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边界的意义     
张惠辛 《中国广告》2010,(11):19-19
本期的专辑名为“创意新边界”。因为你应该已经感觉到,当我们熟悉的创意不再像以前那样所向披靡的时候,不是创意的价值改变了,而是创意的边界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大师接力棒     
《广告导报》2006,(4):45-47
我们都知道广告公司在为客户的产品做创意的时候。会开“头脑风暴会”,以碰撞灵感,寻找最佳的广告表现。可也许很多人不知道,那些创意人还会不定期地自发组织“看片会”。所谓“看片会”,顾名思义就是集合八方来的广告,边观赏边讨论,开拓视野、活动脑筋,它可是“头脑风暴会”的一大根基啊! 2006年,《广告导报》推出杂志版的“看片会”,并力邀资深创意人接力点评。在这里,有你耳熟能详的获奖广告,也有你所不了解的国度的热播广告,还有你近一段时间天天都能接触到的“家常”广告……而“大师们”点评更是精妙、有趣,没有浮夸、没有贬低。完全从创意出发,让感受说话。“大师接力棒”。 2006导报的精彩呈现![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大师接力棒     
我们都知道广告公司在为客户的产品做创意的时候,会开“头脑风暴会”,以碰撞灵感,寻找最佳的广告表现。可也许很多人不知道,那些创意人还会不定期地自发组织“看片会”。所谓“看片会”,顾名思义就是集合八方来的广告,边观赏边讨论,开拓视野、活动脑筋,它可是“头脑风暴会”的一大根基啊! 2006年,《广告导报》推出杂志版的“看片会”,并力邀资深创意人接力点评。在这里,有你耳熟能详的获奖广告,也有你所不了解的国度的热播广告,还有你近一段时间天天都能接触到的“家常”广告……而“大师们”点评更是精妙、有趣,没有浮夸、没有贬低,完全从创意出发,让感受说话。 “大师接力棒”,2006导报的精彩呈现![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广告大观》2006,(11S):71-71
USP?但凡策略机构、广告公司都会提起。似乎没有差异性,品牌就活不下去,创意完全无用武之地。且慢!回过头来,你的客户指望你将每个产品赋予一项独一的伟大发明?期待你的说辞能让每一种服务真的与众不同?在同质化的时代寻找差异化,是不是脑袋有问题?有人说创意是为了创造差异,阿佩克思认为,其实我们就是为了唤起共鸣!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创意似乎都不可捉摸,创意人通常在地狱与天堂之间游走,当然,地狱的磨练要远远超过天堂的美妙。“不可说”或“山人自有妙计”是神秘创意的表现,而“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或“神来之笔”则是创意完成的混沌喜悦。“巧传真实”是创意的无上法则,但面对“巧”字,却无数英雄气短!甚至有人哀叹:“为什么时间如此不公平,最好的创意总是被前人所用。”但是,  相似文献   

6.
质疑式合作     
孙景华 《商界》2011,(12):138-141
工业化社会以来的合作方式,一直遵循基本的“分工式合作”原则:有了分工,所以才有了合作。但是,在非生产的创造时代,“你负责上一段创意吧,我来负责下一段创意”的分工合作很难出现,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合作?  相似文献   

7.
本月头条     
《中国广告》2015,(3):16-17
各路创意大咖,新广告奖邀你自报家门!2014中国新广告大奖出炉啦!红包在手,静待各路大侠认领~今年评奖不拼炫技,不走国际,玩的就是情怀和创意!我们将在3月的中国广告年度大奖颁奖盛典上,与您一道致敬创意,嘉奖脑洞大开的你和你,还有你……作为国内唯一的"非选送"创意大赛,本年度的入围作品已刊登在本期杂志的特稿栏目中,请中枪的诸位"始作俑者"高举双手,自投罗网吧!赶紧认领自己公司的入围作品,报上作品介绍及公司资料,提交日期:3月10日前。军  相似文献   

8.
《经贸世界》2005,(3):95-95
大家好,新的一年,您做好起跑准备了吗?“your”为你,为你的成功祝福,“平台”是我们与您最近距离接触的桥梁。在新的一年里,希望大家都能参与进来,通过您的建议和意见,让我们一同创造,相信《经贸世界》经过我们大家的努力,会越走越好、越飞越高。“your平台”栏目等待您的来信!并衷心谢谢您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今天你晒了没有?我晒,故我在!今天晒什么?这是目前风靡网络的用语。你没听说过?你没看到旁边朋友的侧目吗?简言之,网络时代的“晒”,就是本着“分享你的一切,晒出你一切可以晒的东西”的指导思想,在网络上与人分享、展示、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晒的东西很多啊,晒创意、晒工资、晒装备、晒衣晒食、晒生活方式,总之是一切可以分享的东西。而今后可以晒的东西里面也加上了另外一样,晒色彩。  相似文献   

10.
炎热的夏季真是叫人烦恼!可是我们又不得不去面对,作为我草鱼来说可就舒服多了!因为我生活在水中么,嘻嘻!开个玩笑。希望我给你带来的游戏可以让你得到一丝凉爽! 我正在玩儿一款叫做“奥秘”(唯一幸存者)的游戏,这款游戏的开发公司大家一定也很熟悉,就是SIERRA。大家还记得他的得意之做作么,哈哈,那就是曾经风靡一时的“家园”。那款游戏无论从创意上,还是从制作水平上都是一流的,而且整个游戏玩起来就像看一部大片一样!可是这款游戏并不能HOT很久,就是因为它忽略了最重要的游戏性!哎!挺可惜的。下面我们来看看这款游戏能不能叫我们惊喜一场! “奥秘”——唯一的幸存者,是一款与众不同的即时战略。(D版说明书上的  相似文献   

11.
在酒店业要想列入品牌级别,我们必须过英语关。“如何学英语”,这个问题国人已经谈论了几十年,但总是没什么结果,似乎越谈越难!成千上万的人还是在“讲一口流利英语”的梦想中徘徊!我们中国人能学好物理、化学,也能学好开车和电脑,但要学好英语却是特别难。你如果现在下决心“用正确的方法”学习英语,我想你还有机会!因为“Never too late to learn!”(什么时候学都不迟!)  相似文献   

12.
金枪鱼信箱     
各位好,又和大家见面了。虽然我们的数码应用问答栏目开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不过大家问问题的积极性还是不够踊跃呀!为了提高大家的积极性,我们会从下期开始给提出“经典”问题和帮助解答“经典”问题的朋友们提供礼品。礼品是什么?大家到时候就知道了,呵呵,包你满意! 黑龙江的一个朋友来信:“金枪鱼,自从你从了芙蓉姐姐以后,真的!你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原来是一座大山,而现在,就是一个小山包!“天啊!我这个伤心呀!还有读者说没看到前几期偶的介绍,没关系,我们的杂志各报摊邮局零售点都有售。我们的口号是,今年过节不送礼,送礼就送Mp3,Mp3到哪里买?看我们Pcshopper数码采购呗!  相似文献   

13.
1、如果客户说:“我没时间!”那么推销员应该说:“我理解,我也老是时间不够用。不过只要3分钟,你就会相信,这是个对你绝对重要的议题……”2、如果客户说:“我现在没空!”推销员就应该说:“先生,美国富豪洛克菲勒说过,每个月花一天时间在钱上好好盘算,要比整整30天都工作来得重要!我们只要花25分钟的时间!麻烦你定个日子,  相似文献   

14.
《浙商》2009,(17):22-26,28
马云的信 极具创意思维的阿里巴巴人,近日又干了一件让人感觉“无厘头”的事情——存浙江杭州滨江阿里巴巴新大楼的西侧,挂出一个超大信封。上面只有几个字:“亲爱的:我愿意!你愿意吗?”,署名是“十年”,时间是“200909”。这封信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据说,要到9月初,由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酋席执行官马云亲自揭晓。  相似文献   

15.
伏海 《中国广告》2006,(11):138-138
曾有人说,这是一个埋藏创意的时代。客户的要求、产品的特性、消费者的需求等等,让你无暇应对!但事实上,现在恰恰又是一个创意极度匮乏的时代!什么是创意?更准确地说,什么是广告创意呢?  相似文献   

16.
拯救中国人     
《品牌》2013,(7):36-41
作为一名中国人,走出国门,你最自豪的是什么?你肯定开口就说:“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们自豪,因为我们背后有五千年的历史和文明支撑着。正是这五千年的文明,我们获得了“礼仪之邦”的美誉。然而,今天的我们,却正在毁灭着这块招牌!五千年“中华老字号”危在旦夕,中国人的文明和道德正一点点的退化,急需拯救和挽回!  相似文献   

17.
阅读     
本期主打:“创意可以学吗?——《赖声川的创意学》创意经济时代来临,创意成了个人与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但创意可以“学”吗?创意该如何“学”呢?有没有一门学问可以让人有系统、有步骤地学习创意?赖声川认为:“创意是可以‘练’的!”他相信,创意固然神秘,却是有法可学、可管理的。赖声川累积多年创作经验与创意教学心得,突破过去创作  相似文献   

18.
陈瑾  丁香乐 《商界》2009,(11):114-117
刘宗朝大步走进会场,领导、记者、下属统统在场,都等着他宣布又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忽然之间,有人转身面对他,大声控诉,“你这个骗子!你骗了我们的钱!”  相似文献   

19.
2004年7月。先后在麦肯工作长达10年的薛振添出任智威汤逊一中乔广告公司北京执行创意总监。在薛振添的眼里。事业永远是情人。虽然比不上老婆的实在。却一定要有“味道”。他喜欢“智威汤逊”的人情味——“这里和以前的麦肯差不多”。“我给自己一年的时间去改变,我要激发每一个人的工作情绪。下一步才是讲创意!”——对于这个“情人”,他显然投入了更多的激情与期待!  相似文献   

20.
大师接力棒     
《广告导报》2006,(7):57-59
我们都知道广告公司在为客户产品做创意的时候,会开“头脑风暴会”,以碰撞灵感,寻找最佳的广告表现。可也许很多人不知道,那些创意人还会不定期地自发组织“看片会”。所谓“看片会”,顾名思义就是集合八方来的广告,边观赏边讨论,开拓视野、活动脑筋,它可是“头脑风暴会”的一大根基啊! 2006年,《广告导报》推出杂志版的“看片会”,并力邀资深创意人接力点评。在这里,有你耳熟能详的获奖广告,也有你所不了解的国度的热播广告,还有你近一段时间天天都能接触到的“家常”广告……而“大师们”点评更是精妙、有趣、没有浮夸、没有贬低,完全从创意出发,让感受说话。 “大师接力棒”,2006导报的精彩呈现![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