅游社区建设中面临着景观退化、环境生态衰退、社区文化被侵蚀、利益的分配不公平等不和谐问题,从补偿机制角度进行研究,建立了包含补偿机制在内的旅游系统多维循环动力模型,为实现旅游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旅游社区建设提供基础研究,并就龙脊梯田和谐社区构建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都市农业旅游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都市农业旅游是现代都市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其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运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都市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各子系统的因果反馈关系,构建都市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以广州从化市都市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为例进行系统仿真,筛选出适合广州从化市都市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优模式。通过上述研究,更好地为相关决策者提供都市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与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的我国农民旅游市场开发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梁留科  曹新向 《经济地理》2005,25(2):247-251
促进农民旅游需求能力的实现和消费能力的提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分析我国农村居民旅游市场的潜力和特征的基础上,从旅游供给系统、需求系统、信息系统和市场支持系统等方面探讨了开发我国农村居民旅游市场的限制因素,从思想认识、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宣传促销、旅游服务体系的构建等方面研究了农村居民旅游市场的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是影响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农家乐"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一种典型形式,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与冲突成为影响其发展的突出因素,由此可以影响到"农家乐"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采用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方法,以旅游客流和社区居民的博弈分析为重点,分析安吉县报福镇.'农家乐"发展中利益相关者在合作的前提下进行旅游项目选择.提出"农家乐"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从而推动该类型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刘丽梅 《经济论坛》2012,(4):129-130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被作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评判依据,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促进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有必要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加以探究.本文认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包括思想观念、政府部门、参与机制、经济水平、利益冲突、信息渠道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近年来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潘秋玲  李文生 《经济地理》2004,24(3):412-415,422
随着旅游开发的进一步深化和旅游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旅游给目的地带来的社会文化影响日益明显,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使之成为旅游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通过1980年代以来国内有关旅游开发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文献的分析,从研究进展、研究内容、研究学科等几个方面总结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的现状特点,反映了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的进展、学术动态和学术水平。最后指出,中国目前关于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成果有限,尚未形成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它依然是一个有待学者们不断进行探索的领域。  相似文献   

17.
人口学是旅游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无论是旅游经济的宏观发展, 还是影响旅游业态的微观行为特征构成, 都与人口学研究中的人口结构密切相关. 本文从人口因素对旅游业的影响机制、 地区旅游发展的人口学宏观分析以及以生命周期和代际理论为代表的人口微观特征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三个方面展开, 对国外旅游领域中的人口学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与述评,试图清晰勾勒出该领域研究的框架, 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笔者认为, 更具系统性的人口结构与旅游发展研究应从个人/家庭生命周期出发开展个体旅游决策研究、 从代际效应出发开展群体旅游动向研究, 并以此需求侧为依据, 结合供给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对旅游业态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以促进未来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里约+20”全球可持续发展峰会上提出了“绿色经济”的发展思维,“绿色经济”认为必须抛弃狭隘的经济发展思维定势,应兼顾环境、社会和人权因素等的系统发展.旅游业的本质特征正迎合了“绿色经济”的发展内涵,在此背景下,文章基于系统论的认知,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系统进行整体研究,并将其分为人口、资源、环境与旅游4个子系统.依托系统动力学工具,文章分别对4个子系统进行了内在关联和动态协调机制的研究,建立了各子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给出了反映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状态特征的微分方程组.研究成果有利于深入理解复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基本特征,并对未来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仿真研究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9.
张英红 《经济师》2005,(10):139-140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客源市场的开发与营销已成为一个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在分析嘉兴市旅游客源市场规模、空间分布规律和游客行为特征的基础上,对嘉兴旅游客源市场的竞争机制和开发定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嘉兴市旅游业客源市场可持续发展的营销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日益加强的背景下,区域旅游价值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与应用前景.区域旅游是东盟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东盟各成员国的参与呈现出良好的趋势.文章分析了本地区区域旅游战略框架构成体系,包括东盟旅游发展目标、区域旅游发展原则、区域旅游评价体系及修正体系,总结了东盟旅游发展现状,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提出了区域旅游发展策略:包括建立东盟无国界旅游圈;加强本地区旅游品牌建设;加强东盟区域内合作与磋商,建立健全本地区应对各种危机的合作机制;并提出了致力于本地区旅游资源低碳化的开发与利用策略.本文基于旅游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分析,为研究区域跨界旅游合作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