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劳动力是我国最丰富的资源,但劳动力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相当缺乏,农民劳动力质量不高,限制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就是要激发蕴藏在农民劳动力身上的潜力,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转化成为直接作用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生产力和强大推动力,农村人力资源的成功开发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源是指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能够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它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是指通过人力资本投资来提高农民的智力、能力和体力。福建省龙岩市地处山区,是典型的农业市,农村有着十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全市共有乡村人口243万,占总人口的85%,农村劳动力122万,近年来每年还有3.5万后备劳动力进入社会,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为发展创意农业提供了必要条件,然而,由于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普遍偏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创意农业的迅速发展。面对创意时代带来的挑战,合理开发好农村人力资源,对于推动创意农业的迅速发展无疑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业发展既面对资源缺乏、环境污染等问题,又受到人口众多、经济欠发达、劳动力素质低、生产力水平不高等因素的制约。因此,要实现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农业生产力的素质,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继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转变观念,克服短期行为;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强有关法律的建设,使农业发展法制化。  相似文献   

5.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美丽 《经济纵横》2012,(3):97-100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作用重大。它可以促进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可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并且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其"三农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然而,东北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长期不足,严重制约了"三农"问题的解决,因此,应不失时机的进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6.
陈幼华 《当代经济》2007,(11S):38-40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当前,农村问题最根本的还是农民收入问题。增收难、速度慢、增幅小,长期困扰农村发展,影响农民生活。要通过调整农业结构,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等办法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十一五"期间陕西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着力改善民生,大力提高农民收入取得的显著成就,通过深入调研,与四川、云南、宁夏、新疆农民收入状况,以及土地资源、主要农产品占有量、劳动力资源和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状况的系统比较,多角度剖析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障碍,提出促进陕西省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着力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着力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着力改进惠农支农补贴方式,进一步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发挥农业资源在农民增收中的基础性作用;着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进一步挖掘人力资本在农民增收中的根本性作用;着力发展非农产业和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民增收质量;着力培育农村市场,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着力推进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空间;着力发展县域特色经济,进一步提高农民增收水平;着力探索财政支农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着力探索制定农业保险政策,进一步帮助农民规避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  相似文献   

8.
资源相对贫乏、人地矛盾突出、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处理好县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剩余的矛盾,并使之实现良性互动,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加快发展,嘉禾县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这就是要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  相似文献   

9.
农民增收中面临的分配问题主要涉及农业经营、劳动力转移、土地权益等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理论是农民获取公平收入的指导。我国农村经济中存在着实行社会主义分享制的深厚土壤。构建以社会主义分享制为轴心的农业经营收益分享机制、农村劳动力转移收益分享机制和土地收益分享机制,是解决农民收入分配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6,(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这种环境下,我国农村的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其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出现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资源过多的现象。目前对农村劳动力资源的转移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资源转移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并且推动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文章主要分析了影响农村劳动力资源转移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劳动力转移理论”与“拉尼斯-费”模式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社会经济事实和内在的逻辑一致性:注重政府的推动作用、农业的基础地位;强调资本在劳动力转移与工业化过程中的主导力量;突出农村经济主体的二元作用和农业技术创新的特殊性。但作为产生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理论,二者在不同的层面构筑了比较完善的关于欠发达经济劳动力转移理论。对于具有典型二元经济特征的中国,劳动力转移理论无疑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支撑起我国的长期经济高速发展,而且农村劳动力的可持续转移,在经济发展转型的今天,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无疑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实证分析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增收和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不仅促进了农民收入总量提高和收入结构优化,同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配置效应对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农村劳动力技术素质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恺 《经济师》2006,(8):220-221
文章通过对我国农村劳动力技术现状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的分析,结合新经济增长理论,指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劳动力技术素质。因而要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使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通过农村职业技术培训的发展,进行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14.
土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有限土地资源集约增效,是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同时把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或其他非农产业实现各自的收益,是促进广大农民增收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云南农业劳动力流动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分析人口流动的内在机制入手,结合云南农业劳动力流动的实际情况,说明了云南农业劳动力流动的原因,现状及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人力资源开发在劳动力流动中的重要作用,并借鉴国外劳动力“乡-城”流动的经验,提出了加快云南山区农村劳动力流动,开发云南山区劳动力资源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其关键在于增加农民收入。运用计量经济分析软件,从收入来源着手选取德宏州农民收入增长影响因素,建立对数多元函数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农田有效灌溉、非农就业水平以及财政支农资金与农民增收呈正相关关系,而粮食播种面积、农资价格与农民增收呈负相关关系。结合实际,通过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建立财政农业支出长效机制、促进资源要素有效流转和规范交易等途径,促进农民可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17.
陈幼华 《当代经济》2007,(21):38-40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当前,农村问题最根本的还是农民收入问题.增收难、速度慢、增幅小,长期困扰农村发展,影响农民生活.要通过调整农业结构,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等办法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农村人力资源、劳动力与潜在人力资本的角度出发,总结实践探索,运用和创新财税政策手段如培训券、教育券的调控,打破新农村建设中的瓶颈,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出相关建议。政府的惠农政策,从项目型和直接给付现金型开始,让农民感到政府没有忘记他们,他们可以分享到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但市场经济的变幻莫测、覆盖所有经济领域,令农业难以成为独谋发展的孤岛,劳动力资源丰沛的农村、农民更热望融入市场中,追求自身内在的力量,成长为广阔社会欢迎的操作型的人力资本所有者。  相似文献   

19.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创新思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徐芳  王波 《经济学家》2005,(5):121-122
目前,农村自身积累不足,农村资金大量外流,生产投入减少,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农业发展。农村的土地资源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如果不与资本相结合,就无法创造出财富,而资本在农村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的要素,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加快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加大农业金融资本的投入,已成为当前缓解“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农业的发展变得日趋重要,农业带动经济前进的步伐,农民生活的目标从"奔小康"变成了高层次的富裕.近年来"年分红"形式的农村开始受人追捧,提起农村,人们想到的再也不是落魄贫穷的往昔,但是贫富落差依旧还是很严重的,所以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加快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基本素质、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对工作进行分配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分配的基本情况,并针对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研究总结出我国在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方面的对策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农村人力资源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