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结合中国民营企业家族式治理模式的特点和中国国情,民营企业不能盲目推进专业化管理,应在保持家族控制的基础上,努力把家族经营与专业管理结合起来,寻求两的最佳平衡点,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民营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文化一直是管理研究的热点,本文从民营企业文化特征着手,将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特征归纳为四个方面:家族性、集权独裁性、地域性和唯功利性等。结合这些特征,提出民营企业文化可以帮助民营企业吸引留住人才,提升企业的信誉度和美誉度,提高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民营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随着民营企业财富积累持续增加,如何实现民营企业的科学发展以及家族的有效财富管理,文章从民营企业发展角度出发,梳理家族财富、创城与可持续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推动企业、家族二元治理模式下,互动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文化基础的支撑,但“家族主义”尚不足以揭示中国企业运营的文化特征,而泛家族主义则更能描述中国人在团队、组织、社会中行为处事的精髓。泛家族主义文化在民营企业管理中主要有四种具体表现,它既可能是企业成功运作的原动力,也可能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桎锆,民营企业的下一步演进必须在继承和超越泛家族主义文化的基础上展开。  相似文献   

5.
民营企业员工结构中,与企业管理者有着复杂关系的"关系员工"占有很大比例,而民营企业又由于其本身的性质,不可避免地带有家族管理的色彩,对"关系员工"的管理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民营企业"关系员工"任用的弊端并提出了规避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民营企业激励管理问题分析(一)员工激励机制缺乏制度保障在有些民营企业中,根本就没有企业管理的奖惩制度,管理者凭个人的好恶随意地对员工进行奖惩;在有些企业中,虽有奖惩制度但由于民营企业家族制管理,家族成员与非家族成员在同一制度面前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由此便产生了许多令创业者感到棘手的员工“跳槽”、带走客户、向竞争对手泄露或出卖企业商业秘密等行为。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营企业普遍采用家族制管理模式。本文认为,尽管家族管理制度存在许多弊端,但在涉及制度变迁的目标时,却不能笼统地将其否定,而应把民营企业视作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对其管理制度变迁的目标进行细分,对于为数众多的中小民营企业来说,要着手对家族制管理制度进行合理改造;对于大中型民营企业来说,则要建立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文章提出,要实现家族制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彻底转变,必须以企业本位的管理文化取代家族本位的管理文化,并在创业者和职业经理人中大力倡导和培养现代企业家精神。  相似文献   

8.
张章 《消费导刊》2009,(1):116-116
现阶段温州民营企业中广泛采用家族式管理,家族的特殊人际关系有利于提高效率,促进企业发展,但也存在诸多弊端,随着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这些弱点就愈发突出。民营企业要持续发展,应该引入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管理观念,对家族式管理不断地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有效的管理是家族式民营企业稳健经营和发展的基础,民营企业家族治理所带来的“人治”等弊端严重阻碍其进一步发展。毋庸置疑,家族制并非必然是落后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家族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需要适时有效地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通过有效的管理推动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中小城市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实践历程对于中小城市的民营企业而言,其家族文化的特质在创业初期表现得非常突出。民营企业内部,在传统的家族文化背景下,民营企业经营决策权集中在以创业者个人为中心的家族领导实体上,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而私营企业中绝大多数是家族企业,这些企业的管理经营深深受到家族文化的影响。本文探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家族文化与家族企业结合后所产生的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提出相适应的建议来化消极效应为积极效应,以促使这些民营企业健康地发展,同时把国有大中型企业推向市场提供良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民营企业发展得很快,规模越来越大,引起了经济界的关注。在民营企业发展初级阶段,家族式管理是其合理的选择,然而,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扩大,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家族式管理的缺陷越来越明显。那么,民营企业如何走出家族式管理的误区呢?笔者通过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家族式企业从"企业家族化"向"家族企业化"转变,是走出家族式管理误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工商》2004,(6):41-43
“中国民营企业,成也家族,败也家族,永远斩不断的家族不了情……”这是记者日前在某民营企业发展论坛上听到的民营企业家们的心声。  相似文献   

14.
高山原 《商场现代化》2016,(30):124-125
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民营企业也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因此为了使我国的民营企业能够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需要实现产权结构、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的根本转型,即实现由单一、封闭的家族产权结构向多元、开放的社会化产权结构的转变;由家族体制向现代企业的治理体制和管理方式转变;由粗放式的商品经营方式向现代市场经营方式的转变。另外,还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企业家与政府部门共同努力,以推进民营企业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家族治理模式是我国民营企业最具代表性的实质性治理模式,本文分析了家族治理模式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优势与缺陷进行分析,指出家族治理模式在民营企业发展的一定阶段有其存在的客观现实性和合理性,但随着家族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家族治理模式应向规范的现代公司治理模式过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民营企业制度变迁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萍 《商业研究》2006,(5):40-42
随着中国民营经济的兴起,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其中存在的人员流失快、激励机制的缺乏、对人培训力度不足、缺乏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究其原因,主要是民营企业家对人力资源管理缺乏正确认识,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受传统家族式管理顽固性的影响等。解决以上问题,民营企业需更新用人理念,重塑用人哲学,淡化家族管理制度,提高民营企业主的自身素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等,以增强民营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环境——家族式管理模式制约了其职能。家族式管理是民营企业的显著特点,一旦家族成员的利益冲突超过了亲缘的维系力,企业就会分裂甚至破产。内部审计部门在审查各机构投资的可行性报告,处理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关系,反映背离企业目标、损害所有者利益的行为等问题时,比较难以把握。家族式管理的审计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阻碍内部审计  相似文献   

18.
新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本激励机制背景及框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丽  盖凯程 《商业研究》2006,(14):105-107
进入21世纪后,中国民营企业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人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由家族企业迅速转向现代企业。这要求传统民营企业在改变家族管理模式过程中,抓住一个突破口———激励,激励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职能,新型民营企业激励机制建立的重点是以产权激励为特征的长期激励机制。只有对激励机制进行创新,才能在制度安排上最终解决民营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9.
"凤姐管理"对家族企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楠 《商业时代》2004,(27):34-34
家族企业犹如一个大家庭。创业者在创办企业之初,都有浓厚的家族经营色彩。目前,中国的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是家族企业,家族企业现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大多处于初级阶段及粗放式阶段。《红楼梦》中荣国府的兴衰实际上是中国大家族、大企业兴衰的一个缩影,从中可以发掘王熙凤的管理经验对当前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民营企业治理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大多数采取家族式治理模式。家族式治理模式是指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实现分离,企业与家族合一,企业的主要控制权在家族成员中配置的一种治理模式。在这种治理模式下,企业的所有权主要控制在由血缘、亲缘和姻缘为纽带组成的家族成员手中,主要经营管理权由家族成员把持,企业决策程序按家族程序进行,管理高度的集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