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新区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20年先进集体"称号7月7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潍坊高新区管委会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20年先进集体"称号。此次大会旨在总结国家高新区20年建设的成就与经验,明确新时期国家高新区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发展目标。会上共表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 1996年6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视察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欣然题词:"办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振兴中原作出贡献".这一题词,不仅是对郑州高新区的鼓励和鞭策,也为全国高新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了进一步开拓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思路,国家科技部火炬办、河南省科委、郑州高新区管委会于1998年6月5~6日在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同主办了纪念江泽民总书记题词两周年暨高新区发展战略研讨会.  相似文献   

3.
20年前,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闰家级高新区)应运而生。在那一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科委审定的26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国家级高新开发区;20年后的今天,国家级高新区数目已经增加至83家,并成为引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于1988年正式批准了《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暂行条例》,决定在北京中关村兴建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88年8月,中央和国务院又明确把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国家火炬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拉开了我国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序幕。20年来,5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称国家高新区)构成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发展的布局,已成为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前沿阵地。今天,国家高新区已形成“54+1”的新格局,正步入实施“二次创业”战略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理事名片     
《中国高新区》2008,(7):128-128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广州高新区”)于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1998年8月,广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并报国家科技部批准,广州高新区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合署办公,为广州高新区新一轮产业大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腾挪空间。  相似文献   

6.
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新体制取得重大进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试验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本身就是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改革的产物。高新区抓住国内外经济发展所提供的有利时机,艰苦创业,锐意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八五"期间,53个国家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353.4亿元,年均增长105%;总产值2961亿元;利税402.3亿元,年均增长117%;出口创汇53亿元,年均增长100%。1996年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300亿元,工业总产值2100亿元,利税240亿元,出口创汇38亿…  相似文献   

7.
玉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玉溪高新区)原为建立于1992年8月的玉溪经济技术开发区,1998年9月列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2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溪高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昆玉—玉元"经济带建设的机遇,致力"打造西南开放特色新经济增长极,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创新型特色园区"。  相似文献   

8.
理事名片     
《中国高新区》2008,(10):128-128
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高新区,行政辖区面积116平方公里,位于山东半岛中心地带,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建区以来,潍坊高新区着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发展,规划建设了光信息  相似文献   

9.
在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高新区十周年之际,由科技部火炬中心组织有关专家编撰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年发展数据报告》。科技部部长徐冠华为此书作序。 此书的出版有助于让更多的读者能够深入了解高新区的创新发展,关注高新区在我国未来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使更多的有识之士投入到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大潮中来。 本书以十年来 53个国家级高新区的统计数据为客观基础,较全面介绍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 1991年至 2000年建区十年的发展状况,系统描述了高新区十年的结构变化,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集中展现了高新区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合肥高新区)是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高新区地处蜀山脚下,董铺水库之滨,毗邻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区域面积128平方公里,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空间广阔,是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西部组团的核心区域,是首批"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科技工业园区"、"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两度荣获全国"先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1.
张志宏 《中国高新区》2014,(12):178-179
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高新区")的建设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从1988年创建我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京新技术产业试验区开始,国家高新区的建设和发展走过了26年的风雨历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新的发展阶段,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高度重视国家创新体系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必须把创新驱动发  相似文献   

12.
1990年,昆明高新区刚刚萌芽出土的时候,我就来到了高新区。高新区的前身是昆明市五华区组建的“昆明五华金鼎山开发区”,后改为“昆明五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2年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更名为“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相似文献   

13.
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是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高新区。建区以来,高新区紧紧围绕"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宗旨,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完善创新  相似文献   

14.
1988年,我国开始兴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起,国务院先后批准了53个国家级高新区,并颁布优惠政策予以扶持。十余年来,国家高新区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体制创新、成果转化和优化经济结构、凝聚人才和提供创业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引导科技第一生产力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鼓励科技创新与创业,走有中国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之路的重要示范基地,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充分肯定。特别是“十五”期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高举“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旗帜,积极推进技术、体制和环境创新,在长春会议上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决定)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术创新纲要),对高新区的“二次创业”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高新区步入了以二次创业为标志的崭新发展阶段,为高新区在十五期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 为促进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的科技文献资源更好地为高新区的创新服务,2008年,NSTL 面向全国启动了"走进高新园区"主题宣传活动。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 NSTL 选择开展主题宣传的15个高新区之一。该开发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也是江苏省首家国家级高新区,拥有企业近2000家,经济总量在国家级高新区中位居前列,是江苏省南京市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区内企业产业发展速度快,信息需求旺盛。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产业》2006,(1):82-83
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1995年在无锡高新区和无锡新加坡工业园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设立无锡新区。无锡新区下辖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无锡出口加工区,无锡新加坡工业园等多个专业科技园区。  相似文献   

17.
理事名片     
《中国高新区》2008,(9):128-128
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54家国家级高新区之一,是云南省惟一的国家级高新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产业》2008,(1):F0002
襄樊高新区是1992年11月经国家批准设立的国家高新区。为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加快发展,2005年2月,原襄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原襄樊汽车产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合并,组建成新的襄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相似文献   

19.
建立区域持续创新体系是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核心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级高新区发展面临三大问题 自从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高新区,下同)--中关村科技园区后,国务院已批准设立了53个国家级高新区.  相似文献   

20.
国家级高新区发展面临三大问题   自从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高新区,下同)--中关村科技园区后,国务院已批准设立了53个国家级高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