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购物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尤其中学生群体,出现了一些炫耀、求异、攀比等不良购物消费心理及行为。对此,除了学校要加强中学生购物消费习惯的培养,家长和社会也应共同努力,惟其如此,中学生才能够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参与健康合理的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存在着从众、攀比、掩饰、妒忌等心理误区,调适对策主要是教育大学生准确把握爱情,正确对待恋爱,学会积极应对和调试恋爱中的波折,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成熟,建立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3.
研究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当前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影响因素及对策。调查结果表明,在大学生的消费过程中,攀比、虚荣、恋爱是影响他们非理性消费的三大主要因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制订消费计划是应对非理性消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西方的消费主义价值观在我国迅速崛起,并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有注重时尚消费,个性化消费;注重攀比,虚荣消费;注重物质消费,从众心理明显几个特征.他们会给大学生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精神世界匮乏,缺乏创造力等不良影响.要培养大学生合理的消费观念,树立科学自主的消费价值观,对于大学生整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大学生消费心理、行为特点与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培养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提高消费能力的途径:社会积极倡导正确的消费观;学校教育应进行与消费心理、行为有关的消费的道德认知、道德行为教育;家庭应帮助子女摒弃不健康、不合理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大学生应有意识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消费现象的理性分析与教育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主流应该说总体是趋于理性、结构合理的,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盲目消费、攀比消费和为追求个性发展的时尚消费等不和谐情况,应着力通过国情教育、人生观教育、行为教育等有效途径,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统筹兼顾的和谐消费观,这对于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浩淼 《中国西部》2012,(12):50-53
教育已成中国家庭最大投资项目,但不少家长跟风、攀比心理仍然严重。据抽样调查显示,北京市的家庭在孩子教育方面的投资额已经超过了住房上的投资额度,小到请家教、报辅导班、买教辅书、参加英语、学钢琴等能力提高班……大到为孩子选择更好的学校、送孩子出国留学……但不少家庭却从未对此项投资进行过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张园园 《魅力中国》2014,(23):154-155
当代大学生的过度消费和攀比消费现象的出现,凸显了大学生消费教育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抓手,无疑可以承担起大学生消费教育的使命。因为,大学生消费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及价值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相似文献   

9.
范小西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7(8):132-134,199
大学生的恋爱动机除了受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之外,离不开其内在需求。大学生由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从而使其恋爱动机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功利化与性行为实施化、恋爱动机复杂化和实用化、选择逃避孤独和寂寞以及追求美好的爱情、炫耀和攀比以及从众的恋爱动机、积极主动和追求所谓的自由以及控制欲强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金小芳 《改革与开放》2012,(16):140+142
大学生恋爱,一直以来就是高校敏感的话题之一。而近年来,由于恋爱不当引发的学生心理问题,甚至造成极端事件的发生,更是随处可见,给家长、学校以及周围的同学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影响。从客观现实来看,家校联系成为大学生心理危机防治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由于所受的教育、校园环境以及年龄的特殊心理特征,使他们具有自己特有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文章通过问卷调查了大学生网络消费的行为、原因以及心理倾向。结果显示:大学生选择网络消费是看中商品丰富性、方便度。大多数大学生的网络消费是理性的,高校应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12.
"爱情是生活中的诗歌和太阳,滋润着美好的生活。"正值青春妙龄的大学生对爱情必然充满着浪漫的幻想与憧憬。随着人们的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恋爱问题已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生态度、理想等各个方面。当代大学生恋爱的主流意识是健康的,比如敢于追求理想爱情,恋爱观念开放,注重精神生活,追求富有浪漫气息的爱情生活。然而当今时代,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多元化交融碰撞之际,一些负效应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恋爱方面产生了一些误区,比如拜金主义恋爱、从众恋爱、攀比恋爱、以及痴迷性恋爱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阜新城镇住户调查资料,对阜新市城镇居民当前教育消费现状作了简要分析。从数据看,阜新城镇居民教育消费逐年递增,增幅高于收入、消费的增长幅度。在各类教育支出中,大学生学费首屈一指,幼儿教育成新的消费热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低收入家庭教育负担沉重。建议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教育帮扶,并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消费观。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出发,通过问卷调查高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获得大学生在消费领域的有关真实资料。以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为主题,分析大学生的消费特点,探究影响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适度消费。并就高校教育和管理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消费责任意识,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的恋爱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学校、家庭所关注的焦点话题,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大学生谈恋爱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现象,而是一种潮流。但形形色色的校园恋情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是有影响的。因此,关于大学生的恋爱问题进行心理分析,有益于社会、学校、家庭从多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适时和适度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16.
<正>出版社:2013-09推荐理由德国学生的学习一直都是轻松自由的吗?德国孩子各个都幸福快乐吗?德国家长也抱怨德国的教育制度吗?德国家长也有攀比、虚荣吗?打开本书,您会真切地感受到德国教育。本书全面介绍了德国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教育的观点及教育现状,阐述了德国各种教育制度的利弊;分析德国教育体制背后的历史、文化、经济等多方面原因;用大量实际的教育案例  相似文献   

17.
高增长导致高储蓄:一个基于消费攀比的解释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在一个引入消费攀比的离散时间、内生增长模型中,讨论了增长与储蓄的关系。在引入理性消费攀比后,不仅高储蓄可以导致高增长,高增长也可以导致高储蓄,其原因是攀比效应同时提高了现在消费和未来消费的边际效用,当公众提高当前消费时,会导致未来消费低于其他个体,从而造成个体未来效用的较大损失,这从理论上支持了增长导致储蓄的观点,也为近年来中国消费需求不旺、储蓄率偏高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一、目前少年儿童不良消费的特点 (一)偏食副食品.调查发现,70%的少年儿童一日三餐进食主食量极少,以饮料、膨化食品、蛋糕之类儿童零食为主.进食副食品占70%~ 80%,购买副食品支出,一般家庭占总收入的10%左右. (二)穿着新、奇、特.目前,一些小商贩利用少年儿童爱攀比、好奇心强等特点,争相销售花样繁杂的消费品来刺激消费;还有一些家长娇惯放纵,有求必应,造成少年儿童无节制消费.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青少年高消费现象较为普遍,不仅是日常消费品还是名牌数码产品数额非常庞大.由于青少年的在成长过程中内在需要不断增长,相应的精神消费日渐缺乏,而家长对孩子则抱有不正确的消费观,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孩子日益膨胀的高消费需求.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西方国家传入的人生观、价值观也从外部提供了大环境,使青少年在追求享受的同时还进行着攀比.这种现象将直接导致出现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全社会必须共同努力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和社会的构建者,是肩负着历史使命的特殊群体。然而,大多数人从小娇生惯养,金钱观念淡薄,花钱速度大于父母赚钱速度。校园里也不乏追求奢侈品,出入各种聚会及娱乐场所的大学生,同学之间相互攀比,盲目消费现象严重。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压力巨大,若没有正确的消费观和良好的理财习惯,毕业后将面临工作和财务双重压力,从而对社会生活产生抵触、厌恶等不良情绪,影响身心健康。基于这种情况,文章着重引导大学生学会如何分配财产和管理财产,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增强投资理财意识,培养"财商",这也是帮助大学生步入社会的重要方法之一。学习投资理财,让大学生有计划的消费,不攀比不跟风,做一个有财商的大学生,使其人生增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