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论与回应     
黄专老师演讲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对艺术的政治观以及政治本身作了一个简明扼要但又非常清晰的梳理,下面我想就此谈一点粗浅的认识。说到艺术政治观,实际上就是两个关键词"艺术"与"政治"及其之间关系的问题。我想,对此应该分两个层面加以辨析和理解,第一个层面:艺术与政治不是非同构的关系,这里面分两种情况,一是矛盾、紧张的关系,这里的  相似文献   

2.
1990年代以后,中国当代意识生发很多变化,在问题界面上,艺术从美学政治问题的讨论平台,开放为全球政治、经济语境中文化思考和讨论的平台。艺术创作成为艺术家用视觉进行思考的过程,是艺术家提供的思想洞见和对于世界进行思考的视野,是对世界和社会态度的构想,是一种将生命实践与艺术结合在一起的行动一在旧图景逐渐瓦解、破碎之后,通过艺术的敏锐触觉,重新感知、发现和理解这个世界,并发展出一种新的关于思考的  相似文献   

3.
“三才”一词最早见于《易经·系辞下》:“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可见“三才”理论是讲天、地、人的变化与关系的。它是战国时期比较流行的哲学观点之一,被人们运用于经济生活、政治活动和军事作战等各个方面。《吕氏春秋·审时》“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  相似文献   

4.
声音作为感知的媒介既是一种载体,也是内容。从声音的发出到被聆听之间是一个感知的过程,对这个过程的理解和建构也是对感知美学的探讨。我们的立论,在于将这个感知的美学建构本身视为一种政治过程——声音/聆听是政治的——就如朗西埃所说的美学政体(regime)的"感知分配"(partage du sensible),简言之·谁能决定谁可以发声,谁可以被听见、如何被听见,谁不能被听见或无法被听见。关于声音的政治,其实是一个抽象的大题目,这次的讲座里,我们想把它缩小到比较具体的,从台湾的文本案例来谈声音的政治如何在一个社会空间里面运作,它牵涉到我们如何谈论关于国家的、意识形态的、或甚至当下消费时代中的文化治理。先简单说明"社会空间"的概念,比如在现在这个演讲场域里,讲者在讲台上,听者在台下,我们之间存在一种关系,演讲厅可以只是一个空间、物理的形式,但在这讲者与听者的关系中,当下这个空间里面隐藏着社会性的文本,和历史过程的复杂建构,足以让我们在此时此刻认同/不认同这个空间的政治,或接受/不接受这样的关系与形式。  相似文献   

5.
在很大程度上,世纪初的变革资源与动力来自西方的压力与影响,的确,最早面对西方文明进入的广东地区自然成为新的思想与行动的策源地。这个地理因素非常重要,这容易让我们理解到:政治革命所带动的艺术领域里的冒险一开始不简单是趣味的变化,而有可能是政治力量所需要的同情与呼应,所谓的艺术问题经常并且很自然地成为政治家或者权力集团主张的意识形态的一部分,不管这样的关联性有怎样的牵强附会,权力都会主动地将一个艺术问题转变为政治问题甚至革命问题。艺术史家困惑的是,为什么在20世纪这个时间段里艺术经常受到艺术之外的因素的影响甚至干扰,他们总是惋惜:那些被称之为偏激、  相似文献   

6.
理论界对审计本质的探究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获得完善的,先后出现过查账论、方法过程论、经济监督论以及经济控制论等主流观点。但这些观点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无法解释审计存在的根源,而信任补偿机制观则可以令人信服地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徐震印象     
徐震经常是坚持原则到了犯贱的程度,这个坚持的气质,在我看来首先是非常政治化的。有了政治的眼光,艺术就没有那么大,这是我到今天慢慢悟出来的道理。我是在用这个道理与徐震对话的时候,我发现,这在徐震那里早就不是个问题了。  相似文献   

8.
我国审计体制改革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计体制是指机构设置(管理体制)、职权设置及其运行效率的总称。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历史不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审计体制或模式。关于审计体制的分类,学术界传统观点认为,目前国际上主要有四种国家审计体制(模式):立法型(议会型)、司法型、独立型和行政型。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为了限制人,而是为了发展人.新时期、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面临新的问题,我们要在实践中探索规律,总结经验,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业成长、农村发展究竟与土地承包制度有没有关系?这个问题争议很大,包括最近媒体在热议的华西村的问题。有这样一种观点,以为凡是没有搞土地承包的村庄都富裕了。在传统思维看来,这种观点可能是正确的,似乎大部分明星村都没有进行  相似文献   

11.
一、三种代表性的资产理论 关于资产定义的理论,目前存在着三类颇具代表性的观点--未来经济利益观、成本观和财产权利观,具体观点如下:  相似文献   

12.
搭配法则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食物的营养问题越来越受重视,但大部分人关心的往往是某种单一的食物有什么营养,比如“豆角有补肾的作用”、“多吃苦瓜能降血糖”,中华医学会营养学分会主任委员鲁纯静告诉记者,从现代营养科学观点看,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如果搭配合理会起到营养互补、相辅相成的作用,发挥其对人体保健的最大效果,然而,长期以来这一点都被大家忽视了。  相似文献   

13.
1990年代以后,中国当代意识生发很多变化,在问题界面上,艺术从对美学政治问题的讨论平台,开放为全球政治、经济语境中文化思考和讨论的平台。艺术创作成为艺术家用"视觉进行思考"的过程,是艺术家提供的思想洞见和对于世界进行思考的视野,是对世界和社会态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吴敬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土地制度的改革和政治问题是不能分开的对于一些反对土地流转、反对确定产权、否定通过城市化来实现解决三农问题的观点,有许多我并不同意.但这些观点所提出的问题是值得考虑的例如.在现在的制度格局下.特别是政治制度格局下,农民有了明确的产权.但有没有充分的能力保护自己的产权因此.我主张把土地产权还给农民.要研究怎么能让农民确保、实施他的产权.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1月9日,《长江商报》报道了茅于轼先生关于中国土地政策的讲话,内容有三个重要观点:一是国家土地控制不合理,在我看来,土地政策是错误的;二是政府将土地招拍挂,助推了房价;三是国家出于保护耕地的目的来控制土地供应,这个政策是错的,中国早已不是闭关自守的时代了,世界上粮食有的是,而且成本比较低,不如直接购买外国人生产的粮食,中国人穷就是因为生产粮食搞穷了。对茅先生的上述观点,我们不敢苟同。第一,所谓控制土地政策是错  相似文献   

16.
杨华书 《农村经济》2003,(10):35-37
农民负担过重既是个经济问题 ,更是个社会政治问题。农村费税品种究竟有多少、负担有多重 ,恐怕弄明白的人不太多。中央三令五申要“一加一减”(增收减负 ) ,但普遍的问题是反弹容易减负难。个别地方因此还酿成群体性事件甚至命案。问题的严重性时刻鞭策我们思考这个严肃的问题 ;城市和农村的生活体验也使我们能够多角度的认识这个问题。我们确认 :农民负担过重与农民替政府主要承担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开支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城乡之间形成了不同的公共产品代给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即城市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由政府提供 …  相似文献   

17.
一、三种代表性的资产理论 关于资产定义的理论,目前存在着三类颇具代表性的观点——未来经济利益观、成本观和财产权利观,具体观点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我省乡镇企业有了长足发展。但“机制退化”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严重制约了乡镇企业的上档次、上水平、上规模,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上至省市领导下至乡企干部、职工的极大关注。如何走出困境,众说纷纭,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乡镇企业只有对旧的企业制度进行改革才有出路。我省部分地区的乡镇企业也进行了以推行股份合作制为主的产权制度改革,但从目前运转情况看,大多数改制企业并没有大的起色,有的“换汤不换药”,乡镇企业的运行机制并没有得到很好调整。我们在调研中发观大连市甘井子区的中革村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9.
贾拥民 《中国改革》2005,(10):60-62
最近,关于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细览各种有关的报道和评论,公众和国家(包括政府和人大常委会的专家)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来的观点存在着相当明显的差异,许多时候甚至是对立的。但无论是公众、专家还是政府,所强调的大都只是局限在技术性的细节问题上面  相似文献   

20.
<正>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做好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面对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尤为重要和迫切。去年底,中央下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为我们搞好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凝聚了价值共识。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统一人们思想,引领人们行动,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